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基础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本质在于对学生情感意识和情感审美的培养,即“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艺术情境和道德品质感知情境,设计趣味游戏,带孩子参与实践活动,从感性出发,激发学生强烈而浓郁的情感交流、情感互动和情感升华,从而使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逐渐提高,核心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其音乐审美注意,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审美渴望。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品德教育逐步渗透的基本保证。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和触景生情的情感共鸣中,能获得高尚的审美体验,陶情养性,真正实现音乐本身“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在音乐教学中,师生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学生往往因此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的逆反心理。音乐教学的愉悦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简言之:愉悦性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音乐教学方法的愉悦性,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能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使“唱得多”变为“唱得好”,使“苦学”变为“乐学”,真正体现出“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道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场,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
音乐活动只有富于趣味性,学生参与活动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性、趣味性、认知性为一体的活动,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还能达到愉悦精神、化育高尚品格的理想效果。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断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饱满的情感中进入审美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从感知审美对象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例如,《窗花舞》中对白毛女的描绘,首先是对情景的感知,情由景生,这里的情是白毛女真挚情感的表露。而作品的音外之音、景外之景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只有借助想象,才能使感知的内容远远超过《窗花舞》所外显的东西。情景交融,才能更生动地体现情感在音乐审美中起的动力和中介作用。
音乐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其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审美因素,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不断激发起学生强烈而浓郁的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以达到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逐渐提高和学生核心素养逐渐养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