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庭宇
(四川文化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1230)
近年来,毁灭英烈名誉、美化历史罪人等卑劣行为异常猖獗,不少民众被蒙在鼓里而不知。它与思想观念、学术研讨、理论研究、信息传播相混杂,究其本质就是一股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阴谋,它就是“欲灭其国,必去其史”的政治思潮即历史虚无主义。它将历史替换为没有历史主体的偶然结果,否定唯物史观与历史的必然性,带着“重新评价”为名的假面具,带着极强的主观色彩任意谩骂丑化与否定革命历史与领袖人物。历史虚无主义中的“虚无”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虚无”让苏东剧变的悲剧再次上演,试图使用“学术溯源”“学术论证”“又说又做”等多重花样公开地升级理论包装,从而威胁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安全。2016年众多权威机构的思潮调查报告显示,历史虚无主义成为热门程度、波及范围、影响程度方面最大的“罪魁祸首”之一。历史虚无主义跟“极端怀疑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如出一辙,借用各种方式解构和歪曲历史事实,扰乱人民思想,阻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进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统筹,企图降低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来彻底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此,必须揭开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历史虚无主义的真面目,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松动,解除对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的干扰。
带有选择性的虚无和褒扬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惯用手法,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分别对历史任务、中国实践及意识形态进行否定和诋毁,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真面目的三个维度。
历史虚无主义往往带有选择性对历史谱系否定的同时,必然杜撰意向的历史谱系。他们诉诸于否定和“建构”历史的一些观念、实践,表面上通过否定历史的正面人物,反而让那些负面人物得到褒扬。历史人物作为历史谱系中非常重要的地标性符号,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打着为历史人物“平反昭雪”或者“重新思考”的旗号,对正面人物进行肆意抹黑,对负面人物进行意淫重评。“他们抓住甚至编造细枝末节的所谓历史事实为近代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评功摆好,以抽象人性论原则和个人政治诉求的需要评价早有定论的历史人物,如褒扬曾国藩、慈禧、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等,称袁世凯等人是中国现代化的开拓者;同时又颠倒黑白,贬抑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等革命领袖”[1]。总之,历史虚无主义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脱离了客观现实,颠覆了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
社会主义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和自身历史的发展道路,离不开近代的救亡运动,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伟大实践。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为了自己的阴谋估计就开始“唱反调”了,鼓噪“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并非绝对行不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从本质上说是一条中国式的,或大体适合中国国情的资本主义道路”[2]。历史虚无主义除了认为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都是激进主义的表现,还否定五四运动的重要地位。他们忽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封建主义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灾难,尤其鼓吹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文明”,鼓动中国人应当感谢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展的“教导”,甚至还认为中国之所以当时发展太慢就是因为被殖民的地方太少、时间太短。历史虚无主义为了进一步实现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开始对改革开放的前后三十年进行否定。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是阻滞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与此同时,割裂并对立改革开放前后的三十年的历史,尤其加重“文化大革命”的“罪名”来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充满隐匿性,一些理论战线的同志盲目“自我否定”的反思,这样的情况比敌对势力侵害还要严重。总之,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割裂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历史联系,其目的就是认为中国应当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康庄大道”,通过这种和平演变,走上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宣布为“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唯物主义辩证法,主张唯心史观及其方法论。他们将马克思主义学者和专家污蔑为“严重地扭曲了社会历史观,使人们不能对历史和现实作出恰当的理解和判断,从而构成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思想阻力”[3]。历史虚无主义者主张“人性分析”,否定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与真理性,从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际上,唯物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4]。历史虚无主义者如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哲学家”只是抽象地谈论现存世界,实际上是脱离实事求是的观点。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发展规律依次经历“五种社会形态”,由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就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的虚无,并且指出苏东剧变是因为遵循了依次更迭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历史体系是一种“极端的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始终带着有色眼镜质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企图颠覆党的领导,从而走向他们所期望的发展道路。
历史虚无主义是基于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选择论”,真正的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夸大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甚至决定了历史走向,所以“把已被颠倒过来的历史再颠倒回去,混淆是非”[5],这也是历史虚无主义表现较为特殊的地方。历史虚无主义发源于古希腊,并且源源不断地渗透至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意识形态舆论空间,往往披上学术外衣,并从多个渠道传播有害的社会思潮,一旦时机成熟,必然裸露狰狞的面目。
历史虚无主义动辄以怀疑、否定的面目示人的特点,有其思想史上的渊源。远在古希腊,哲学家皮浪就否定任何事物的真实存在,被视为怀疑主义的创始人。而“虚无主义”最早作为一个概念,由德国哲学家雅各比在1799年提出,主要表现为否定人生的意义。其后尼采不仅声称“上帝死了”,否定整个传统形而上学历史,更推翻了建立此种历史的逻辑基础,虚无主义特征更加鲜明。在中国,虚无主义的源头可追溯到“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老庄道家学派,在其相对主义主张中,充满了怀疑论的色彩。近代以来,虚无主义从俄国传入中国,融合了民粹主义、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极端功利主义成分,并在近代中国的“虚无党”那里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宣扬无国家、无政府,而且鼓吹“无父子、夫妇、兄弟、姐妹”之别,甚至主张毁弃一切。在文化层面,近现代中国也曾出现极端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不读古代书”“打倒孔家店”等就是当时的反映。
作为理论思潮的历史虚无主义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明确使用了“历史虚无主义”概念,将其列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一种表现。由于对清除“精神污染”的重视,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力相对有限。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肆意曲解历史,造成了不良影响。深入看来,历史虚无主义和哲学、文化上的虚无主义,实质并不相同。后二者往往体现为对思想理论、文化历史乃至逻辑基础的全盘彻底否定,而历史虚无主义则是“选择性虚无”,同时又“选择性赞美”。如同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对历史完全虚无,而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它虚无的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但对叛徒、汉奸、反动统治者则不虚无,而是加以美化,歌功颂德,把已被颠倒过来的历史再颠倒回去”。因此,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要否定整个历史,而是通过“选择性虚无”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及其框架体系,实现其预期目标的政治思潮,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在“虚无”表象下并不虚无的实质。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构成威胁的政治思潮,近年来打着“学术探究”的旗号进行所谓的“重新审视”、“恢复真相”,用较为偏激的话语内容诋毁理性话语,利用学术研讨的过程成功地标榜“创新”,最终在历史细节上设置了“翻案”的“理论陷阱”。20世纪末历史虚无主义采取谩骂、丑化等浓烈的攻击性意识形态色彩,由于自身的理论缺陷明显而较为容易被大众所识破,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把意识形态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打击了这些声名狼藉的历史虚无主义。但是,他们通过自身的调整,对于话语方式进行“升级”,巧妙地运用学理化包装形式而粉墨登场。这种表现体现在以下内容:一是加强了语气的话语分寸的把控。改变了之前极端尖锐的语言风格,开始转变成旁敲侧击、曲笔迂回的“柔和”方式,诱导大众读者“自由思考”而掉入他们所预设的“学术陷阱”。二是以“客观立场”的名义重新审读历史问题,通过所谓的解放大众思想、理论创新的“遮羞布”,“无私地”贡献“新观点”。三是套用“洋观点”,颠覆革命史、建设史及改革史,借用西方话语杜撰一些所谓的核心概念、研究方式,表面上提出了似乎走向国际化的理论创新,实乃西方价值形态的本质。四是窥视热点时机,在重要的时政问题上趁机炒作而提升自己的大众知名度。譬如,质疑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信口胡诌地认为中国人民夸大了自身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和人民军队的“歼敌数字”,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贬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关键作用,相反是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地位拔高到“中流砥柱”的地位,如此分析方式严重地偏离了客观事实。
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学术探究”的名号获得了话语空间的一席之地,既展现自身的“学术色彩”,又无疑增加了大众面对这种有害思潮的辨析、抵制的困难,这也要求了我们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应当提升更高的专业水平。历史虚无主义的方向往往跟历史事实的理性思考完全背道而驰,无论话语方式还是理论名号都是其目的,最重要的是其背后潜伏的政治倾向。苏东剧变等政治风波就充分说明了“学术”名义只是历史虚无主义处在潜伏状态下的外衣,倘若政治时机成熟必然无需学术外衣而赤裸地否定马克思主义政党、煽动颠覆政权的行动,从而露出没有学术外衣而裸身显露令人狰狞之丑态。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一切历史前进的革命领袖、革命运动,通过边缘化和丑化先进势力,通过反理性方式颂扬那些反动势力和反人类历史事件。由此可见,历史虚无主义的“学术名义”具有极其恶劣的欺骗性,不能任由他们以学术探究庇护自身而苟延残喘。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推行的战略工具,通过否定主流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地位。虽然历史虚无并非起源于中国,但是事实远比我们想象更为复杂。正如学者邹诗鹏教授所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原本很难滋生这种思潮,但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却空前遭遇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6]。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渠道得到广泛拓展,往往以学术作品、影视作品和微视频等形式呈现,通过一些学术刊物、电视媒体和网络平台来影响社会舆论。
一是通过学术刊物、学术论坛和学术专著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学术装扮和学术自由的旗号进行“理论创新”,扩散在人民大众中的影响力,在前面已经详细论述,这里不再赘述。二是利用自媒体推送一些“重新认识”某段历史、某些任务及某类理论的信息,扰乱整个社会的舆论秩序。自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自上而下”的传播特点,带有明显的碎片化和隐匿化特征,每个人借助一些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腾讯QQ等虚拟平台交换自己的观点,这里每个人都成为了传播信息与分享内容的发动者。历史虚无主义借助自媒体的即时性特征,通过图文并茂的文本、娱乐视频进行快速扩散消极观点,让更多人转发和更贴,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舆论秩序。三是一些党校、大学院校的教授在上课环节传递历史人物的偏激评价,导致学校成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策源地和避难所。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需要我们采取一些有力措施来抵制和消灭历史虚无主义。由此,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和本质,要加深对历史人物所处的真实历史场景的还原,对意识形态舆论空间的占据,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
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是历史唯心主义,往往将历史作为一种没有主体的偶然结果,否定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者丑化卫国战争的女性英雄卓娅,将其成功地颠覆成了“女流氓”,随着英雄的丑化,人心也无法聚集。他们从否定斯大林到最终直指布尔什维克党和社会主义错误,导致苏联解体。历史虚无主义依旧故伎重演,企图登陆我国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7]。领袖人物对于历史的推动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的同时,也“往往通过无形的纽带同人民的机体联系在一起”[8]。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丑化的是以抽象人性取代阶级性和社会性,脱离了人民大众的立场评价历史人物是片面的、主观的。尽管过去我们塑造的正面人物似乎一生只为革命事业所献身,负面人物十分险恶,当然需要我们去纠正,但是并没有任何理由否定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方法。历史虚无主义的“去英雄化”的目的就是要动摇中华民族的根基,销蚀我们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由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对历史虚无主义亮剑。
一是注重历史学习和研究,引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将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历史及中国近代史等历史科学作为工作的“必修课”,在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中发现卓越智慧和伟大力量。在学习和研究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的自信,在党的领导下祛除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二是善于学习和运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我们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必须鲜明、坚决,必须明确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历史维度的唯心主义,要拿出辩证的、实践的方法对待历史事实。考察历史虚无主义混淆历史现象,必须以历史分析方法区分历史的主流和支流、正面人物和负面人物,从而揭示整个历史的客观规律。三是积极宣传正面人物的英雄事迹。虽然历史虚无主义往往以抹黑正面人物作为突破口,但是我们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广泛收集史料及科学的方法考证,并通过有效的宣传平台让更多人民大众认识和认同正面人物,那么历史虚无主义的阴谋自然不攻自破。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危害我国话语权地位的意识形态,往往以主观意愿为出发点,正在与主流的价值观争夺舆论空间。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广泛使用,网络空间成为历史虚无主义争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成为了意识形态的渗透与反渗透、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争夺的关键领域。
一是加大历史研究工作,阐明党的领导是各种社会力量博弈后的最终结果,也是“历史合理”的优选结果。除了贯彻党中央的重要精神,各级职能部门应当积极支持革命、建设及改革以来的历史文化研究,为宣传人民群众的历史教育提供理论库。二是青年成为使用新媒体工具的最多人群,应当抓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教育者角度来说,加强他们的历史观、教育方法的锻炼,鼓励和支持参加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但是要对教师的言论、研究进行严格审查,既保证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又能在吸取国际先进文化中提升教育质量。对于教育过程,广泛运用翻转课堂、新媒体等教学工具,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更加直观、丰富的内容,让青年积极主动参与历史观塑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三是加强国家网路安全的法制建设,提升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平台的监管力度。严格那种国信办“微信十条”“账号十条”和“约谈十条”,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出没场所进行开展专项审查,“对于公然违反我国宪法法律,致力于推销西方意识形态、肆意兜售历史虚无主义的网上言论,必须依法处置、限期整改”[9]。对新媒体的宣传首先把握好企业的入选资格、审查资格及内容的审查,尤其要谨慎对待外商企业的参股,并且实施“谁传播、谁负责”的意识形态责任制,无论谁传播历史虚无主义都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由此,严格监管舆论空间的安全性,将会使历史虚无主义失去传播的平台而被自动驱逐出境。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正是因为它的真理性与科学性为我们带来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而且也是维护党内团结和国家繁荣的思想基础。正如国内著名学者陈学明所指出:“第一,马克思关于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第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第三,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理论”[10]。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了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危害,譬如历史虚无主义推行的“和平演变”酿成的悲剧。其中,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这是前车之鉴啊”[11]。由此可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研究是真正从思想觉悟上根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关键环节。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定性,首先从明确“旗帜”与“道路”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要深入学习如何“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12],参照“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13]而中国梦的设定要明确是一个“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尽管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内容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贡献的哲学智慧,依旧为我们面对和解决新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正如恩格斯临终所留下的遗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4]。如今有不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从事者没有系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仍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存在“断章取义”和“囫囵吞枣”。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学者及专业从事者应当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做到与时俱进并推动理论创新,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的理解与运用是彻底祛除历史虚无主义的“灵丹妙药”。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历史和思维的基本原理,从现实情况来看,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进一步坚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要高度重视编撰“马工程”教材、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研讨会、扩大国际学术交流等。无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还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实践活动,都要充分利用传播平台、资源优势去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科学性,主动设置议题、活动主题、集思广益,从根本上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管理和话语等方面的主导地位,这才是真正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等一切反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的“治根”策略。●
[1]潘莉,梅荣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特点及其危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25.
[2]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420.
[3]尹保云.要警惕什么样的历史虚无主义[J].炎黄春秋,2014,(5):2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5]龚书铎.历史虚无主义二题[J].高校理论战线,2005,(5):49-51.
[6]邹诗鹏.现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其成因[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06-02(07).
[7]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0.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9.
[9]黄星清.警惕网络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新趋势[J].红旗文稿,2017,(1):10.
[10]陈学明.永远的马克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3.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3.
[12]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