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淼
摘 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著名教育家卡连柯也曾说过:“培养未来的活动家——从游戏开始。”
关键词:游戏;幼儿;游戏评价方法
在游戏中,幼儿主要以自己的经验反映其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但幼儿的经验是需要成人的帮助和提升的,教师把幼儿的关注点和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发现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和态度来解决问题。对游戏进行评价就是一个让幼儿学习的机会,而恰当的评价更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动力。
结合幼儿园游戏评价的实际,虽然教师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多種多样的游戏评价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真的适合每一种游戏、每一个幼儿吗?因此,教师需要对已有的游戏评价模式进行优化,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一、 立足于“观察”
幼儿的游戏行为常是外显的,情感是外露的,因而极易被观察和感知。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关键,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幼儿喜欢的游戏类型,喜欢的玩具和游戏设备,喜欢的游戏空间,乐于参与的游戏主题,与同伴、教师互动的方式以及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认知与社会性等方面的信息。
评价幼儿游戏需立足于观察,那主要观察什么内容呢?
1. 观察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因为适合的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游戏思路,引起幼儿的游戏创造行动。
2.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应,找出兴趣点,确定指导方式与时机,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经验,逐步成长。
3.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面临的困难或矛盾,用有效评价引导幼儿进行解决,使他们积极、愉快地投入到游戏中去,并从中获得经验的积累。
二、 着眼于“鼓励”
对幼儿进行评价,是为了促使他们进步和产生继续游戏的动机,而不是为了比谁好谁差、谁强谁弱,给每个孩子排队。为了鼓励和激励幼儿,促进幼儿的游戏行为,教师一定要多对幼儿进行积极评价,避免消极评价。首先,要把握好评价的着眼点,即要更多地关注幼儿游戏的过程,而不是只关注游戏的结果,要更多地关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点滴进步,而不要只关心最终结果。其次,教师一定要考虑幼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切不可对幼儿期望过高,以免由于实现不了理想化的游戏,从而极大地挫伤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幼儿对游戏失去信心和兴趣。
三、 融合于“过程”
1. 游戏开始前,利用上一次游戏的总结性评价或此次游戏的预设性评价,帮助幼儿明确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如:上一次去娃娃家做客,主人热情招待我,我很喜欢。
2. 游戏进行中,教师要根据目标和计划,在结合幼儿整体游戏水平和个体特点的基础上,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例如游戏的创造性、材料的使用,游戏中的品德行为、人际交往等。
3. 游戏结束后,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评价环境,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评价游戏的过程和结果,共享游戏带给大家的愉悦。
四、 分化于“年龄”
由于思维发展、认知水平差异和年龄特点等原因,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游戏水平不统一,评价的方式自然也要有所区别和针对:
(一) 小班
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无意注意为主,进行的游戏往往需要依赖环境和玩具,因此,在评价时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游戏场景、道具等,并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童趣口吻进行评价。由于小班幼儿的注意保持较短,游戏中及时评价更适合,如果等到游戏结束后再评价反而效果不佳。
案例:娃娃家是小班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在一次游戏中,我发现娃娃家中特别乱,就假装给游戏的幼儿打电话:“喂!我可以去你家做客吗?”幼儿愉快地答应,我接着说:“我听说做客时,要把家里打扫得很干净,你们家会这样欢迎我吗?”在这种自然的介入式评价中,教师成了游戏中的角色,不露痕迹地纠正了游戏中的杂乱现象。
(二) 中班
中班幼儿的形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增强,加之游戏经验的积累,幼儿游戏开始往合作游戏发展,游戏内容也开始丰富起来,相应的,评价的方法也可以多样化起来,针对不同的游戏主题灵活采用师评、幼儿互评与自评等。可以使用启发式评价,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游戏时的经历与感受。
案例:游戏结束后,我向幼儿提问:“你玩了什么游戏?做了些什么?发生了什么?你感觉怎么样?”此时幼儿开始回想自己的游戏过程,回答道:“我今天玩了医院游戏,我是医生,但没有人来看病,我有点不开心。”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问答,但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完成了对自己此次游戏的自评。
(三) 大班
大班幼儿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随着合作游戏的开展,幼儿的互动与合作也越来越多,不仅互相影响力增大,独立性也有所增强。评价可以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多采用讨论式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商量游戏的玩法等。
案例:在一次建构“机械城”的游戏评价中,我不直接评价,而是抛给幼儿一些问题:“你在游戏中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可以怎么解决呢?”有幼儿说:“我少一个螺丝,某某不肯给我。”另一个幼儿立即反驳:“螺丝我也要用,你跟我抢,非常不礼貌。”其他幼儿便插嘴:“那你可以跟他借一个螺丝啊!”我便问被抢螺丝的幼儿:“如果他礼貌地问你借,你会借给他吗?”幼儿点头。可见,到了大班,很多时候不需要教师的评价,幼儿能够通过彼此间的讨论来实现游戏评价。
只有出自孩子内在需要和兴趣的游戏才是有意义的游戏。而幼儿游戏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要关注游戏本身,更要关注到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与成长。对幼儿游戏进行评价,不是直接去评价好与坏,而是要以良好的态度和情绪对幼儿实现积极的影响,鼓励幼儿进行游戏。评价以正面引导为主,抓住幼儿在游戏中的点点滴滴,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任何进步,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幼儿的游戏获得肯定和提升。对游戏评价模式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幼儿游戏评价的有效性,激发幼儿游戏动力,达到游戏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