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毅 张艳 刘海娜
课程国际化是高等学校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课程建设在国际观念的指导下,把国际的、跨文化的知识和观念融合到课程中来,使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材建设、外语教学等形式,利于培养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性人才的课程建设过程。
我校是2013年4月底成立国际交流处,相关工作起步很晚,与天津市多所高校以及国内同类体育院校的国际化程度相去甚远。如果我们一方面不能为本国优秀的体育学生提供国际化教育的基础培训,另一方面又不能吸引来自国际的留学生前来学习深造,并且与综合性大学体育部和其他同类体育院校的国际化竞争中败北,我们将无法实现建校发展的目标。所以,尽快找准突破口,研究形成符合我校自身特点和情况的国际化课程建设思路,势必对构建我校国际化的开放式办学格局,搭建我校国际化课程特色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历史上,天津体育学院共招收的外国学历生总人数为15人,含博士3人、硕士1人、本科11人,已经毕业1人。学历层次和学习专业分散,培养成本高,收支无法平衡,严重制约了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系统开展。由于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我校已经暂停了2017年长期学历留学生的招生工作。事实证明,大而全的国际化课程建设与改造并不适合天津体育学院的发展。实践证明,长期学历留学生的招收与培养也已经不再是天津体育学院的重点工作。反观短期留学时项目发展形势喜人。其中,我校还积极利用“天津市留学生武术文化体验基地”的平台作用,打造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系列短期课程》已经相对成熟,成为天津体育学院课程国际化的一张名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调查发现,我校学生表示愿意自费出国留学或接受国际化课程培训。但是,就出国留学费用预算和家庭负担留学能力两组数据来看,我校开展完全开放式的外国留学项目的前景并不乐观,也就是说单靠完全引进整套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方式提升校内现有课程的国际化水平并不现实。这就要求未来更加兼顾考虑留学项目的吸引力和学生家庭支付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一方面有选择地加速现有课程的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稳妥地推进多种类、多形式、多层次的课程国际化办学的办法。
天津体育学院教育国际化起步晚,相关国际化课程的基础薄弱,加之体育院校的特殊性,多数教师在外语方面能力尚存在不足,致使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的师资力量匮乏,而这又恰恰是我们能否做好课程国际化提升工作的决定性因素。2016年,我校主要推进了与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间的健康与运动科学专业2+2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已向天津市教委提交了合作办学项目申请,但由于某些条件不符合国家现阶段办学的要求,即“留学不出国门”,没能获得教育部的批准立项。但双方已具有开展联合培养学生的基础,下一步可以尝试以健康与运动科学专业为试点,全面将现有校内本专业的相关课程与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课程进行对接,完成专业内国际化课程的体系建设。此外,我校还积极与智利、尼日利亚、德国境内相关高等院校接洽,商讨尽快建立以武术为特色的武术孔子学院的可行性,希望借助项目建设的条件,实现学校武术专业的国际化课程建设。
首先,坚持把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作为增强我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加速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高平等参与国际教育交流能力。立足主动与类型相同、学科相近的国外或境外较高水平高校共建学科、实验室或实训基地,致力于联合培养人才,并通过此平台积极招聘外籍文教专家和留学归国人员。
其次,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进修,提高师资和管理队伍的国际化水平,重点抓试点专业,在基础好的学科内主动建设全外语教学和双语课程,使全外语教学和双语授课课程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拓宽交流渠道,进一步扩大学生海外游学比例,扩大短期外国留学生规模,加大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武术文化国际扩张力度,提高体育类专业硕博层次的国际化办学,实施《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系列短期课程》“走出去”战略。
要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突出体育学特色,打造中国武术及民间舞蹈等传统文化品牌,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通过校际交流、文化巡演、学术讲座等形式,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进一步梳理、完善留学生管理制度文件,拟订《留学生本、硕、博不同学位的人才培养方案》,《留学生汉语水平培训办法和HSK通级方案》,以及《留学生奖学金评定和奖励办法》。通过天津留学网、我校英文网站及各级国际教育交流会展等平台,做好留学生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招生宣传。通过必要的系部奖励措施以及适当扩大留学生奖学金名额比例,来切实提高宣传的质量和效益。
按照目前教育部规定,“外方学校在我国同一专业合作办学未超过3家,不同中方学校不超过6家”的标准,我校除了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实质性推进教育管理学硕士项目外,可以继续推进与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艾迪斯科文大学之间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报工作;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运动人体学院、美国西切斯特运动学院有意同我校联合申报合作办学项目,目前项目正在洽谈落实中;在孔子学院建设方面,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已经同意与我校共建,但推进过程较为缓慢。目前《合作协议》在有效期之内的境外高校有10家,我们将主要立足于这些院校进行深层次、全方位实质性合作交流。
提高我校二级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实现内引外联,优势互补,有利于各学院更好地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有利于提升学科专业的整体质量和影响力,有利于“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办学目标。为更好地落实和鼓励各二级学院对外交流的积极性,明确奖惩办法并将外事交流任务作为学校年度考核各学院的一项标准。
为了明确和落实发展目标,学校要制订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对推进全校教育国际化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全校各部门、各系部也应当尽快完成本部门的教育国际化规划的制订工作,结合各自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提出各系部的中长期国际化发展目标和实施策略。
依托天津市留学生武术体验基地,发挥中国武术的特色和优势,加强来华留学生国际化标准课程和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并培育“留学天津习武计划”特色项目,建设来津留学习武教育示范基地1个,建设来华留学生武术精品课程1门;到2020年,力争在国外筹建一所武术孔子学院和1个武术孔子课堂。
为适应国际化开放办学的需要,“十三五”期间我校将陆续派出教师及管理干部培训团组赴世界知名学府进行培训,同时引进境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高层次人才;通过暑期、实践周、实习期三种形式,使我校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体育专业学生比例预期能达到10%以上(每年选派并资助我校250名学生,共计选派学生约1250人),每年提供5-10名国际互换生。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活动,提升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水平。学校应本着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根本宗旨,重点加强与世界知名大学、国外大学强势学科、以及同类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办学。
在天津体育学院成立的“天津留学生中国武术文化体验中心”,利用天津体育学院高水平武术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化课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实现学校资源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
武术体验基地成立后,我校不断发挥其资源优势,招收外国留学生、开展留学生教育工作,同时开展留学生武术培训教育,成为天津体育学院课程国际化的特色名片,从而进一步推进我校事业发展,并为弘扬中华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贡献力量。自2013年5月以来,已进行了五期培训,为来自17个国家的千余名留学生进行了中国武术文化的教学与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留学生短期学习的特点,对留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并形成一套汉语、针灸按摩、气功和武术为主的中国传统养生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并通过邮箱、U盘等途径把课程资料传给留学生,课后观看相关视频及教材达到更好掌握和巩固教学成果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还采用分动、分段、分节教学法、口令和动作名称相结合的教学法,课程配备双语图书和影像制品,使来学习的留学生不但在技术层面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够更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定期邀请武术学院知名教授对留学生进行武术理论知识课程的教学。使留学生不但在技术层面得到锻炼,同时在武术理论、武术礼仪、武术文化等层面得到提高。留学生们可以通过在这里学习,获得国际认可的段位证书。
学校领导必须将国际化纳入学校特色发展战略规划,由国交处和教务处领导顶层设计,各系部协同参与完成。建立激励机制,明确各二级学院在学校教育对外开放进程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师生在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院结合自身特色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应把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适时制订具体的战略或规划。
逐步加大学校预算投入力度,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增加经费来源渠道,开辟对内对外培训项目,以短期项目收入培育长期学历项目。大力发展与国外院校间本科、硕士甚或博士各层次的学生合作培养项目,获取相应的学费收入,逐步实现收支平衡甚或顺差,使国际化课程建设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尽快挖掘并打造出一支国际化课程的师资队伍,利用现有“师资可能”,实现“以教师推课程、以课程促提高”的联动机制。成立专门小组来研究制定符合我校现有条件的国际化课程体系,以效益激励效率,从制度与经费上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校对外开放基础差底子薄,不能搞“摊大饼”(求全求大)式发展,须找到课程和人员突破口,一是要精耕体育类短期特色培训课程;二是要制度上强制我校精品课和优势课程的国际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