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管理

2018-01-28 21:38天津市天津中学孟庆泉
天津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创客学科融合

■天津市天津中学 孟庆泉

多年来,天津中学以“自主发展,追求卓越”为核心,不断探索学校育人模式转型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地为突破口,实现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创设创客课程和发展性课程、卓越课程等,不断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并且从微观和操作性的角度对学校教育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由此全面推动了学校育人模式的转型。

一、开发多样化课程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提供保障

天津中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过程中,依据学校现有师资、专业场所等硬件条件,通过将挖掘内部潜能与外部交流、学校建设、资源整合相结合,在完善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建设了一批高使用率、有特色、受欢迎的专用设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基本条件保障。

同时,天津中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校课程资源的内化和创新,着重提升教师的课程理念和课程领导力,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多样化学校课程资源。通过课程的实施,我们形成了以下五个特色的学校课程资源建设途径。

一是活化教材资源。虽然在课程改革中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它是学生进入正规学习活动中的第一种也是接触最多的课程资源,不容忽视。教材中的内容多是以文字符号呈现给学生的,枯燥单调的符号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内的校本教材利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利用角色体验的手段化死为活,从而活化了教材资源。

二是挖掘生活资源。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校课程不断生长的根基,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一座丰富的教育资源宝库。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使学习内容生活化,即努力使学习内容与生活建立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置身于熟悉、亲切的环境之中。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核心理念之一。

三是关注学生资源。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一种可贵的课程资源。一个成熟的教师应该努力把学生提供的某个新的信息、富有个性的思维方法,以及所有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发展的教学情境转化为课程资源。

四是利用教师自身资源。教师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实验中,我们注重教师的情感资源投入,要求教师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带着欣赏走出课堂。

五是引入社会教育资源。例如:我们聘请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到校任教,聘请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开设专业课程,聘请社区人员开设器乐课程等。

二、融合学校特色课程,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一)以四板块校本课程为中心,形成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

近年来,天津中学固定每周开设两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可跨年级、跨学科选课。我们每年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40—45门,不断淘汰评价差的课程,开设新课程。学校把这些课程分为信息技术、自然科学、生产生活、人文艺体等四个板块。

信息技术板块以校务中心、网络中心、信息技术学科、图书馆为主导,主要包括能突出现代信息技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相关课程,如“智能手机APP开发应用”“机器人”等。

自然科学板块以教师发展中心、理化生学科、各实验室为主导,主要包括实现理化生知识向生活拓展,突出实验、实践的相关课程,如“显微摄影”“以生态园为基地的生物知识实践活动”“航模”等。

生产生活板块以学生发展中心、创客中心、劳技学科等为主导,主要包括能凸显生产技术和生活技能的、具有极强动手实践特征的相关课程,如“家政系列(烹饪、服装设计、整熨、茶艺)”。

人文艺体板块以学生发展中心、音体美学科等为主导,主要包括强调动手实践、具有创造性的相关课程,其融合一定社团性质,具有一定过渡性,如“绘画”“舞蹈”“旅游外语”“围棋”“桥牌”等。

学校在巩固现有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以年级为单位的年级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将这些课程统一纳入四大板块,统一开课、协同选课、一致管理。

(二)创设创客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丰富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天津中学充分利用新的技术工具创设了创客课程中心,从最简单的“造物”开始,让青少年触摸真实的世界,把培养青少年动手能力的常规活动提升到“利用动手能力实现自己的创意”的层面,完成了从“造”的平民化向“创”的精英化的转变,逐渐形成“人人动手,个个创新”的局面。创客课程中心开设了七门创客课程。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创客教育课程化、常态化,将创客教育视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化,把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理念转变成一个可量化、好操作、能考评、易推广的系统工程,这也使我校的特色教育更加突出。

近年来,我们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出发,努力探索与高等院校(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共同开设发展性课程。发展性课程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和桥梁,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初步接触学科知识的前沿,为学生确定自己未来人生方向拓展视野。同时,我们有效利用新入职教师知识前沿性的特点,开设高等教育先修课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延伸发展空间。此外,我们积极探索“卓越课程”,结合学科核心思想,将学科知识跨越式深化,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三)促进课程融合,推动学校整体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我们很早就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学科课程活动化”的教学理念。基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近年来,我们不断尝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融合与发展。

一是课程内容的融合。学科课程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动手操作内容,广泛吸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贴近生活的课程内容,从而彻底摒弃应试教育中课程内容的简单粗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学科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规范性、条理性,改善了初期的盲目性、随机性。

二是课程结构的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了学科课程的主体结构和基本要素,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蜕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是课程活动方式的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率先实现了跨年级分项选课走班,学科课程结合此经验,融合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方式的先进性,引入“自主选课”和“走班制”。

三、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

天津中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基于目标管理理论和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对课程体系内的相关要素进行目标管理,将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各门具体课程、学生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实行分层管理。教学伊始,我们尝试师生共同制定目标,教师制定长期稳定的目标,学生参与短期、阶段性目标的设定,由此明确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彼此的责任和分属目标,从而实现教学中目标达成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是目标管理的初始。教学中期,我们采用“目标卡和目标达成进度条”的方式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进行实时管理。在成果评价阶段,我们采用《目标执行成果自我考评表》《目标管理推行成效报告》《综合绩效评估与激励书》等形式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管理。

课程改革、高考制度改革迫切需要我们对选课走班进行及时研究和实践。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对学校课程设置、师资人员、课程资源、教学软硬件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天津中学从2003年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对跨年级分项选课走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教学的深化,天津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跨年级分项选课走班也走向了数字化道路。从教师申请开课、课程管理者审核批准、发布备选课程,到学生预选、反馈调整、学生秒杀型选课,再到数据分析导出、开课通知、考勤管理(网上和微信群同步),以及最后到评价展示(线下和线上成长记录系统同步),全部环节都整合在云数据网络平台上。

总之,我们创设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开好这门课程,而是希望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试验田和突破口,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创客学科融合
【学科新书导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