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内很多媒体都在转载这样一条消息: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宣布,未来京东将减员50%,在职员工每天工作3小时!这意味着京东集团的16万员工将有8万人面临下岗,而留下来的8万员工的工作时间也由每天8小时缩短到每天3个小时。消息传出,引起极大震动。大概为了安抚员工,刘强东随后又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辟谣”:“16万员工都不会裁掉,我只是想打造一个无人公司。”
我们且不说东京会不会真的裁掉8万员工,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强劲推进,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全方位的应用,“机器换人的故事”正在天天上演,这对直接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早些年我们还不十分清楚“现代职业教育”的“现代”体现在哪里,那么今天,“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为明天工作的人,已十分清楚地昭示“现代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及现代职业教育的定位与要求。
有时看到一些学校任意挤压课时以迎合学生不爱学习的现状,动不动以实践教学名义将学生拉到流水线从事一些毫无技术含量的顶岗实习,真有点为这些未成年学生的成长与未来发展担忧。这些孩子如果现在不打好基础,不具备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3年毕业后也许还不会明显感到职业岗位的压力。但是,再过5年、10年或者20年呢?那时候人工智能技术已经相当普及,这些简单的、重复的、操作性的职业岗位已经被机器人取代,而这些孩子正当壮年。如果他们不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缺乏学习能力,很快就会成为新的下岗工人。而且,因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再就业很有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我们再回过头看看京东的发展。刘强东虽然更正说媒体误读了他的发言,他的本意只是“想打造一个无人公司”,并不是立即裁掉8万员工,但是,他又表示,如果无人公司做成了,大概只需要8万名员工就足够了。由此可见,公司今天不裁员不等于明天不会裁员。事实上,京东已经在无人公司建设方面迈出了一大步,而且步子还在不断向前迈。目前,从仓储到配送再到服务,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覆盖京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京东只是现代企业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的一个缩影。无人工厂正在不少企业兴起,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可以驶上高速公路,银行大量减员正在悄然发生。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在2016年WISE大会上表示,未来10年,世界上50%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世界银行在201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对各个国家目前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比例进行了预测,中国达到了77%。
面对日新月异、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技术,职业教育特别是最初定位于培养简单操作技能的中等职业教育该怎么办?
首先不必惊恐。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是不要职业教育,相反职业教育会越来越重要。旧的职业淘汰,新的职业也会不断产生。比如,机器人的大量使用,需要大量操作机器人的工人,需要大量维修机器人的工人。正如刘强东所说,“尽管公司未来将实现‘无人公司’的目标,这会让一大批员工被人工智能代替掉,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员工都会离开,只是他们的职位会越来越少,角色也会重新发生转变”。只要职业存在,职业教育就不会消亡。
其次是转型。职业直接影响学校专业设置,职业发生了变化,学校专业结构自然要调整。如果现有职业正在消失或将要消失,对应这些职业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也要做出相应调整。比如,2018年5月在深圳召开了“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与会代表惊讶地发现,上午的会议刚结束他们就收到了完整的会议实况记录。这些记录都是由即时翻译器完成的,这款又快又准的翻译机器人让曾经热门的速录专业和速录师悄然失业了。因此,职教人始终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要时刻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岗位的变化。一般来说,低端的、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和程式化的工作是被人工智能取代最快的工作。斯坦福大学教授卡普兰研究表明,美国注册在案的720个职业中将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而那些以低端技术、体力工作为主的国家的取代比例会超过70%。
最后是升级。过去我们一直把职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那是因为在农业社会和工业化初中期,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需要大量手工劳动者和流水线操作工人。但是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就业岗位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甚至部分脑力劳动也正在被人工智能所代替。新技术的学习自然成为职业学校教育的重点。正如欧洲培训基金会运营部部长阿纳斯塔西娅·菲斯(Anastasia Fetsi)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所说,“过去很多年,一直认为技能培训培养的只是技能,但如今不少人发现,现在我们不仅需要‘技’,更需要能力,比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未来,单一的技能将过时,综合式能力的重要性会凸显”。因此,面对技术革新和进步,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升级:一是学习内容的升级,二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升级。
学习内容的升级主要是课程内容的升级,即要学习新的技术,并把新技术学习作为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重点。当然,也不排除层次的升级,层次的升级也正是学习内容的升级。关于层次的升级,其实德国早已经开始了。据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的职教专家Oliver Diehl在2018年的“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介绍,早期德国学生中大概有90%的人接受职业教育,只有10%的人接受大学教育,而最近几十年来这种结构演变成了60%的大学教育和40%的职业教育。就经济发展来说,德国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但是,目前我国中职招生占到了73%,而高职招生只占到27%。显然这种比例与技术升级还不完全同步。不过,好在目前正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在以各种形式打通中职人才培养的上升通道,以尽可能扩大高端技术人才培养的比例。
人才培养目标的升级更多的还是学习能力的升级。曾经有校长抱怨说,哪个企业招聘会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此话没错,但是,很多企业都会看重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只有学习能力在,学生将来在工作中才会随着技术的升级而升级,而不会被人工智能技术所淘汰。学习语文、数学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不是为了机械记忆知识,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思维品质,形成学习能力,从而获得岗位工作的永久牌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