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邓 浩
寿山石是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代表,具有厚重的民族文化,珍贵而抒情,给人们一种高雅的艺术感。寿山石雕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生动而恬静,优雅而抒情,珍贵而精美,让人们从中享受到高雅的艺术。因此,探究物质和非物质双重呵护具有时代价值。
对于寿山石雕而言,不仅具有物质属性,也有非物质属性,两种属性互相依赖、互相依存,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属于和谐的统一体。其双重属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寿山石雕类型来看,每种类型都按照实物模式存在的。其次,石雕类型同时又承载着寿山石雕的非物质部分。物质与非物质紧密结合、不可分离,二者均以对方存在而存在,并且每件石雕作品承载着自身的非物质属性,即精神范畴为意识形态产物。寿山石雕不仅能够展示出人们的情感、意识、民族文化及审美情趣等各项内容,保留人们的思维模式与生存状态,而且寿山石雕无论是工艺、技术、工具,还是表现技法各方面均沿袭着师承、口传心会及形体示范演变,并未形成具体图解,也没有文字记载,这些非物质思想蕴含在物质形态的作品中,工艺、技艺只有通过作品才能说明和体现。
在寿山石雕中,物质与非物质属性都是与生俱来。其双重属性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所需,还能够有效弥补人们的精神需求,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从寿山石雕发展现状来看,还是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不断反省和探索。因为寿山石雕许多技法都是师徒间进行心授、口授传承,很多老雕刻艺人逐渐老去,不能继续雕刻,从而破坏了师承关系,而一些年轻雕刻者为省事图快,采用电动工具,没有用心体味雕刻的内涵,根本没有深入探究这门传统手艺,自然也就无法保护和传承老艺人的经验技术,导致老一辈雕刻大师的经验技巧可能面临着失传。
从寿山石雕刻现状看,雕刻艺人整体素质并不高,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虽寿山石雕具有绝对优势,可谓是得天独厚,但是要获得欣赏者认可,还需要不断提高其技术含量。因寿山石雕属民间工艺,大多数绝活只在家庭内部不断延续与传承,势必会限制传承的范围与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失传了一些绝技。而且现在社会压力比较大,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从学徒干起,不愿花费太多时间学习雕刻技艺,导致这门技艺与绝技的传人越来越少。
因此,要呵护寿山石雕的物质与非物质属性,就必须要提高艺人的技艺与文化水平。从雕刻队伍现状来看,大多数传统艺人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必定会限制创作眼界,影响雕刻技艺的推陈创新。只有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艺人参与技艺和文化相关的培训,加强艺人和艺人间的交流学习,实现表现形式、雕刻题材、发现与挖掘材料等各方面的创新和变革。当然还应该将采石与处理原石的内容包括进去,因在雕刻中采石和处理原石的“审石”的源头,是否能够雕刻出上等佳作,一定程度上与雕刻者手中的工具有关。此外,还应该扩大探讨寿山石雕技术的范围,高等教育应该参与其中,可开设寿山石雕的工艺美术专业,聘请一些身怀绝技的老雕刻家任教,通过这种学校教学模式,才能够真正改善师徒传承的难题,才能提升工艺文化水准,扩大雕刻技艺的影响,吸引更多年轻人投入到学习中。
在寿山石雕中,通过自身独特的意蕴融合自然美和艺术美,交织在世人的手心、案桌、文字及语言中,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寿山石雕文化。可以说,如今寿山石雕已经成为高雅、精美、睿智及浓重的象征。但是作为地方艺术,寿山石雕承载的文化依然较为单薄,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从构建研究文化体系和开发人力资源两方面入手。在寿山石雕的双重呵护上,必须要合理规划,构建美好的愿景,为寿山石雕发展提供契机,推动寿山石雕的技艺创新。
参考文献:
[1]贺瀚.寿山石雕——物质与非物质的双重呵护[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5).
[2]杨国丽.论福州寿山石雕刻传统技艺与传承[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3]林国华.刍议寿山石雕刻艺术创作与发展趋势[J].上海工艺美术,2015(2).
[4]姚一山.寿山石雕人物创作探析[L].现代装饰:理论,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