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涛
(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北京 100083)
北京高校自2004年后,跆拳道运动进入到高速发展时期,与跆拳道同时开设的格斗技击类体育项目还包括散打、拳击、空手道等,但唯独跆拳道项目学生参与人数最多,受学生欢迎程度最高,是什么原因使得跆拳道受到高校大学生的喜爱,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成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新宠?本文从运动心理学角度研究大学生参与跆拳道课程的动机,分析研讨高校跆拳道课程如何更好的发展并使学生保持运动激情与兴趣,使之成为大学生健身重要手段,这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北京高校跆拳道课程学生参与动机及对策进行研究。其中,跆拳道运动参与动机的测量采用由西安交通大学的陈善平修订的《运动参与动机量表》(MPAM-R)。该量表由38个关于身体活动动机的问题构成,包括7个维度:乐趣动机(7个)、能力动机(7个)、外貌动机(6个)、健康动机(5个)、社交动机(5个)、制度动机(4个)和服从动机(社会约束)(4个)。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外貌动机、健康动机和社会动机隶属内部动机,制度动机和服从动机隶属外部动机。38条题目采用Likert7级量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a系数)是0.922,各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1~0.91之间,全部子量表均具有良好的a值,表示量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调查对象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9所普通公立本科院校以及545名跆拳道课程参与大学生,其中男生285名,女生260名。问卷发放545份,回收511份,有效回收率为93.7%。
调查显示,北京高校开设的跆拳道课程时数大致相同,维持在30学时/学期上下,最高为北京林业大学(36学时),最低为北京农学院(24学时)。教学内容大致相同包括理论内容:跆拳道概述、竞赛规则、裁判法、竞赛组织等,技战术内容:基本姿势、基本步法、基本腿法、基本拳法、战术训练、身体训练、实战比赛、品势等,另外7所高校课程还涉及到跆拳道项目欣赏内容包括特技或高难动作的技术视频、高水平比赛录像、跆拳道品势和腿法大型表演等。
北京高校承担跆拳道教学的教师中,跆拳道专业教师占85.2%,跆拳道教师普遍年轻且教龄短,教龄1~3年的占22.2%,3~6年的占48.1%,具有硕士学历的比例高达92.6%。北京9所高校跆拳道教材均为自编教材,各校课程考核内容和标准相似,但不统一。北京高校跆拳道场地器材完备,本次调查的9所高校中有8所高校在室内进行教学与训练,室内还配备了泡沫地板、脚靶和护具,且数量充足,调查访谈显示北京高校教师和学生对于跆拳道场地器材和有关运动配套设施的满意程度很高。
调查显示,北京高校跆拳道课程以男女混合开课模式为主,被调查的9所高校中只有2所高校采取男女分班开课模式,男女生比例接近1:1,其中除了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共性动因外,男生以兴趣、提高个人自卫防身能力为主要学习动因,女生以喜欢室内课程、提高个人自卫防身能力为主要动因,少数同学以了解跆拳道运动文化为主要动因。男生较为喜欢基本腿法、身体训练和实战比赛课程内容,女生较为喜欢基本步法、基本腿法和品势课程内容,男生较女生有较高的课程参与热情和训练投入程度。在练习方法上,男生喜欢完整练习、击打道具练习、对练和实战练习,女生较为喜欢分解练习、模仿练习、对镜练习。参与跆拳道课程学习学生除了每周1次课程学习和训练外,仅有不到3%的学生参加跆拳道俱乐部训练和普通学生跆拳道代表队训练,而且主要以大二以上年级学生为主。除了跆拳道课程外,普通学生的跆拳道运动的开展仍需加大普及和推广力度。
通过表1、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参与跆拳道课程的动机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健康动机、外貌动机、社交动机、制度动机和服从动机。不同性别大学生参与跆拳道课程的动机具有较明显差异,其中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和社交动机维度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服从动机维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参与跆拳道课程的动机具有差异,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因此,跆拳道课程教学需要了解不同性别学生的需求,采取男女分班教学或分层次教学;对于不同年级学生的跆拳道课程教学可采取不受年级界限以内容和难度为导向的专项课程分班模式,但同时也要注重了解不同年级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模式、评价标准上的需求,以加强课程创新,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和健身需求。
从表1中可以看到,男生在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外貌动机、社交动机和服从动机的平均值高于女生;男生参与动机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乐趣动机(36.2分)、能力动机(33.7分)、健康动机(26.9分)、外貌动机(26.2分)、社交动机(24.2分)、制度动机(17.3分)和服从动机(14.0分);女生参与动机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乐趣动机(34.2分)、能力动机(31.9分)、健康动机(27.2分)、外貌动机(25.2分)、社交动机(22.6分)、制度动机(17.6分)和服从动机(12.9分),男女生的动机顺序完全一致;男女生外貌动机(P=0.131)、健康动机(P=0.482)和制度动机(P=0.669)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乐趣动机(P=0.002)、能力动机(P=0.004)和社交动机(P=0.004)方面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在服从动机(P=0.011)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研究结果认为:(1)男生相比女生具有较强参与跆拳道运动的积极性;(2)相对女生而言,男生更渴望通过跆拳道运动提升个人的自我防卫能力;(3)男性相比女生更善于通过跆拳道运动提升提高人际之间的交往;(4)跆拳道运动通过传递礼仪文化的方式,使男性较女性更易了解和遵守规则,进入运动角色。
因被调查高校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均设置了跆拳道必修课程,只有3所高校在大三、大四设置了跆拳道的选修课程,鉴于样本量原因,这里只进行一二年级学生的动机比较。从表2中可以看到,大二学生在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健康动机、制度动机和服从动机的平均值高于大一学生;大一学生参与动机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乐趣动机(34.4分)、能力动机(31.2分)、外貌动机(29.5分)、健康动机(28.5分)、社交动机(26.7分)、制度动机(22.1分)和服从动机(14.1分);大二学生参与动机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乐趣动机(36.8分)、能力动机(32.3分)、健康动机(29.9分)、外貌动机(29.2分)、社交动机(26.7分)、制度动机(23.3分)和服从动机(15.1分),大一、大二学生的动机顺序稍有不同;2个年级学生在乐趣动机(P=0.159)、能力动机(P=0.485)、外貌动机(P=0.841)、健康动机(P=0.329)、社交动机(P=0.993)、制度动机(P=0.472)和在服从动机(P=0.257)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显示,7个动机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出现相应明显的加强,这提示体育教学部门需要通过教学内容、方法、组织、手段、评价的改革提高跆拳道课程的趣味性、健身性、文化性,有层次地开发运动项目本身的价值。
表1 男女大学生参与跆拳道课程动机的对比研究
表2 不同年级大学生参与跆拳道课程动机的对比分析
个体的行为是在客观事物和主观需要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诱因和内驱力的方式而引发,这便是运动动机发生的最基本形式,但在实际情境中,情况要更为复杂,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个体的运动动机。通过对学生访谈反馈结果的分析,认为影响北京高校大学生参与跆拳道课程动机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以下3方面。
个体的行为动机来自主观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客观事物符合个体需要的程度如何,满足的可能性有多大,取决于个体的认知水平,因此,认知是影响运动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跆拳道课程中影响学生参与动机的认知因素包括:(1)认识跆拳道运动的途径。调查显示,42.1%的北京高校大学生通过媒体了解跆拳道,37.3%的学生通过教师上课了解,还有其他的占20.6%,说明媒体在宣传和推动跆拳道运动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广大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和广播等媒体收听收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吴静钰加深了大家对跆拳道项目的理解,在自家门口为我国赢得了跆拳道小级别项目上的一枚金牌,也是我国在该级别上的突破。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电视内外观众的掌声。(2)对跆拳道运动的理解程度。调查显示有,83.2%的大学生认为跆拳道具有防身和健身功能,还有15.5%的大学生认为具有磨练意志力和品质的作用,没有人认可逞强好斗的功能。这说明目前北京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理解程度很高,女生对跆拳道防身功能的理解程度高于男生,这是由于女生体质先天不如男生,更需要借助外来技能或技巧防护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3)对跆拳道运动的喜好程度。被调查的大学生对跆拳道课程、俱乐部、非高水平学生代表队、高水平队的喜欢程度很高。大学一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对跆拳道课程喜好的热点有所不同,前者多数被该项目的“新潮”和“流行”所吸引,他们往往来自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当地中学由于教学环境和水平所限没有开设跆拳道课程;二年级学生的喜好原因多来自对“个人和跆拳道项目之间的匹配程度”,经过1学年的跆拳道学习,没有兴趣或是与身体条件与跆拳道运动不相匹配的学生会离开而选择其他体育课程。
个体行为是在身体特定能力基础上由其动机的驱动下发生的,而发生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又会影响个体随后的行为和动机。跆拳道课程中影响学生参与动机的能力因素包括:(1)身体素质水平与跆拳道运动技能掌握程度。调查显示,身体素质水平较高和掌握跆拳道运动技术技能较快较好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度、锻炼热情和投入程度,较强的身体素质水平和运动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并有效激发学生运动参与动机。(2)跆拳道运动知识储备和运动装备水平。对跆拳道运动及其文化的了解程度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决定是否在跆拳道运动中确定更高的目标,是否将跆拳道运动视为终身运动项目的关键因素。跆拳道运动装备有其项目特点和要求,不同的腰带颜色代表不同的运动等级,这也是激发学生提高运动参与动机和运动技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环境对于个人运动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是有效激发学生运动动机的隐性因素。跆拳道课程中影响学生参与动机的环境因素包括:(1)学校跆拳道运动文化氛围。学校跆拳道运动开展的情况和由此产生的体育文化氛围能够影响学生对跆拳道运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影响学校跆拳道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影响学校跆拳道竞技水平的提高。很多高校均通过申请和设立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组织全校跆拳道挑战赛和校际跆拳道文化交流等形式加强跆拳道运动和文化的宣传,营造跆拳道文化氛围。(2)学校跆拳道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场馆设施。学校跆拳道专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学能力、专项技术技能水平、教师人格魅力等,是影响学生参与跆拳道课程的兴趣度、持久力和发展性的重要因素。跆拳道场馆设施环境是影响学生积极参与跆拳道运动的潜在因素。良好的跆拳道运动环境和较高素养的跆拳道教师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敢于展现自己,乐于通过积极主观体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和技能。(3)家庭对跆拳道的认知程度和支持力度。家庭成员对于跆拳道运动的了解程度以及运动经历均对学生参与跆拳道课程具有重要的推动力,因为家庭教育和文化的熏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潜意识,成为内驱力,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参与跆拳道课程的动机水平。另外,家庭的经济基础也是影响学生参与跆拳道课程的一个客观因素,因为当前开设跆拳道课程的高校均需学生自己出资购买道服。
北京各高校规模、生源特点、专业特色均有差异,如何在继承各校体育文化传统基础上,创设更具各校特色的跆拳道运动文化是激发学生参与跆拳道课程,推动跆拳道运动发展和普及的重要举措。首先,要注重跆拳道运动文化的宣传,包括课程体系、俱乐部、普通学生代表队、高水平运动队、协会发展、校际交流、名将讲座等。其次,真正提高学校跆拳道运动成绩,打造属于各校自己的跆拳道运动明星,形成学校品牌效应。最后,完善学校课程教学、协会社团、俱乐部、学生代表队、校内竞赛体系,形成课内外一体化,全方位的跆拳道运动文化推广和普及机制。
这对跆拳道专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跆拳道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评价形式和内容的改变来实现跆拳道教学可持续性发展,激发学生更强的参与动机。教学模式主要指热身部分、专项任务教学训练部分、身体机能发展部分在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主要指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道具运用、练习形式、组织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评价体系的改革也是重要内容,当前此方面内容与俱乐部和专业训练体系无太大差异,还无法满足普通学生的学习和健身需求。
(1)认可学生在跆拳道教学中享有的自主权,关注学生特点与差异,探求学生的真实需求。比如,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现有水平,有选择性的给予自主权,耐心帮助相应对象自我或团体训练,整个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过分辅导;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充分理解跆拳道参与者所面临的困难,在师生关系之间创造信任感;面对不同种类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有意识地增加和促进学生成功的体验,这样有机会使他们在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享受乐趣。(2)让学生感到自身价值的实现。比如成功和能力,是跆拳道运动中普遍最强烈的需要,自我价值感是学生最珍惜的精神财富,展示自身才能并得到他人认可,或是不必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只需默认,都将满足这种需要。作为教师有必要去保护跆拳道参与者,积极为他们创设须经努力而成功的训练环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提高自我价值感。
5.1 北京高校跆拳道课程学生参与动机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健康动机、外貌动机、社交动机、制度动机和服从动机。不同性别大学生参与跆拳道课程的动机具有较明显差异,其中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和社交动机维度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服从动机维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参与跆拳道课程的动机具有差异,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5.2 北京高校跆拳道课程学生参与动机的影响因素体现在认知、能力和环境3个方面。其中认知因素体现在学生认识跆拳道运动的途径,对跆拳道运动的理解程度以及喜欢程度3个方面;能力因素体现在身体素质水平与跆拳道运动技能掌握程度,跆拳道运动知识储备和运动装备水平2个方面;环境因素体现在学校跆拳道运动文化氛围,学校跆拳道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场馆设施,家庭对跆拳道的认知程度和支持力度3个方面。
5.3 提高北京高校跆拳道课程学生参与动机的对策包括创设和营造跆拳道运动文化传统与氛围,创新跆拳道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关注学生需求以实现自我价值3个方面。
[1]陈善平,李树茁.体育锻炼行为坚持机制—理论探索、测量工具和实证研究[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0.
[2]李正花,金福顺.浅析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动机[J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2(4):71-73
[3]谭立.关于培养学生体育动机的研究[J ].体育世界, 2006(5):66-67.
[4]潘志贤,孙明兴,李犀.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动机的调查与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636-1637.
[5]马晓利.北京市高校开展跆拳道运动的现状研究[J ].运动,2010(6):77-78.
[6]陈杏花,高文静.影响清华女大学生学习跆拳道运动的因素[J ].运动,2012(2):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