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晶
摘 要:本文的研究内容为明确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通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进而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我国相关教育人员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学习兴趣
一、 前言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前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灌输式让语文教学很难发挥其教育意义,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中也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对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课堂中将课堂气氛带动起来。但是教师只注重将教师的引导职责做好,而没有注重如何凸显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虽然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热火朝天,但是学生的思绪往往早已经飞到九霄云外了,尤其是语文这种较为枯燥的课程内容。语文教学由于其语言的特性,其课堂氛围应该是生动有趣的,但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比较机械僵硬化,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不佳。教师主导的课堂不应仅仅是教师掌控课堂,而是需要教师在引导课堂学习走向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频率能否和教师同步,学生的阅读体验以及知识感受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而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发觉这一点,在教学中剥夺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难以得到发展。
三、 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一) 教学研究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脱离教材,也不应完全照搬教材内容,而是要根据教材内容深度挖掘教材外的生活知识,帮助小学生开阔视野。但只有事先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才能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教学,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删减。具体可以先对教学大纲进行研究,对教材整体做到心中有数,保证能够理解教材的教学意义,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教材学习程序,保证整个教材的知识分类有序,熟练掌握教材知识结构,确立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要充分思考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各学生的智力水平,掌握学生原有的知识架构,发挥好“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每位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都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将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作为教学进度的参考依据,要参考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教学研究中要增加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较多,比如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等。每个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教师需要仔细研究各教学法在不同教学环境的应用价值,通过合理选用这些教学方法进而优化教学设计。
(二) 教学过程思考
若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设置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调动学生们的阅读热情,将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这需要对现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增加写话练习的课程内容,让学生从传统的讲读教学模式过渡到诵读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加入语文阅读学习中。为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足够了解,例如了解学生的玩耍内容以及游戏内容。这样教师就能够为学生的诵读练习提供他们感兴趣的素材,避免在教学过程中枯燥乏味的情况。同时在进行相关诵读时要将诵读难度设置由低到高,为进一步让学生在诵读时有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间进行阅读比拼,学生会由于好胜心而开始主动进行诵读,进而转变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被动地位。最后,诵读练习在拉近师生关系上有著重要作用,通过师生间在诵读练习中的交流能够使教师和学生间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便利。
(三) 课下教学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仅仅止于课堂上,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下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语文教学是语言类教学,任何语言教学都是长期的积累才能有成果,仅靠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并不能满足语文教学长期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针对教材内容制定预习重点,以课后阅读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文章中的生字生词,并在书本上进行标记。对于文章中晦涩难懂的部分,学生可以将其标记出来,方便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教师要传授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文章阅读不仅仅是快速朗读一遍文章,还需要充分理解文章中字词的含义,深度了解作者在创作时的心境,掌握作者创作的核心意图,达到与作者心灵交织的境界才是阅读的最高境界。从小向学生传授这种深度阅读习惯,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举一反三,渗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积累水平。课后复习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步骤,小学生的深度记忆能力较差,并且没有形成良好的记忆习惯,因此,对于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很容易忘却,这也是目前语文教学中教师比较头痛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课后复习习惯,学生需要通过归纳总结对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二次记忆,以此来积累语文知识。
四、 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热情低迷,并且教师的僵硬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语文教学思考:教学研究思考、教学过程思考、课下教学思考。语文教学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下去的重要部分,因此,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其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进而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革宽.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35):124.
[2]王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7,15(32):63.
[3]王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思考[J].汉字文化,2017,47(1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