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谢海汇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其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实验方法的探索性、思维训练的独特性等特点,决定了在生物课教学中,必须开展探究性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在上课的时候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及研究的兴趣。要摆脱这种状况,教师上课时需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动脑。例如,在进行植物叶脉标本制作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下列问题情境:在小溪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浸泡了很久的树叶,用水将这些树叶冲洗之后就能获得叶脉标本,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同学说,水泡树叶叶脉才成熟,有的说水泡树叶叶脉吸水透明易观察,有的说水泡使叶脉变粗更明显,还有的说叶脉返青更好看……那么,我们能不能用浸泡的方式来制作叶脉标本呢?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自来水不是自然水故不能浸泡获得标本,有的学生说用自来水浸泡可以获得标本,有的说只有流动的水浸泡才能获得标本,有的学生建议用醋来浸泡,还有一些学生建议用碱性的溶液来浸泡……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设想,充分反映出其思维的活跃和不凡的创新潜能,这也证明了设计问题情境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拓展其思路,使其思考更深入。
“自主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特征。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和重建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已有的知识、信念、个性、情感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其中,而不是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学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时,可引导学生复习“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然后出示1998年抗洪救灾现场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用黄豆、大米堵管涌?在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后,展示数十粒黄豆和一个生出数十条根尖的紫色洋葱,鼓励学生讨论质疑: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怎样吸水?成熟的植物细胞怎样吸水……通过这些自主性探究活动,可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探究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主动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并掌握探究事物奥秘的思维方法。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中生物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但在目前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讲解轻实验的现象,即便进行实验也多作为验证之用,因而实验的探究性严重不足。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生物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并尽可能将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更提倡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例如,在“骨的成分和特性”教学中,我不仅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还鼓励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使学生在探究性实验活动中发展发散性思维,实践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教师要采用恰当、科学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设更多自由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和学习的主人,以实现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