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花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体育俱乐部本质上是一种从事于体组活动的社会组织,体育教学俱乐部实际上是在学校体育的基础上以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教学,有相关的专业老师进行指导与帮助,可以自由选择项目、上课时间等等,它基于学生爱好体育锻炼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他们对生理、心理、社会和自我完善的需要,也体现出“体育教学俱乐部”是十分符合大学生日常的学习模式。
对于分析体育教学俱乐部和专项体育课的不同,我们可以从五个大的方面着手,分别是:1.目的范围 2.横向关系3.内容 4.时间 5.评价。
(一)对于目的范围方面,体育教学俱乐部是面向并促进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往的专项体育课的传授重点在与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的培育以及适当的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课堂当中。
(二)对于横向关系方面,传统的专项体育课程类型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学生所学的学科内容和课程内容是同一部分,缺乏创新性。但是体育教学俱乐部对于学校教育内容与学校体育工作的内容是具有多样性的,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对于内容方面,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是立足于大课程观的角度出发,它有效的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技、运动训练整合在了一起,构建出一个新的、完整的课程结构体系。专项体育课程是根据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课程内容来制定课程的,它的课程是以具有一定爱好的学生而开设的某一专项运动体育课。
(四)对于时间方面,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每周学时要比专项体育课的每周学时多出近两到三倍,传统的专项体育课每周的学时是2~3学时,体育教学俱乐部因为所涉及的教学方面更加广泛一些,所以每周为5~7学时。
(五)对于教学评价方面,完成一定阶段的教学任务后,教师会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传统的专项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是定期并有明确的固定内容、技术评价、达标指数的。而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评价的日期是不一定的,将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考察内容也是相对稳定,考核是对技评、达标、出勤统计等等方面综合起来的,相对而言考察的方面更加全面一些。
(一)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现状
现在阶段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所使用的三种教学模式都不尽相同,大多高校都在实施课内教学俱乐部,只有一少部分在使用课内外一体化的俱乐部教学模式,其实课外的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学生自发的一种组织,它具有独立性,是课内俱乐部的一种补充与延伸。对于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方面,主要采用的是“结构考核”和教师终结性绝对评价,这些评价内容实际上对教师认真的工作态度与公平公正的精神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会对学生的评价造成不稳定性、片面性与局限性,因此可见我国现阶段的评价体现还是需要进一步完善补充的。
(二)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比较
本人以深圳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鞍山师范学院这5所高校的体育教学俱乐部作为比较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组织形式、考核与评价这4个方面着手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对于课程目标方面,这5所高校都是以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切入点,重视课堂内外的一体化教学,重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能力,做好终身体育的工作。
2.对于课程设置方面,5所高校各不相同。深圳大学开设了竞技、娱乐等类别的项目共23个;上海中医药大学开设保健、竞技及其他教学的俱乐部项目;大连理工大学共开设了6个俱乐部19个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开设球类、武术等6个项目的俱乐部;鞍山师范学院则开设球类、健美操等7个教学俱乐部。
3.对于组织形式方面,深圳大学将一、二年级学生设为教学对象,自由选项、混班上课;上海中医药大学对一年级学生教授保健体育课,二年级学生教授专项体育课,三年级学生采取俱乐部课;大连理工大学将每项俱乐部分为初、中、高的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等级分班;哈尔滨工程大学采取的是固定了教师、场地、项目和上课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选择上课的方式;鞍山师范学院的一年级学生学习基础体育课,二年级学生上俱乐部必修课,三、四年级上俱乐部选修课程。
4.对于考核与评价方面,深圳大学主要是按照项目的不同制定各自的考核标准,考核通常会与竞技比赛相挂钩;上海中医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鞍山师范学院采取的评定方式都是综合评定,只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根据体育达标、专项成绩、学习态度来综合评定的,大连理工大学与鞍山师范学院是根据体育理论、专项成绩、学习态度与体育达标来综合评定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以各专项为对象,学生任选项目之一参加考试,通过即可的方式考察的。
高校的日常体育教学中,可以不单单局限于课堂,要努力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形成二级管理的体系。学生在选择学习项目和教师的过程中,体育部可以印制相关介绍资料进行发放或者在学校网站上刊登资料进行宣传,资料可以包括:场地、上课时间、对于学生的要求、任课教师的相关信息等等,让学生对每个俱乐部都有所了解,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自己心仪的俱乐部。
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模式推行就是为了打破传统专项体育课的条条框框,给学生赋予更高的自由度和选择权,大力倡导探究、开放、合作式的学习与教学,上课的时间与次数不在局限与每周固定的次数,而是让学生可以根据专业课程安排,课余不限时间与次数的使用,这样也调动了学生健康锻炼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可以更好的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
高校的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程,与其他学习课程是大不相同的。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考试”是主要目的的观念,将考核与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出勤、参与俱乐部的积极性以及各方面能力方面。评价的方式也采取多样化一些,改变以往的教师评价为主的模式,可以多多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模式,评价的结果用“优”、“良”、“及格”、“不及格”等评价用语表示。
高校每年都会开展各式各样的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活动或者体育竞赛,努力做好人人参与体育运动的工作,达到这样的要求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努力开发创新体育课程资源,大力挖掘和发展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课程内容由易到难的安排,同时教学工作者也要及时的更新教学观念,接受新型的教学方法,更加有针对性、多样性、高效率的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行,我们从大课程的角度出发对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也做出了质的改变,从上述理论中可以看到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组织形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我们日后可以多多吸取别校的优点,进一步完善我们自己的缺点,为高校的体育教学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事业可以发展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