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想生二宝。无论年龄多大,大宝在弟弟妹妹出生后一大段时间内都会有心理落差。这时,他们的心理会变得比平时脆弱,如果开导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极容易对大宝造成较大的心理伤害。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依托绘本设计了本次心理辅导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大胆表露自己的情绪,学习排忧解虑的方法,体会父母的爱,并愿意与弟弟妹妹共享。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感受别人与自我的内心焦虑。
2.大胆表露自己的情绪,尝试排解焦虑。
3.体会父母的爱,愿意与弟弟妹妹共享。
【活动准备】课件;“担心墙”;每人一张纸、一支笔。
【活动形式】体验、观看录像、交流与探讨结合。
【活动年级】幼儿园大班。
【活动过程】
教师:孩子们,你们家有弟弟妹妹吗?
幼儿自由回答:有弟弟、有妹妹、有哥哥、有姐姐。
教师:有个小朋友叫彼得,他家里有个小妹妹,但是他却非常烦恼,甚至想离家出走,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设计意图:以聊家常的形式让幼儿参与谈话,了解幼儿的家庭结构并导入故事,引出本课主题。
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段:这天家里静悄悄的,妈妈在陪妹妹睡觉,彼得在给小动物搭房子。突然他的朋友小威窜了过来,一下子撞翻了彼得辛苦搭好的高楼大厦,积木倒在地上发出“哗啦”的响声。妈妈说:“彼得,你以后小点儿声玩,别忘了家里有小妹妹。”彼得带着委屈偷偷朝房间看了看,看到妈妈正在装饰彼得小时候的摇篮,把摇篮装饰成了粉红色。这时,彼得听到爸爸在叫他:“彼得,你帮爸爸把妹妹的高脚椅刷层漆吧。”彼得小声地说:“那是我的高脚椅。”他抱着自己心爱的蓝色小椅子跑回了房间。彼得对小狗说:“我们离家出走吧,带上我的蓝色椅子、玩具还有小时候的照片。”
教师:彼得为什么要离家出走?
幼儿1:他小时候的摇篮被妈妈装饰成了粉红色送给妹妹。
幼儿2:彼得的小椅子也要被爸爸送给妹妹了。
幼儿3:爸爸、妈妈只顾着妹妹,什么都给妹妹。
教师:你觉得彼得妈妈对彼得和妹妹的态度一样吗?谈谈你的看法?
幼儿4:不一样。明明不是彼得推倒的积木,妈妈却说是他,感觉妈妈更爱妹妹。
教师:那彼得带着那么多的东西离家出走,他是怎么想的?
幼儿5:不带走的话,可能这些东西都会给妹妹。
教师:家里有了妹妹以后,彼得觉得爸爸妈妈对妹妹的关心、照顾超过了他,觉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在慢慢地减少。
设计意图:教师将彼得离家出走的原因娓娓道来,将幼儿带入故事情景中,引发幼儿的共鸣。
教师:请有弟弟妹妹的小朋友来说说,你也有像彼得一样的担心吗?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担心。
教师:其他小朋友也来想一想,假如你家里也有了弟弟或妹妹,你们会担心吗?请先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然后将自己的担心画出来,画好后张贴在“担心墙”上。
结合“担心墙”,师生互动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幼儿将担心大胆说出来。
幼儿1:我担心爸爸妈妈以后就不跟我一起睡了。
幼儿2:我担心有了弟弟后,他会一直哭闹,烦人。
幼儿3:我担心爸爸、妈妈不再爱我了。
教师:有的小朋友担心自己被弟弟妹妹打扰;有的担心弟弟妹妹抢自己的东西;还有小朋友担心爸爸妈妈照顾弟弟妹妹多一些,不爱自己了。这么多担心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怎样呢?
幼儿4:我感到很不开心、郁闷。
教师:让我们一起把担心大声向旁边的小伙伴说出来吧。
幼儿相互倾诉自己的担心。
设计意图:共情是一切良好关系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较好地落实了心理活动中的共情、接纳、理解。采用绘画记录、大声讲述等方式让幼儿进行情感上的宣泄。在幼儿讲述过程中,教师始终以言语、眼神、动作等对幼儿进行接纳与理解,帮助他们敞开心扉,产生信任感,从而大胆吐露,尝试排解焦虑。
教师:那你们觉得彼得的爸爸妈妈爱彼得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讲述故事后半段:彼得来到家门口,看着熟悉的地方,决定先在小椅子上休息一下,可是椅子太小了,他坐不进去,彼得长大了。妈妈看到了彼得的玩具小鳄鱼,走到窗帘后面找彼得:“我的小宝贝快出来吧。”可是彼得不在,妈妈又走到窗户边大声地说:“小彼得,今天有你最喜欢吃的菜,快回来和我们一起吃吧!”突然间,彼得似乎闻到了饭菜的香味……
教师:故事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彼得的爸爸妈妈是很爱彼得的?
幼儿1:彼得的妈妈看到彼得的东西会去找彼得。
幼儿2:妈妈会给彼得做好吃的菜。
幼儿3:爸爸妈妈会等彼得放学回来一起吃饭。
教师:彼得长大了,他的小椅子已经坐不下了,那怎么办呢?
幼儿4:可以送给妹妹。
教师:瞧,消除了担心的彼得和爸爸一起快乐地帮妹妹的椅子上漆,多么温馨、快乐啊!
设计意图:通过倾听绘本后半段,帮助幼儿找出彼得爸爸妈妈对彼得的爱,共同帮助彼得排解焦虑、消除担心,感知情绪可以自我调节。
教师:有弟弟妹妹的小朋友来说说,你和弟弟妹妹一起时有没有快乐的事情呢?
幼儿1:有个妹妹也挺好的,可以和妹妹一起玩。
幼儿2:我经常和弟弟一起搭积木。
教师:其实家里有了弟弟妹妹以后还会有很多快乐的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和幼儿共同观看视频《与弟弟妹妹一起》。
教师: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觉?
幼儿3:我觉得非常快乐、温馨。
教师:有的小朋友现在没有弟弟妹妹,可能以后也会有,请你们说说:假如你是哥哥姐姐,你会为你的弟弟妹妹做些什么呢?
幼儿4:我要带着弟弟妹妹学本领。
幼儿5:我要与弟弟妹妹分享好东西。
幼儿6:我会每天给我的弟弟妹妹讲故事,和他们一起玩。
教师:有个弟弟妹妹真好,不仅多了一个玩伴,更多了一个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那爸爸妈妈究竟爱谁呢?让我们一起听听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
欣赏视频《爸爸妈妈的爱》。
教师: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妈妈爱每个孩子。刚才张贴在“担心墙”上的担心是否变少了呢?还是已经消除了?让我们把“担心墙”上不必要的担心揉成团,一起扔到垃圾筒里吧。
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家》。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录像,让幼儿想起与弟弟妹妹相处时的种种快乐,从而带动其他幼儿勾勒出有了弟弟妹妹后的快乐温馨场景,让他们的心情得到放松、情绪得以释放。
【教学反思】
本次心理健康活动总体上来说是成功的。在教学中,教师借助生动直观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彼得的心情。幼儿在动态画面、悦耳声效的引领下置身于彼得的生活场景中,完整地参与,再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到自己的实际情况。活动的每一环节都是围绕大胆吐露、共情、接纳、理解,减少了幼儿的担心与烦恼,引导他们体会父母的爱,并愿意与弟弟妹妹共享,也感受到焦虑、担心可以转变、消除。整个活动突出了幼儿的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幼儿的个体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课堂点评】
《家里多了二宝》教学活动设计从心理学角度和幼儿实际需要出发,让幼儿在活动体验中感同身受。随着二宝的出生,大宝对归属感的需要日益增长,他们很容易产生焦虑与担忧。教师从现实生活情况出发,从绘本中的具体情节着手,让幼儿深入思考,教学内容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幼儿跟随绘本的脚步走出心理的困境,实现了自我成长,学会了担当,学会了关爱,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活动中圆满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