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纪龙 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
自我国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以来,冰雪运动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潮[1]。其中,轮椅冰壶属于冬残奥会的一个比赛项目,它的训练也被提上了日程。在此之前的轮椅冰壶项目,我国在奥运会和世锦赛中均是以省队为代表。而在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我国轮椅冰壶在体制上做出了改革——组建国家队。这是轮椅冰壶历史上的首个国家队,任务是参加为期8个月的集训,短期目标是备战平昌冬残奥会,长期目标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19名国家队成员分别来自黑龙江队、北京队、河北队、江苏队、广东队、新疆队和吉林队,由前女子冰壶国家队的岳清爽担任总教练。另外,此次集训提高了对心理服务的重视,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服务国家轮椅冰壶项目的心理团队,他们为队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2018平昌冬残奥会中国轮椅冰壶队5名参赛队员:王蒙(一垒)、刘微(二垒)、陈建新(三垒)、王海涛(四垒)、张强(替补)。
在知网、万方、EBSCO等数据库中,通过检索关键词“冰壶”查阅相关文献。
在集训期间,本人通过观摩训练和比赛,重点记录了运动员的表现和心理状态。
本研究对2018平昌冬残奥会中国轮椅冰壶队参赛队员进行了个案访谈,重点探讨并分析了心理因素在训练和比赛中的作用。
国内最早成立轮椅冰壶队的是黑龙江省。自2007年起,黑龙江省轮椅冰壶队由穆亮执教,为轮椅冰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期由李建锐执教,进一步发展了队伍,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和世锦赛,属于国内的强队[2,3]。自2014开始,各省相继建立队伍,主要包括北京队、河北队、江苏队、广东队、山东队、吉林队、新疆队等。2017年下半年,我国成功地组建了国家轮椅冰壶队,随之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集训——备战2018年平昌冬残奥。
1.参赛成员不同
健全人冰壶包括男子冰壶和女子冰壶,轮椅冰壶为混合队伍,队伍成员组成要求至少包括一名女队员[4]。
2.技术不同
轮椅冰壶和健全人冰壶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扫冰。扫冰是指投手在投壶之后,队友用扫冰刷在冰壶运动轨迹上扫冰,以控制冰壶运动的线路和力量,一般成熟的扫冰手可以通过扫冰弥补冰壶出手时的点线和力量的偏差。因为没有扫冰,所以轮椅冰壶运动员需要准确掌握冰场的调线和自己的力量控制[5]。也正因为如此,心理因素对投壶的影响更大。
本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观摩训练、个案访谈等途径,对整个队伍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以下探讨了心理因素在赛前、赛中和赛后的作用。
赛前访谈在竞技体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运动员明确是否已经在技战术上和心理上做好了迎战的准备[6]。这个环节心理咨询师有针对性地应对每个人现存在的问题,或者从谈话中发现新的可能影响比赛发挥的问题。
在循环赛中,运动员面临着被淘汰和适应冰场的双重压力,频繁出现失误,导致产生愧疚的心理体验,需要给予及时安抚。由于比赛双方失误都比较多,在自身失误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仍然赢得比赛时,应该给予运动员积极正向的鼓励,为下一场比赛奠定自信心。在半决赛和金牌赛中,由于双方都对冰场和每一个冰壶已经非常熟悉,这时候双方的失误率会降低,比赛变得非常胶着。在这个情境下每个人心里都会紧绷着一根弦,如果这种紧张心理过度,就会影响投壶的动作,导致力量和点线偏大或偏小,这时应该为队员减压、放松。
赛后整个队伍心情非常激动,我们应该把这次胜利进行内部归因和努力归因。如果归因于外部,则不利于培养运动员的积极性。把成功归因于努力,会激励队伍今后更加努力训练,为2022年再创佳绩做好心理上的铺垫。
心理队伍驻队后,细心观察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及时约谈队员,根据队伍的需要开展讲座,安抚落选的运动员,为国家队后续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能够更早地介入队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效果会更好。
作为心理服务队伍,需要对轮椅冰壶有充分的了解。只有了解项目的特点,展开心理服务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心理团队在服务过程通过现场观摩训练,根据运动员的表现及时进行干预,把心理隐患扼杀在摇篮里,这需要对轮椅冰壶这个项目非常了解。另外如果心理服务队伍能够随队出征,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