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 宁夏医科大学
作为高校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这门学习科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学习群体,大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参与热情要普遍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这也是导致高校运动损伤率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运动医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合理化的应用,在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下,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降低高校体育训练的运动损伤率。
在高校学习环境中,由于课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轻视体育训练课程,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心不在焉,存在着懈怠的学习情绪。注意力不集中,是造成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损伤的主要原因。还有,心理上的畏惧、懈怠情绪,也会导致学生在参与那些带有一定危险性,或者是技术性要求较高的运动时,产生负面的学习情绪,进而诱发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出现。
体育训练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开展训练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参与体育训练活动的心理比较急切,往往会忽视准备活动,或者是准备活动的强度、时间不符合标准,进而导致肌肉系统、骨骼系统和内脏处在静息的状态,关节、肌肉的活动力较低,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一部分大学生由于高中阶段忽视了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到了大学时期,学习氛围比较宽松,又未能积极参与体育课程,所以导致其身体状态欠佳,不能经常参与体育训练活动,对于一些具有技术性的训练内容,难以进行正确的掌握。运动项目中环节的危险性不断增高,也提升了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损伤的概率。
每一项运动内容,都有其独特的技术特点,所以掌握这些项目的技术特点,是降低运动损伤的关键。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对于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等,学生往往抱有轻视的学习态度,技术运动上的错误更是层出不穷,违反运动项目规定,造成一些意外损伤事故不时出现。
在进行体育教学训练之前,教师首先应该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训练意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观察、总结,对于体育教学内容,要就其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反复的讲解,并从心理层面展开引导,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让其对运动的目的进行正确理解,根据自身运动素质,开展相应的运动程度,强化其运动自信,引导大学生以更为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体育训练。
体育训练之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兴奋工作,这样更能发挥运动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技术特点,对学生的不同身体部位,提出相应的训练目的、训练要求,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准备活动、运动后放松的训练内容。例如牵拉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减少肌肉、关节韧带的拉伤,并且适当的准备活动,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出一个更为活跃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达到降低运动损伤的目的,教师还应该对运动医学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对运动损伤的产生机理、规律展开合理的认识,并按照自身训练情况,寻找出可以预防、减少运动损伤的方法,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还有,为了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体育训练课程,与运动医学内容进行充分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从根本上减少运动损伤的情况。
医务督导的工作内容,主要就是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运动医学知识,对高校体育参与者,进行健康、机能上的监护,预防体育活动中那些可能会为学生造成危害的训练内容。使整个训练活动,可以在更为科学化、健康化的环境下进行,也确保体育训练内容,可以符合学生的心理、身体机能发展规律。当然,在进行医务督导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
总而言之,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运动损伤问题,教师要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帮助其正确了解体育训练内容,深化个人保护意识,这样才能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