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拥有知识、能力、境界、眼界、敢于竞争的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而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机制,要整合学科、科研、平台、人才等多方面资源优势,合力助推创新创业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正由跟跑、并跑转为领跑,成为我国对世界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贡献。本刊采访了香港城市大学系统工程及工程管理系副教授孙洪义。在采访中,孙洪义副教授谈到了经济转型背景对创业教育的影响、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创业教学的方法与工具、创业教学的评估与监测等问题,为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可能的发展路径。
一、新时期经济转型的影响,需要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革新
施永川:您认为新时期经济转型升级(或第四次工业革命)对高校创业教育将产生哪些影响?
孙洪义:因为创业教育目前还没有融入高等教育的所有环节,所以新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对创业教育的直接影响现在还看不到,但是实实在在地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创新型创业教育应该是新时代创业教育的一个特征,也包括新工科的建设。我们知道创业分为生存型和机会型两种。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许多民营企业都做得相当成功,涌现出很多成功的例子,但以生存型和复制性创业居多。在新的经济转型背景下,低成本、低质量的低端经济模式显然难以生存和持续,应该更多地强调机会型创业,也就是创新型创业,尤其是技术创新型创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强调创新创业,支持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这也符合创业教育的一个最新发展趋势,即技术创业(Technology-based entrepreneurship)。
最近,机械工业出版社做了一个调查,询问了一些专业教师对于创新创业基本情况的了解。其中大家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创业基础和创新创业基础的区别是什么?这也反映出专业教师对于基于创新型创业的关注。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强调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也会有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等创新。
施永川:经济转型背景下创业教育的发展应该遵循哪些理念?创业教育有哪些发展趋势?
孙洪义:经济转型背景下,创业教育的发展应该遵循结果导向、问题驱动、行动学习、团队学习、体验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对新工科建设,应用型大学和创新型创业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理念。
至于发展趋势,我能想到这样几条。第一,技术创业教育(Technology-base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EE)更加受到重视,和2000年的工程创业教育(Engineer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EE)相比,技术创业的技术含量更高,对象和模式更加清晰。第二,社会创业教育的发展会和技术创业并驾齐驱。社会创业是利用创业的理念和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所以任何国家都需要,而且这对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很有必要。第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会越来越早,这几年的国际会议上已经开始介绍中小学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管理教育等。所以,创新创业基础课在大学也应该是也越早開设越好,我认为入学第一年就应该开设。第四,很多中国大学的学生人数超过万人,创新创业基础课基本上都是大班教学,小班教学不太现实。因此,大班教学需要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这也是创业教育创新的机会。
施永川:目前制约高校创业教育教学的障碍主要是什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理念上、制度上、政策上、模式上应该如何进行革新?大学需如何转型?
孙洪义: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尝试抛砖引玉,探讨几个方面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障碍有五点:一是上课缺教师,二是教材缺模式,三是教学缺理念,四是体系缺整合,五是激励缺政策。
第一,上课缺教师不仅仅是中国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美国的学校也一样缺创业教师,数据显示美国创业教师的应招广告多过应聘人数;欧盟的创新创业战略中第一条就是说创新创业教育主要还是要靠教师,因为只有教师才能通过正常的教学活动把教学任务完成并传递给学生。教师培养的途径主要是培训和自我发展。科学完整的师资培训体系和考核制度是教师发展的质量保障。
第二,教材缺模式。目前在教材方面可谓是百花齐放,各种各样的教材都出了很多。大部分教材的理论体系和模式都需要提升,这也是教师开发和研究的良好机会。如果在谷歌搜索创业教育模式或者创业模型,你可以搜索到上百个,但是在百度中文搜索目前还只是蒂蒙斯模型。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不单单是教材或者作者为了促销的漂亮名称,也不是几个要素的罗列。一个模式是核心要素及其逻辑关系的视觉化图形,是对创业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的纲要,是学生学习的手册和指引,对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尤为重要。同时,创业教育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创业教材大致分为创业类,创新创业类和创业管理类三种。技术创业和社会创业教材还不多。无论哪一种,质量都有些参差不齐,有些学校为了完成自己教学或者科研成果而编写和采用本校的教材,但是质量上就难以保证。所以,更多地交流、了解其他的教材会对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当前,各高校采用全国统编教材不大可能,但是编写教材的门槛过低也确实会有质量上的问题,我期待出版社在教材质量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更好地把关。
教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对象不是很清晰,很多教材都统称为双创教材,给人的感觉似乎适合所有学生。创业教育一般分为“了解创业”(About),“准备创业”(For)和“已经创业”( In)三个层次。如果创业教育教材可以进一步明确学习对象,那么就会更加专业和有效,对于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也有帮助。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绝对不是一个万金油的双创教材就可以支撑的。
第三,教学缺理念。创业师资培训和教学有时会脱离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仅注重技术层面的小方法和小技能,而忽略了更高层面的理念和初心。我们曾说过把创业教育当作教育改革的抓手,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教育理念的改革。比方说现在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包括团队合作式的学习、以项目为基础的问题驱动学习,还有成果导向等教学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之中,会对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对其他专业教育也会有促进。现在有些师资培训不提供教学大纲、考核方法和教学活动,教师回到学校后仅能够开展一些活动和培训,但是很难开设有学分的正规创业课程。
第四,体系缺整合。目前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是由多部门参与的,参与的有学生处、就业处、招生处、教育处、团委、商学院,还有的学校专门成立了创业学院,也有部分基础课程下放到二级学院,将来如何能够更好地整合恐怕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创业教育是跨学科的,需要不同学科和部门的参与,尤其是专业学院和管理学院,以及技术转移部门(中国对应的应该是科研处)。把创业基础教育放在二级学院似乎是一个趋势,也有利于创业教育和创业结合;也有不少创业班和第二课堂的活动由创业学院和行政部门负责。中国大学的体制和构成与外国大学有很大不同,其创新创业生态体系(Eco-system)到底需要哪些部门的参与需要再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和研究方向。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是激励缺政策。学校对创业教师的支持和认可是未来促进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虽然很多学校把创业教育下放到二级学院,由专业教师教授创业课,也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创业团队的辅导和创业,但这些教师毕竟有自己的专业,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如果认可和激励政策不到位,教师就不会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业教育和辅导。最近我了解到,有所学校每年有1000余万元的创业教育经费,而且有这样一个政策——教师辅导三个学生团队拿到国家级比赛一等奖可以和一个国家自然基金一样作为申报教授的条件,还有其他奖励计划,这给创业教师很大的鼓舞。这项政策不局限于创业教育和大赛,其他教学赛事和奖励也同样适用。对于技术转移的政策也很重要,教师技术入股和收益兑现政策对教师参加创业项目,辅导创业大赛团队有很大的影响。
二、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协同
施永川:政府、高校、企业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过程中分别发挥什么作用?如何促进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与协同?
孙洪义:创新创业教育可能会涉及政府、学校、企业,甚至还包括创新创业的服务机构、培训机构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能应该是政策的制定和引导,包括发布一些引导性的政策文件,这是中国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在短时间内蓬勃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中国高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有直接关系。例如,政府要求普及创业基础教育,那么学校会在这方面有更大的力度;如果政府推动创业竞赛,那么学校就会把力量投入到竞赛方面。所以说,政府的创业教育政策引导力度是很大、很强的。
学校应该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高校本身能发挥的作用很广泛,我们前面提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范围、教材、师资等方面都需要大学主动发挥作用,与政府和企业积极合作,争取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获得支持。
对于企业方面而言,现在是校企合作的一个很好的契机,校企合作对于学校的改革,对于学校怎样培养更接近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一个途径和方法。至于创业教育系统本身,企业可以提供这样几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一是实际的创业案例;二是学生可以参与的项目;三是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提供一些资金或者孵化场地和导师。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与创业生态系统不同,教育生态系统本身更强调教育方法和课程体系,而创业生态系统更强调的是融资、孵化和创业的结果,尤其针对以技术创业为基础的创业项目而言。
另外,企业提供的与创业教育有关的技术和教育产品也很多,但是培训产品、游戏产品明显多过教育产品。企业需要和学校合作,共同开发符合教育规律和要求的创新创业教育产品和技术系统,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考核方法和能力培养。
施永川:不同类型高校创业教育有什么异同点?对支撑体系有哪些不同的要求?創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融合?
孙洪义:不同类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所不同:文科、医科、理工科、艺术等类型的高校之间;专科高校和本科高校之间;本科和研究生之间都可能会有些不同。教育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只是各自的特点和对应的学生不同,这也符合创新创业教育依次递进的理念。例如,理工科学校往往更注重创新创业型的教育,可以结合技术商品化和技术创业,而文科学校对社会创业更偏重一些;本科高校可能教授创新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多一些,而专科高校则侧重于食品类、电商类以及社会服务类的创业,生存型的创业就会多一些。因此,要鼓励各类高校因地制宜、各尽其能、百花齐放。
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如果将创新创业基础课作为通识教育,那么它就不需要和专业教育结合,保留自身特点和特色就可以。如果试图和专业课结合的话,我认为有三大类专业方向,就是理工科、文科和商科专业。理工科和创业教育结合现在比较成型的是技术创新创业,这是专门为理工科学生开设的,其创业机会启动理念和一般的创业不一样。对于社会专业和文科的话,比较适合的一个结合方向就是社会创业,就是用创业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国内外现在也都开始有了社会创业的课程甚至专业。第三类创业课程是和商科相结合,这个是最早也是最成熟的创业管理,中小企业管理、初创企业管理、创业战略等都属于这一类,基本上都是商学院或者是管理学院开设的,中国也有MBA创业方向、本科层次开设的属于创业企业管理的专业,教授创新或者是创业管理方向的课程。其他比如医学、金融等可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开发不同的创业教育体系和支持系统。各个专业有所不同,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模式。
如果进一步和具体专业结合的话,国外也有这样的例子,比方说生物创业专业,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生命科学院开设有生物工程创业的课程。如果某一个专业有这样雄厚的基础,有一批专业的教师,而且积累了一定的创业校友,那么可以尝试着在某一个特殊的专业开设一个专业性比较明显的创业辅修专业。与专业结合的创业课程开发需要既懂创业也懂专业的教师,这样的人叫做“Champion”, 中文大概就是专业创业带头人的意思。这是未来师资培训的一个方向,即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中国经济发展在很多行业都有很大的潜力,具有专业创业的行业很多,比如电商、文化创意、老年养老和健康、金融服务、乡镇企业开发、家政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是怎样和专业结合,由谁来带头做。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另外一个维度是教学方法和理念,就是怎样把创新创业教育中比较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借鉴到其他专业课中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有人也有不同的观点,比如他们认为目前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或者导师本身可能不是教育领域的专家,而且目前有些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实践、培训和竞赛,缺乏的恰恰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样的工作恐怕还是由教务处或者是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来推行和执行比较合适且专业。
三、创业教学方法和工具的运用,需要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
施永川:创业教育应该如何培养不同类型的创业人才?相应地是否需要采取不同的创业教学方法?
孙洪义:创业分为生存型和机会型两大类,两者没有好坏高低之分,就看学校自己的目标定位。对于生存型的创业,可能有些专科学校或者特色学校更加适合,而且也是对就业的一种促进。这种类型的创业可能需要更多地走向社会,更强调实践或者校企结合才会更有帮助。机会型创业属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一般具有理工科背景,属于技术驱动型,它的模式和市场拉动型的也是不一样的。但无论哪一种,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要学生全部去创业,因为大部分学生还是要就业的。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对所有学生都是有帮助的,主要体现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产品设计开发和创新能力,以及领导、沟通、控制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就技术创业和社會创业这样大类的创业教育而言,教学理念、模式、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技术创业是技术推动(Technology-push)的模式,而社会创业大部分是市场拉动(Market-pull)和问题导向(Problem-driven)的模式。另外,创业知识、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是不可缺少的, 创业教育同样不能偏科。
无论是创新型还是机会型的创业教育,从教学对象来划分,创业教育可分为了解创业(Know about entrepreneurship),准备创业(Prepare for entrepreneurship)和已经创业(Already in entrepreneurship)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对象、目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也不同。
施永川:创业是否可以教?没有实际创业经历的教师是否可以教创业?
孙洪义:任何东西都是可以教的,只是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学习任何事情的方法和一个地方的文化传统、科学观念有关系,有的喜欢经验型、摸索式的发展,有的更注重不断总结和科学的发展方式。对于创新创业基础课来讲,没有实际创业经历的教师经过适当的培训是可以胜任的,这已经在国内外很多教授创业的教师身上得到了证明。我见过十几份美国学校招收创业方向教师的应征广告,里面没有一份提到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创业经验。当然,如果教师有创业经验,对于教授创业而言肯定是会锦上添花的。如果是教准备创业或者已经创业了的创业班的学生,或者MBA层次的学生、社会创业营,那么教师的创业经验和管理经验就必不可少了。如果教师没有创业经验的话,就需要引入一些有创业经验的导师,通过双师制的形式加以弥补。
虽然创业是可以教的,但是创业教育不可能也不应该包罗万象、一包到底。如果认为学校可以把创业的全部内容都完美地教授出来也是不现实的和不必要的。在创业实践过程中会有很多坎坷和特殊的经历,这些恐怕不是教育环节可以涵盖的,恰恰需要创业者自己去体验和打磨。最近的研究文献表明,创业教育是实施创业行动和决策的有力条件,但不是唯一的必要且充分条件。
施永川:怎么教才是传递创业精髓最好的方法?
孙洪义:创业精髓应该包括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行动两个方面,也就是知行合一。开展创业教育的方法很多,比如案例、项目、参与、行动学习、企业家讲座、阅读、参观、游戏等。我觉得行动学习是传递和学习创业精髓最好的方法。这需要教学理念的改变,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行动学习,问题驱动、团队项目、成果导向的理念和方法,需要动脑、动手和动脚的学习活动,需要涵盖创业过程的简单明了的教学模式。传递创业精髓需要新的理念、体系和方法。
施永川:混合式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创业教学?慕课在未来的创业教学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孙洪义:混合式教学可以适用于创业教育,尤其是适用于创业教育基础课。以前国内外创业教育领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大家都推崇小班教学。但是,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很多学校都有上万名学生,一年招生都有几千人,在师资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小班教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学校现在的创业基础课都是大班教学,有的甚至是学生数量达到两三百人的大班。在这种情况下,慕课就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结合慕课进行的混合式教学,也许是未来创新创业基础课的一个方向。当然,现在的慕课还有很多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实时互动、团队学习、结果评价等方面还不够理想。如果在实时互动中,利用智能教学平台进一步提升的话,混合教学就能起到更好的作用。现在的主要问题不仅仅在于慕课的技术系统,也在于内容方面,这就需要一些有教育情怀的企业、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专家或者机构共同合作开发出适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和支持系统。最后必须指出,无论是慕课还是混合教学,都是一个辅助工具,不可能替代创新创业教育和教师,很多线下的活动应该保留。行动学习、参与式学习、团队学习等教学理念和方法需要线下环境和社会实践环节。
施永川:商业模式画布对创业教学有何重要意义?
孙洪义:商业模式是创业计划不可缺少的内容。商业模式画布对于创业教育的形象化、视觉化以及激发团队讨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提高了商业模式开发和教学的效率。但在创新创业基础课中,由于受到学时的限制,大部分的商业模式教学并没有充分地展开,只不过是照猫画虎地把商业模式画布填个空而已。我们了解到一些专业的商业模式教学,一个企业完整的商业模式开发差不多需要50个人时(man-hour),而我们的创业基础课一般才只有32个学时,或者融合职业规划课甚至思政课凑够32学时,商业模式这部分最多也就是2个学时,大家可以想象2个学时学习商业模式画布只能是蜻蜓点水,根本没有办法深入进去。另外,商业画布有不同的版本,我们只讲授奥斯特瓦德(Alexander Osterwalder)的商业模式画布或莫瑞亚(Ash Maurya)的精益画布。但无论哪种画布都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业务流程的缺失。这是咨询机构和创业企业的秘密,一般是不会公开的。商业模式画布是开发商业模式的工具,而不是结果。真正的商业模式不是拿商业模式画布来展示,而是用业务流程来展示的,这就需要有更多的专业背景知识和管理知识,包括运营管理、管理会计以及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比如说对于医院,你就要了解医学、医疗流程、医学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也是为什么在创新创业基础课里面,很多课时并没有强制要求运用商业模式,或者用商业模式画布,如果学生能够把营销的基本内容学好并融合到创业计划中的话,就已经非常好了。对于创业专业和创业班的学生,应该开设一门商业模式开发的专门课程,这应该是创业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和核心课。
施永川:如何看待实践在创业教学中的作用?
孙洪义:实践是创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也是一个主要的特征。但是在不同学校、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中,对实践内容、深度和程度的解读有很大差别。在创业基础教育中,大家可以从《如何教创业》一书中找到百森商学院对创业实践的解释主要是行动学习(learning by doing),包括创意、探索、创造思维、反思等行动教学的内容,并不是我们说的实践就是真的出去创业。但是对于创业班的学生而言,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无论你是参加创业竞赛,经营模拟企业,还是从事创业孵化,实践都不是一个课外的业余活动,而是一个必修的学习内容。如果你得到了融资,按企业运行的话,那就不仅仅是个学习的过程,而是一个执行的过程,这也是行动学习。行动学习在英语中有两个词:一个是“Learning by doing”,指的是学校的行动学习;另外一个是“Action-based learning”是企业培训或者MBA层次教育中使用的行动学习。两者层次不同,目的和程度也不同。
施永川:企业孵化式的教学方式是否可行?
孙洪义:企业孵化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可以促进教学和实践的结合,但是需要分层次。比如,如果是创业基础课程的话,我相信找不到这么多企业提供这么多孵化资源,很多学校一年就招四五千学生,哪里会有这样的企业具备这样的孵化条件?而且创业基础课的目标主要是在创业的准备阶段,一个学期之内的基础教育,除非个别比较成熟的项目,大部分项目还不具备孵化的条件,甚至进入苗圃都不合格。对于其他的创业班而言,企业孵化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和实践形式完全可以尝试,很多学校都在做,但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企业孵化的项目是企业的项目还是学校的项目?这里面涉及知识产权的界定。从教育方法上来讲,这些项目是学生自己开发的,还是企业的项目找学生来做的?现在有一些企业或教师找学生参与一些项目,把学生视作劳动力,这种形式和我们说的企业孵化式的创业教育到底是不是一致,经济利益的划分是否清楚,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注意的。
第二,以前我们常说的“二次创业”(Intrapreneurship),现在有些老师翻译成“内部创业”,这些形式原本是针对企业内部的員工而言的,他们具备一定的积极性、创新能力或者风险承担能力。如果企业的二次创业或者内部创业的项目找学生来做,那么它的性质和原来是不是还一样?这个也值得我们观察和研究。
第三,无论以上哪一种形式,在教学计划、设计、学分等方面怎样处理也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会议上,国外的学校也曾分享过关于创业学分和学时的局限和困惑。
施永川:美国高校在推进创业教育教学方面开展了哪些改革,总体现状如何,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孙洪义:美国学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无疑是最早、最先进和最有效果的,是我们的榜样。美国的创业教育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模式。我经常看到一些文章介绍美国的创业教育模式,但我很怀疑是不是会存在这样一种美国的创业教育模式。因为美国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特点。美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比较久。比方说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尔斯·梅斯(Myles Mace)为MBA学生开设了一门新课程——《新创企业管理》,被认为是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开设的第一门课程,偏重创业管理,对象是有经验的MBA学员。现在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技术创业教育的倾向,比如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就有各自非常明显的技术创新的特征,比2000年左右出现的工程创业教育的技术含量更加明显,硅谷很多初创科技企业也是出自斯坦福大学。而百森商学院面向普通人群和创二代开展创业教育,具有创业专科教育和生存创业的特点。学生创业的技术含量和创新度似乎不是重点。所以,如果学习美国的创业教育模式的话,美国某个学校范围的模式可能更值得我们学习,但是要了解它的特点,并确保适合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另外一点,美国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和排名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本科和研究生是分开的。我们从资料来看,这两个层次的评价指标明显不同,要求也不太一样:对本科生创业教育的排名基本围绕教学层面进行,没有太高的创业指标;而研究生以MBA为主,已到了将创业和管理基本结合的阶段,很多创业研究中心也在商学院。
四、高校创业教学的评估与监测体系,需要重视创业自身的规律
施永川:如何评价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高质量的创业教育项目有哪些特征?创业教学的评估与监测体系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孙洪义:创业教育就是教育的一种,所以如果从教学质量这个角度来评估的话,创业教育也许不应该有特殊的地方。对于创业教育质量的评估和其他教育质量的评估,应该是一样的,包括它的教学计划、教学准备、教学目标、配套教材、配套慕课、学生项目样板、考核方法、教学活动及其落实等,评价其他教育用的方法在创业教育领域应该都是适用的。但是,我们上面说的主要是第一课堂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现在的开展程度已经不局限于第一课堂了,还有第二课堂活动,甚至是属于第三课堂的社会课堂。那么,这部分的创业教育如何评估呢?我本人的经验不是很多,因为在香港城市大学,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不是由专业教师来负责的,而是由技术转移办公室来负责的。他们基本上没有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评估,而是立足于培养少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资助了一些学生的创业项目。对香港来讲,因为学生创业群体的规模比较小,基本上还没有从诸如创业数量、融资数量等层次来评估。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发布了第二课堂成绩单,但是没有学分和学时,只是对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认可和鼓励。
另外,我们曾经期待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抓手,考核方面可以考虑教学方法的开发和应用。比如有哪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学校推广并被其他专业的课程采用,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学生的能力有什么提高等。
编辑 许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