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88-02
每一个孩子都是降临人间的天使,他们聪明可爱,是家庭的希望和幸福。作为教育人,我细心呵护他们成长的同时更体验着孕育希望的幸福和见证成长的快乐。我是南一小学一名普通的教师,在我身边,遇到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犹如折翼受伤的天使,失去了美丽的天空,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尽管我很渺小,但我倾注了全部的爱,关爱他们,帮助这些折翼的天使放飞他们的梦想!尽管他们不一样,但是他们都很棒!
我们学校秉持着“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教育理念,用责任感与使命感迎接着每一名迈进南一校园的孩子们。尤其对待那些折翼的小天使,更是选择了接纳与包容,用为师的境界和慈母的情怀去温暖着他们,让他们在爱的春天里茁壮成长!
2006年8月末,我满心欢喜地迎接着我那些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孩子们地到来。在35名阳光般的孩子们中,有一位患自闭症的孩子——刘志远。孩子长得白白净净,看上去很招人喜欢,但异常的举动和时哭时笑的表情就足见他的特殊。但尽管如此,我还是轻视了他的“与众不同”。
那天,上课铃声刚刚响起,教室里就传来了狂躁的尖叫声,只见志远从座位上一跃而起,双手捂着耳朵,一边痛苦地大叫,一边用力地跺脚,然后就是挥动着小手用力撕扯他能抓到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衣襟、耳朵、头发。我赶紧走过去把他抱进怀里,轻声安慰到:“志远不怕,老师在呢。”可他仿佛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无法与我交流,更不会去倾听我说了什么,自顾地发泄着他内心对陌生环境及陌生声音的恐惧与无助,然后便把手指伸进嘴里,边哭边咬,直到我用力把他抱紧,抱到他无法挣扎才慢慢安静下来,乖乖依偎在我的怀里。看他白净的脸上挂着的泪痕,看着孩子咬伤的手指,还有那折腾过后无力的身体,为人师、更为人母的我心疼地流下了眼泪。而刚才还带着抵触与排斥的同学们看到我的举动也默默选择了包容和理解。我含着泪水告诉班级每一名同学:“志远和你们一样,都是来到人间的天使,只是他受伤了,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爱护他,做他的小翅膀,让他和你们一样拥有幸福和快乐好吗?”也许我的孩子们还不能完全理解我此刻内心的感受和这几句话的含义,但他们知道,从那天起我们要一起爱护志远,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就这样,从营造一个充满爱的集体作为起点,我们呵护折翼小天使的行动就正式开始了……
首先爱从了解开始。我查找了大量关于自闭症的资料,和家长沟通了解病情。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的想法也日渐成熟,开始了自己精心制定的计划:
我们都知道老师的一个表扬、一个鼓励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奖赏。对于一个自闭症孩子,则更为有意义。在课堂上我尽量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他,如读课文,简单计算等等。一次在数学课上,我选了有实物辅助理解的问题抛给他。“志远,现在有几个桃子。”接着我就把桃子一个一个的拿起来给他看。“4个桃子。”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似乎打开了一个孤独孩子的心扉,他笑了。就这样我每节课都会为他精心设计一个问题,给他提供一个平台,让他能体验到成功,增强自信心。
刚开始志远的每次发作,孩子们都会回去和家长讲述。有些家长很担心自己孩子的安全及课堂纪律。为了消除家长的顾虑并取得家长的支持,我和家委代表进行一次详细的谈话。一是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病情。二是请家长换位思考,多理解与体谅孩子及父母的艰辛,如果劝退,家长是何等的绝望。三是请家长放心,志远虽然现在有时发病但我会多关注他,不会让他对其他孩子造成伤害。四是请家长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班里有个这样的孩子,其他孩子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包容和接纳,懂得了关心和体谅,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懂得珍惜,当逆境来袭时也更能经得起考验。家长对我的话很认同,在以后的日子里,其他家长给予了这个家庭更多的理解与帮助。
就这样寒来暑往,一晃几年过去了,志远发生了质的变化,能帮妈妈做家务,能简单的交流。中学毕业后并学了导游专业,在本溪市第二届才艺大赛中荣获钢琴表演一等奖。孩子的成长事迹在报纸上发表。妈妈看到孩子的成长,激动的热泪盈眶,曾多次回到我们学校讲座。表达他们对学校领导及老师的无限感激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对自闭症”我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总结出了一些日渐成熟的经验。更重要的是,面对“特殊的孩子”我学会了“等待”和“如何去爱”。社会上很多家长也听说了南一小学对弱势群体孩子的关注,都慕名而来。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相继又迎来了几位折翼的小天使。
2009年,我又接了个新一年班,熊家乐同学是一个先天性耳聋的学生,他说的话清晰度差,我们听不懂。我们说的话,他除了靠助听器,还要看口型、表情才能完全理解。对于这样一名特殊学生,我上课刻意提高音量、放慢语速。但仅靠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于是我平均每周一次利用放学以后的时间,对他进行个别辅导,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再讲述一遍。为了辨别n、l,我让他摸着我的鼻子听我发音,用触觉体会、区别n、l的读音不同,然后,我再摸着他的鼻子,听他发音是否正确。为了教z、c、s我让他看着我的嘴巴,把手掌放在我的嘴边,听我发音,感觉一下这三个字母的不同送气程度。就這样在我们的一起努力下,孩子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父母看到了希望。
近年来,学校按照“三年特殊孩子培养计划”,高度关注这些随班就读儿童的发展。校领导积极申请,现在学校建了心理咨询室和多功能资源教室,配有专职教师对随班就读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治疗和感统训练。
现在我班里有个肢残的大个子男孩孟一辰,他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理解和反映迟缓。而且是单亲家庭,跟爸爸和奶奶住,家长经常对孩子拳打脚踢。平日里,做每件事我都会指导一辰应该怎么做。同时要求家长多些耐心不能总用暴力教训孩子。三是配合学校老师的心理辅导和感统训练。现在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基本不用家长陪读。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事。
多年来在与他们慢慢的相处中,我深深地感悟到:“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在我23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激发和唤醒了他们的进取心,使他们排除心理障碍,由自卑转为自信。我用真挚的目光、淳朴的微笑、高度的责任感、母亲般的慈爱和挚友般的坦城,描绘出了刘志远、熊家乐、孟一辰等孩子们生命的起跑线,我坚信在他们未来的岁月里,他们的内心永远会拥有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晴朗、湛蓝的天空,一定会展开有力的双翼向着那梦想的云端飞去……。
作者简介:李伟,1974-7,汉,女,辽宁省本溪市,职位:教师,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带随班就读学生点滴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