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合理归因
——高一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2018-01-28 21:34
江苏教育 2018年80期
关键词:归因意图维度

【设计理念】

高一学生进入新的教学环境,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难免碰到一些挫折或困惑,学会认识问题、辨析原因、合理归因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本课寓教于乐、寓教于思,让学生通过案例思辨分析、借助游戏体验感悟,了解自己通常采用的归因类型,学会对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进行合理归因,达到完善自我、健全心理品质的目的。

【课前准备】针线包、课前录制的关于学生学习生活困惑的视频、学业成就归因测试量表、教学PPT。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穿针引线”

1.游戏规则。

PPT展示游戏规则:每组派两位学生参加,一位学生拿针,一位学生拿线,在5秒钟内将线穿过针孔。其他学生监督,数“5、4、3、2、1、停”帮助计时。

学生进行热身游戏。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吸引学生很快参与到课堂中来。观察优胜和失败的学生,活动后请他们分析成败原因。

2.活动分享。

师:A组率先完成任务,谈一下你们的秘诀可以吗?

生1:能顺利完成任务是因为我和搭档配合得好,他把针拿得很稳,我穿线眼力也不错。

师:感谢A组的分享。游戏中,C组同学一开始动作也很快,可惜失误几次,最后还是没有穿过线。C组同学愿意谈谈感想吗?

生2:同伴的手一直在晃,我也没把线头捋顺,线头又毛糙分叉,很难穿过去,可能平时练习的太少吧。

生3:因为觉得是个比赛,所以有些紧张,欲速则不达。

设计意图:请学生分享任务成败的原因,引出课题“归因”的概念。

二、理论辨析:归因方式

1.探析小故事《心动时刻》。

师:阅读小故事,并讨论:同样是罪犯父亲的儿子,一个成为企业家,另外一个锒铛入狱,两个儿子为什么有失败和成功的不同人生?

生1:成为企业家的儿子知道自己有一个入狱的父亲,不可能有优越于他人的条件,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只能依靠努力奋斗才能成功。

生2成为囚徒的儿子因为父亲入狱而自暴自弃,认为人生没有希望。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谁让我有这样的一个爸爸呢?”,两人的归因看似相同,实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归因不是为失败找借口,而是为成功找方法、找动力。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讨论思辨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突出合理归因的意义。

2.了解归因分类。

PPT展示: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成败原因作出判断。

外归因: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受外部力量影响,如运气、机会、周围环境等;

内归因: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受内部力量影响,如努力程度、能力高低等;

综合归因:把事情发生的原因归结为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设计意图:简单介绍归因方式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在下一个情境讨论环节理性思考,寻找合适的归因角度和方法。

3.情境讨论。

师:刚刚介绍了归因的几种方式,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请大家分析他们的归因方式分别属于哪种。

人物1:我人际关系不好的原因是平时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想怎样就怎样,太任性。

人物2:我这次考得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好,上课不善于摘记难点疑点,课后不及时复习和整理。

人物3:我考得不好,主要是因为妈妈期望过高,给我压力太大,要我一定考到年级前10名,结果我连班级前15名都没考到。

人物4:进入高中以后,我感到自卑。经过老师的心理辅导和自己的主动调节,现在已摆脱自卑心理。这次我虽然考不好,但比以前进步多了。

学生对以上四个人在视频里的说法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前两种情形属于内归因;第三种情形属于外归因;第四种情形属于综合归因。(PPT一一对应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归因方式及内外归因的不同特点,引发对自身归因特点的思考。

4.学业成就归因测试。

师:你们平时是偏向于内归因还是外归因?你有合理归因的习惯吗?希望了解自己的归因方式吗?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测试,请完成课本55页的“学业成就归因测试”。

学生完成归因测试,并统计各项分值,从能力、努力、情境、运气四个维度比较哪一项分值最高。

师:通过完成测试,同学们得出不同的归因维度的分值,最大值者表示该维度倾向最高。大家一定很好奇,这些维度分别属于内归因还是外归因呢?美国心理学家维纳认为,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可归结为如下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情境)、运气好坏等。从来自内部还是外部,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从能不能被我们个人意愿所控制,可分为可控和不可控,其中“努力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可控的内部因素。

结合维纳理论和完成的量表的数据,请学生谈谈哪个维度得分最高,属于哪种归因及其原因,谈谈自己目前的归因是否合理,今后怎么改变。

生1:我在平时的考试中有时候成绩不理想,就认为运气不好,我觉得这是逃避责任、放弃努力的表现,这种习惯归因于“运气”的思维必须改。

生2:最近几次考试成绩还不错,这是我努力的结果,有志者事竟成。“努力”是可控的内部因素,如果我们善于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那么这种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的归因方式会推进我们不断进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积极归因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主要教学目标。聚焦可控的内部因素——“努力程度”,有助于学生日后不断完善并取得成功。

三、体验感悟:合理归因

师:同学们学以致用,分析得很好。下面几个案例,你觉得他们的归因方式分别属于哪一类?是否合理?在归因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1.角色扮演。

请一位学生扮演当事人秀秀,一个学生扮演班主任,其他学生充当观察员。

秀秀:我以前成绩很好,但上高中之后不能适应老师的讲课方法,并且同桌上课时有转笔、跺脚等各种小动作,影响我听课,所以成绩下降,导致考试没考好。

班主任:老师能理解你急于上进的心情,这很好,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自身学习方法、努力程度找找原因呢?

秀秀:我觉得外界影响是主要原因吧。当然,我也要在学习方法上做一些改变。

学生在观察后分组讨论,请代表作为观察员发言。

生:秀秀的归因是外归因中的情境归因。一般情况下,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先从自己内部找原因,要激发自我责任感,不要一味埋怨外部环境。

2.案例分析。

PPT展示:小萍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在初中时还担任班长,同学们对她也是“前呼后拥”。到了高中,小萍再也找不到从前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了,宿舍里的人觉得她什么事都不干,所以不喜欢她。身边的同学觉得她太孤傲,也都不爱搭理她。小萍觉得很孤单。

生:小萍的归因也是外归因。同学关系紧张要从自身找原因,尽量找自己可以改变的因素,如自身的努力。不要过多归因于不可控的因素,这样只能于事无补。

师:一个人把他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他对今后行为的认识和改变。对影响成败的原因要客观分析,不要主观臆断。若把失败归因于能力、运气或客观环境,则可能导致消极自卑、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若认为失败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激发我们通过再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新的成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当事人的心境,寻求助人者的策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归因方式对日后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思考如何归因才具有积极意义。

【教学反思】

学生的思辨活动往往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基础。因此,可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教师要在开展思辨活动时设计好思辨的层次,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步步深入。本节课通过游戏引入、案例辨析和角色体验,让学生一步步对归因分类及如何合理归因有基本的理解和认识。在让学生了解归因的分类及自己的归因特点时,教师的讲解不能太理论化;在学生认识归因方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这一环节时,讨论气氛比较热烈,时间还可以放宽裕些。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积极归因是本节课重点,这一部分可以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的事件和话题来展开,这样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更深刻。

猜你喜欢
归因意图维度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高中生学习成绩与成就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