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珺 刘文利
非意愿性关注是指对他人发出明确带有性内容和性意图的令人不悦的语言或行为。构成非意愿性关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这种性关注是违背被骚扰者意愿的,同时让被骚扰者反感。这种非意愿性关注可能以多种形式出现:言语或行为;图片或声音;可能是直接提出的发生性行为的请求,也可能是旁敲侧击地问与性有关的问题。无论以哪一种形式,都有可能给被骚扰者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孩子步入青春期以后开始产生性吸引力并受到性关注是很正常的,但其中有一些性关注,如来自陌生人或熟人的猥亵性言语甚至是行为都可能是对孩子的非意愿性关注。然而,很多父母在孩子遇到非意愿性关注时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事实上,当孩子亲历非意愿性关注时,常常会感到无助、害怕,甚至产生抑郁情绪,而父母无所谓的态度则会加剧他们的无助感和焦虑感,引发更深层次的心理和情感伤害,同时也不利于父母和孩子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的亲子关系,进而不利于家庭内部的和谐。因此,父母在孩子遇到非意愿性关注时,应及时了解事发后孩子的感受,肯定他们的感受,并赞扬他们及时跟父母沟通的做法,同时鼓励孩子建立并维护自己的个人界限,如教会他们什么是许可、什么是拒绝,应该在什么样的场合下给予许可或拒绝,这样做分别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
同时,一些父母在孩子遇到非意愿性关注时会表现出过度的惊慌,这也是不可取的。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父母想要保护孩子的急切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伴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与独立,与其寸步不离地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不如鼓励孩子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建立并维护自己的个人界限。
提到非意愿性关注,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将其归咎于受骚扰者自身,特别是当受骚扰者是女性时,很多人会认为是因为女性自己的穿着或言行举止诱发了他人的性关注。当受到非意愿性关注时,孩子(尤其是女孩)会认为是他们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招致了这种性关注,从而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厌恶和羞耻感。一旦孩子产生了对自己身体的抵触感,他们便有可能产生强烈的自卑情绪,在受到性骚扰或性侵害时也更不愿意去寻求外界的帮助和支持。因此,当孩子遭遇类似的状况时,父母应及时与孩子沟通,告诉他们非意愿性关注是对他们身体权利的侵犯,而受到这样的对待绝不是他们的错,更不应该因此而产生自卑和羞耻感。同时,父母也不要责怪孩子,如果将孩子遭受非意愿性关注简单归结于交友不良或沉迷于网络,就可能忽视了他们所处情境的复杂性。父母应该积极关注孩子在事发后的情绪变化,安抚他们情绪的同时能与他们平等地交流,让孩子明确知道父母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的。
一些父母觉得性骚扰离孩子很远,不会主动和孩子谈性骚扰及其危害,这种做法会使性骚扰行为正常化,也会忽视性骚扰给孩子带来的危害。父母在向孩子普及有关性骚扰知识时,要教会他们如何预防性骚扰的发生,并提前演练在不同场所应对性骚扰的措施。地铁站、火车站、公交车、商场、酒吧、公园等地一般人流拥挤,很容易让人浑水摸鱼,也不好举证,所以公共场所成为性骚扰发生率最高的地方。以下是应对街头性骚扰的几点做法:(1)请求其他成年女性或家人陪同一起走到安全区。2)立即拨通父母或可信赖的朋友的电话,并一直保持通话状态直至走到安全区。(3)立即走到人多的地方,或街边有人的商店、饭馆里。4)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大声呼救。
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众多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频频发生的网络性骚扰等不法行为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和性健康。父母在给孩子提供手机等社交工具时,应留心孩子在看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特别是那些让孩子沉迷的文化产品,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关注。一些影视作品会传达狭隘的两性感情观和恋爱观,如无论是否喜欢,来自异性的性关注必然是女孩梦寐以求并感到骄傲的事情。这让很多女孩在遇到非意愿性关注时,很难判断对方的语言或行为是否恰当。父母可以抽空和孩子一起观看他们喜欢的影视作品或各类娱乐节目,并创造机会和孩子交流,如可以问孩子:“电视里的女主角都明确予以拒绝了,那个男生还是不依不饶,你怎么看?”此外,父母可以多利用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如出去散步时、吃饭时、上下学时与孩子交流当下社交媒体流行的现象和文化等,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辨别一些虚假、错误的信息。
帮助孩子建立个人界限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教会他们说“不”。让孩子知道未经他们的许可,任何人都不可以在违背他们意愿的情况下以任何方式触碰他们的身体部位。无论是搭肩膀、亲吻还是其他性触碰行为,只要这样的行为让他们觉得不舒服,他们就应该立即说“不”,并及时告知可信赖的成年人以寻求帮助。孩子可能会因为同伴压力或社会性别规范而羞于说“不”,父母可以根据以下的提问清单帮助孩子消除障碍,勇敢说“不”:(1)是否让你感到不舒服?(2)不敢说“不”是否是因为担心伤害别人?(3)不敢说“不”是否是因为害怕自己因此表现得不像个“男孩”或“女孩”?(4)是否会因为朋友或同学的压力而不敢说“不”?
父母在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个人界限时,还应教会孩子如何尊重他人的个人界限和权利,当说出令他人不快的言语或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时,也应该及时道歉。只有在维护个人界限的同时尊重他人的个人界限,才能建立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
随着孩子逐渐步入青春期,他们开始需要更多的个人空间,会更愿意和朋友或同龄人待在一起。父母在尊重孩子享受个人空间的同时,要提前和孩子沟通如何保护自身安全,如:告诉孩子酒精和毒品会影响人做出理智的判断和决策,应尽量避免饮酒,更不能碰任何毒品;去人多的场合尽量结伴而行;保持通信畅通,及时告诉父母自己的处境和需求;不要搭乘陌生人的车,即使是同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