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丽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就没有教学,就没有知识。”[1]因此,在教学中任何学科都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要前提,要想激发学生兴趣,传授者要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童谣、故事等一切有效手段,诱导激发学生学习内容的兴趣,只有在练习过程中产生运动兴趣,才不会有“身顺而心违”的现象。进而帮助他们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实现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2]首先所教内容要足够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的欲望,对于儿童来说,参加体育运动往往起源于兴趣,兴趣是主要的动力之一。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是兴趣具有动力作用和定向作用的结果。它能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心理基础。如果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学生违心地去进行练习,这样就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运动兴趣,体育课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表1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分析数据表
低年级孩子的想象富于模仿性和再现性,想象的事物常常是实在的事物的简单重现,内容也比较简单、贫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帮组孩子建立体育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留在课堂,进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见表1)
影响体育学习的兴趣主要有四个因素:运动参与程度、体育学习的积极兴趣、体育学习的消极兴趣和自主学习程度。从表1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运动参与程度方面,实验后,实验班由36.24增加到40.56,对照班由36.05增加到36.88,说明了在童趣化教学活动中,无论是语言的童趣化,教师肢体的童趣化还是场地设施、教学评价的童趣化。都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孩子的心里产生一定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新知识,探索新能力的必要因素。进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科素养。
积极兴趣方面,实验后,实验班由26.27增加到30.10,对照班由26.44减少到26.26,由此可以看出:童趣化教学通过童趣化的语言、肢体、场地设施等,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体验,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消极兴趣方面,实验后,实验班由25.76增加到29.10,对照班由27.79减少到27.23,消极兴趣属于反向计分,分数越高说明消极兴趣越低。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传统的体育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静观的状态,缺少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程度方面,实验班由18.07增加到21.29,对照班由17.56增加到18.16,由此看出: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童趣化的语言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发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的运动参与程度、积极兴趣、消极兴趣、自主学习程度均存在着较大差异。说明在童趣化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产生好奇心,使他们能够活跃地参与其中,与同伴的合作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尊重和信赖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极大满足、人际关系和谐的温馨感、获得知识的满足感、以及运动时的愉悦感。这些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主性,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态度的改观,对体育学习持肯定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不断进步与发展继而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