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背景下的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师资建设

2018-01-28 18:12马亚红
统计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业财实务高校教师

马亚红

(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甘肃兰州730101)

教师是会计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具体执行者,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修养对高等教育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信息化时代的业财融合对会计理论与实践、会计学科与行业、会计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也对高校会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高校教师必须在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高校也应加大师资建设力度,以保证教师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升,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业财融合对高校会计教育的影响

业财融合这一概念是由财政部正式提出的,它出现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两个文件中。会计界将财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简称为业财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是核算型会计向价值创造型会计转型的关键,业财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核算模式,提供了更为及时和有效的信息,而且通过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共同合作,促使企业价值得到提升。借助信息化手段,实务界已经开始实施业财融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会计人员综合能力不强成为限制财务部门在业财融合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因素(郭永清,2017)[1]。

在我国的高校中,教师主要从事教学活动和理论研究,通过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同时为实践提供指导(吴艾莉和王开田,2016)[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业财融合改变了会计工作的内容和模式,会计实务有了很大的发展,而理论却基本没有更新,教材内容及教师课堂传授的都是会计准则以及从西方引进的财务理论。高校教师所从事的以实证研究为主的科研活动,其研究主题也与实务界所关心的问题关系不大,这就使得教师的科研活动既不能从理论上提供更大的贡献,对实践也没有指导作用。会计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落后于会计实践,对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高校会计教育师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全国开设会计学相关专业的高校共有600余所,每年的招生人数多达50万人以上(孙铮和李增泉,2014)[3]。大部分高校会计学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较大,但教师配备不足,生师比偏高,导致会计学教师承担着远超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负担较重。教学任务繁重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时间进行自身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更没有精力投身教学改革。另外,繁重的教学任务会阻碍教师关注和参与会计实务问题,无从知晓实务界的最新发展,更无法将其融入教学。

(二)教学、科研与实践相脱离

除了教学,科研是高校教师的另一项重要工作,科研成果也是教师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会计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应用性,以讲述准则、制度、财经法规等为主,其科研活动主要是实证研究,借助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方法,利用数据解释和预测现实经济情况。教师在研究中采用了复杂的模型,而对于尚未完整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这些研究成果难以理解。因此,教师的研究成果在本科教学阶段与课堂教学没有太大的关系,教学与科研处于矛盾状态,教师如果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科研,则用于教学的时间必然减少,而教师如果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教学,则其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就会减少,这势必影响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

与很多学科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相比,会计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较大,会计教学多沿用经典理论,而会计实践的发展和变化速度远超过理论(刘慧凤和姜苏娱,2015)[4]。会计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传授以会计规则等为主的会计技能,显然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如在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中从事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价值增值等业务。究其原因:一是信息化改变了会计的从业方式;二是高校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在教学中无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其研究成果不能指导实践,甚至脱离实践。另外,高校教师若想研究实务中的问题,就必须深入企业或者取得企业相关数据,但企业数据因涉及商业机密很难取得,从而导致实务类研究较少,研究成果也不多。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高校教师的科研活动与企业实践相脱离。

(三)教师学科背景单一

大部分高校会计教师在会计学专业知识方面所受的教育较多,但受学科背景所限,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单一,与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融合程度不高(刘国城和董必荣,2017)[5]。在信息化时代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会计工作的内容和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教师对会计实务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这也导致高校会计教育改革步伐缓慢。会计学是一门服务经济发展的实践性学科,其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和信息技术发展息息相关,会计学科的发展必然要与相关学科相融合,而单一的学科背景会影响高校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其对如何融合更是无法把握。

三、高校会计教育师资建设与改革路径

(一)融合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

为了提高教学、实践与科研之间的融合度,高校与企业应加大合作力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推进信息化和业财融合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委派理论和实务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企业提供指导,也可以派遣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参与项目,进行跟踪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习能力和理论归纳能力,将企业零散的、个性化的实践经验总结成通用性较强的案例,以丰富会计理论和教学内容,同时形成科研成果。教师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实践活动,如带队实习、参加咨询、参与项目、担任顾问等。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校可以聘请实务界人士进行讲授,且这种讲授不是做报告或讲座,而是系统、连续的课程教学。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向实务界人士学习经验。

学术研究活动能够使教师对专业问题保持敏锐性,提高分析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应更多关注实务问题,将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整合到课程教学和项目实践中。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高校、企业和协会组织都应创造条件,推动学术研究与会计实践相互融合(王开田和胡晓明,2017)[6]。

高校之间应加大合作力度,通过合作和交流共同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针对会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课题申报困难、论文发表不易等问题,高校应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机制,调整职称评定与岗位评价等相关规定,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使教学、科研或实践方面有特长的教师都能有所作为。同时,学校考核项目应增加对教学和教改等的奖励,把教学质量与教师年度考评和职称评定有机结合起来。

(二)加大教师团队建设力度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既需要学校持续的投入,也需要教师团队建设。信息化和业财融合改变了财务的工作内容和模式,财务工作不再独立于其他工作而单独存在,而是与其他管理工作相互融合,财务人员仅有会计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具备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具有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看待财务工作对企业价值增值的作用。显然,仅具备单一会计知识的教师存在知识格局的限制,这必然会对教学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学团队既应包括会计专业教师,也应包括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同时还应有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教师。构建由这些教师组成的团队,才能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推动会计学科的不断发展。

为了平衡教学、科研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团队应配备擅长科研、教学及实务工作的人员,改变教师“个体户式”的工作模式,使团队成员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样的团队如果配合良好,既可以使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实践方面保持一定的水平,也可以互相配合,促进学科的发展,实现三者的良性循环。

(三)开发网络共享课程

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互联网的意愿及信息化应用程度应有所提高,教学资源配置应更多地考虑信息化和智能化。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会计教师应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将部分或全部教学内容嵌入辅助教学系统,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完成。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讲授中解脱出来,减少填鸭式的“满堂灌”,将知识点的学习交由学生在线上完成,师生在信息系统中实现互动,从而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知识应用和案例分析,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业财实务高校教师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