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28 18:53:54龚振芳
天工 2018年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环境教学模式

文 龚振芳

环境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其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应用性,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市场需求不断优化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尚不成熟,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懈努力,并且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进行摸索和完善。因此,本文将介绍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及主要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策略。

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概念及优点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于上世纪初起源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其强调将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并重,主要通过工作室开展教学,由教师负责承担辅助教学与承接社会实践项目的责任,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承接各种环境设计项目,从而真正将产、学、研融为一体,以真正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的专业教学主要以班级为单位的普及性教学,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虽面面俱到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则采用项目式教学,开放性教学使教室和课程的概念在实践中被淡化,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师生在同一环境下开展项目研究和设计,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传统教学模式演变为新型的“自助式教育”。

2.有利构建双师素质教师团队

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师生开展平等民主的交流与沟通,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并且需要将动态实践和理论教学相互结合,以更好的增强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种变化对教师提出了以往不同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需要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双师素质教师团队构建。

3.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主张以实际设计项目取代传统课程教学,使学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面对市场和企业以完成相关设计项目。教师在其中发挥着引导者的作用,而学生则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并实现设计目标。学生通过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积累了设计经验,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优势。

二、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引入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引入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特征决定其需要更新教学模式

传统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发展迅速的社会需求,其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很少引入案例教学以及实际项目,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特征难以体现出来。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强化环境设计与实践操作之间的结合,进而使学生环境设计设想可以和施工实际紧密衔接,使理论联系实践,强化了教学实践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2.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利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环境艺术设计发展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传统的单向灌输,严重束缚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思维,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而浅层次知识的传授则阻碍了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缺乏教学研究以及实践经验,使得授课严重脱离于实践。而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引入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进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以提升师生的教学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以促进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良性发展。

3.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优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而言,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进而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学生只有在学校中获得社会对于就业的能力需要,才有可能会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得到就业单位的青睐。而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引入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不仅可以积累设计经验,而且能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企业和市场。

三、依托于“工作室制”的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研究

1.创设良好教学环境

实践教育作为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生态艺术教育,同时也是对美和个性的追求。环境设计的教育目标在于创作出更多优质和个性化的优秀作品,同时也是对民族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延续和创新,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可以更好的实现环境设计实践教育的积极意义。通过各种环境设计元素的辅助,构建出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项目化工作实验场地,进而使学生得以在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不仅有利于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

2.积极承接市场项目

知识时代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发展需要创新,而且对于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同样需要创新,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则需要借助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关的市场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承接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关的市场项目,以便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环境设计实践机会,进而提高其社会竞争力。项目的市场化程度直接关系着工作室制教学的成败,教师应当在环境设计市场中寻找各种合作项目,协同完成项目,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环境设计最为前沿的动态,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设计经验和设计思路。在市场项目结束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设计竞赛,使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应用于竞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积累对项目的综合驾驭能力。

3.完善考核评价标准

“工作室制”环境设计专业教学项目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化的教育过程,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从主讲人转变成为协调人,对项目教学全过程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对学生学习情况要及时鼓励、随时督促、按时检查。与此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考核评价标准进行相应的完善,应当脱离传统教育评价的束缚,将启发性和创新性作为主要考核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

4.创新教学组织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该采用灵活、开放的态度, 采取统一和分散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模式,以便可以更好的促进实践教育的顺利开展。在资料收集以及市场调研阶段,可以采取分配任务、分散进行的方式来开展;在项目设计中则可以采取共同合作、统一实践的方式来开展;在项目点评中则可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总结,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总结实践中的可取之处及缺陷,优化方法以求不断完善教学。

5.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大环境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考察培训的方式来丰富其实践经验,同时还需要聘请一批具有行业知名度的企业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师,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到环境设计工作室开展“项目化”教学,进而实现企业人才和学校教师二者之间的合作教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环境设计双师型教学团队,最终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质量。与此同时,还应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应注重高层次人才的改进以及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优化年龄结构,进而形成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将工作室教学模式引入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搭建学习实践平台,并且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与适应能力,更好的促使环境艺术设计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从而为环境设计专业优秀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良好途径,进而从整体上有效推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创新和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大胆尝试。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尚不成熟,还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不懈努力,并且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进行摸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巩妍斐.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6(27):22-23.

[2]张国鹏.“工作室学徒制”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设计,2017(1):74-75.

[3]邵文红.基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以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4(1):126-127.

[4]吕晓南,胡旭红.地方院校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可行性研究:以丽水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丽水学院学报,2013(4):126-127.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环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星.云.海》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花月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7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