文/祝兴奉
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迅速,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些无疑归功于我国对于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基本上是处于“三级训练网”阶段,即“体校(业余体校)-省队-国家队”。这种培养模式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在很短的时间迅速崛起。但其由此产生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运动员文化素养偏低、奥运冠军退役后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剖析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进而分析并找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发展的新对策。旨在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助力。
建国初期,国家物质极度匮乏,百废待兴,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国家采用行政手段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对其进行全面管理,国家负责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到运动员的选择、培养等。依赖于国家投资,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迅速腾飞。但随着教育制度及竞技体育的发展,这种人才培养方式的内部矛盾也愈演愈烈。针对日益严重的问题,国家开始寻求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及理念。1978年改革开放后,社会业余组织和团体开始参与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1987年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体教结合”的指导思想开始影响着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的发展。新的思想使传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是我国“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完善建立。
近几年,中国网球选手李娜、斯诺克选手丁俊晖在体坛比较受关注。他们的成功举世瞩目。为什么是她?亦或是他?他们的成功无疑冲击着我国传统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方式,即举国体制。
在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方式仍然是“体校-省队-国家队”。这种方式是由国家出资培养。中国的特殊社会制度造就了特殊的教育模式,几乎所有的运动员都经历了体校到专业队,再到职业队的过程,再到国家队一如既往的集训方式。李娜与丁俊晖却是与这种模式相反的两种成才方式。丁俊晖是完全脱离这种方式培养起来的,家长重金栽培,海外留洋,自力更生,直到取得现在的伟大成就。李娜的成绩与名气是在单飞后取得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李娜职业生涯的早期,国家队的培养不可或缺。体校、国家队给了李娜网球启蒙,并为她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习网球动辄每年数十万元的开支,如果没有当年国家的“赞助”,李娜很难顺利走到今天。李娜的成才之路应该属于混合型的,它既有举国体制的影子,又有自学成才的影子。
以丁俊晖为代表的“家庭培养”模式和以李娜为代表的“混合型培养”模式的成功,我们应给予肯定,这些将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新鲜血液。但切不可因此完全推翻举国体制的主导地位。
(一)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现在还不能完全否认举国体制,举国体制应该是我国目前主要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方式。这是现在的中国能快速在世界竞技体育之林占有一席之地的方式。从实行举国体制以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绩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如果去掉举国体制,中国的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将令人担忧。
(二)鼓励家庭、私营企业、个人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为他们提供可能发展的平台。一方面在这种方式下人们会有更大的想要成功的欲望,另一方面也为国家节省了一部分财力、物力。适当的使竞技体育经济化、市场化,使它更充满活力。学习美国竞技体育的一些优点。俱乐部、企业等去培养一支球队或者是运动员选手。目前,即使是举国体制,也很难做到把每一项运动项目发展的很好。国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比较能获得成绩的奥运会项目,这无疑为企业、家庭、个人带来的发展的空间,像李宁运动品牌的成功自然离不开体育。这样不仅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更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这就达成了双赢的目的。对于非奥运会项目,没有了国家的支持,就必须靠来自民间的力量来发展。
“体校(业余体校)-省队-国家队”仍是我国目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这种培养方式仍具有优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这种培养模式因国家体制、国情等,仍然有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市场。
我国目前关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方式仍应该以举国体制为主导地位不动摇。在新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思想指导下,让社会上的力量不断融入到竞技体育的发展中来。由过分依赖国家支持到以国家支持为主、多种社会团体培养为辅的转变发展。
[1]周战伟.基于发展方式转变的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6.
[2]陈道裕,赵国华,张丹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多元化培养方式的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04):16-20.
[3]刘攀.新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理念的变化与发展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8.
[4]刘波.从“物”到“人”的转变——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走向的思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0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