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主题阅览空间构建研究
——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

2018-01-28 15:41赫英鹏
图书馆 2018年3期
关键词:辽宁省图书馆空间

赫英鹏 刘 妍

(辽宁省图书馆 沈阳 110001)

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等重要的社会责任,与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以往的认知中,图书馆空间常常只被视作存储书籍的载体。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认知形态发生转变,对图书馆空间的认识及定位也悄然而变。2009年意大利都灵市召开的国际图联卫星会议,不同寻常地提出了“作为场所与空间的图书馆”和“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两个命题,标志着后现代“空间转向”思潮已经开始对图书馆空间观念和建筑设计理念产生了实质性影响[1]。随后, 国内图书馆界也不断探讨与实践图书馆在服务理念、服务功能、服务空间方面的转型升级,以赋予公共图书馆更多的空间动能和活力。如何更加高效地整合“信息”“空间”“人”这三类资源,对图书馆资源建设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辽宁省图书馆近年来在新馆建设中借鉴“主题图书馆”构建模式,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图书馆阅览空间进行了转型升级,对软硬件资源进行整合及再造,努力为读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价值。辽宁省图书馆主题阅览空间于2017年4 月正式对外开放,在近一年的运营服务中,空间功能、服务效果等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现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为业界提供一些参考。

1 主题阅览空间在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中的意义

主题阅览空间,可谓主题图书馆的构建形态之一。主题图书馆是通过特定领域(某一领域或数领域)专藏和服务来满足人们对专类知识和信息需求[2]。目前,上海、杭州、广州等南方沿海地区,在主题图书馆方面发展较快。随着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主题图书馆模式正在逐渐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铺开。主题图书馆的形态,可以是独立建制的图书馆,也可以是总分馆体系的分馆,还可以是较大型图书馆中的特色阅览服务区(以相当规模的专藏为基础)[3]。与传统的图书馆空间构建模式相比较,主题空间模式的资源配置、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推广活动等都更具灵活性和专业性。因此,主题阅览空间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特色主题服务,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公共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与服务变革是密不可分的,空间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支撑,更是创新服务模式的重要部分。主题阅览空间作为新时代图书馆建设的特殊表现形式,以其新颖性和个性化,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工程之一。主题空间的设立能够在文化服务多元化环境中体现分众化的思想,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向公众提供关于某个特色主题的信息服务,通过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吸引更多读者来到图书馆,彰显“以人为本”理念,更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物理空间价值,进一步扩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核心服务能力。图书馆传统的资源保存方式注重图书所属的学科体系及其内在联系,这种方式对于广大的非专业读者来说,资源利用的便利性存在局限。主题空间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的图书分类方式,将同一专题的资源进行集聚,将资源载体、用途、价值分散收藏于不同馆藏地点同一主题的不同资源有机融合于同一专题空间中,便于读者利用。同时,以融入网络数字化的主题信息服务满足读者对某一专题领域知识全方位的利用需求,为读者提供高效的阅览服务,进而大大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核心服务能力。

升级环境布局,凸显城市“第三空间”价值。“第三空间”,由美国都市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Ray Oldenburg) 于1990年在其著作《最佳场所》中提出,从社会学的视角将人们生活的空间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家庭空间,职场空间以及除前两者以外的其他公共空间,如咖啡店、书店、图书馆、公园等。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可以放下家庭责任的束缚、职场竞争的压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自由的交流和自在的学习,即所谓的“最佳场所”[4]。公共图书馆是知识的学习空间,是全民参与的文化共享空间,是文化的体验空间[5]。对照第三空间的特征,不难发现,公共图书馆无疑是城市第三空间的重要载体,而主题阅览空间的环境设计及装修装饰均与特定主题相契合,营造出浓厚的主题空间氛围,满足读者需求、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主题空间建设的终极目标。同时,空间环境的主题氛围、特色的主题活动、专业的咨询服务为读者提供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图书馆由枯燥的“书库”变为惬意的“书房”,也成为读者学习休闲的“第三空间”,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走近图书,增添图书馆物理空间作为“最佳场所”的魅力。

2 辽宁省图书馆主题阅览空间构建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升级,使公共图书馆在虚拟空间服务效能大幅提升的同时,传统的物理空间的功用有所弱化。如何挖掘公共图书馆传统的服务空间、文献资源、知识服务等优势,将其融入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中,进一步发挥图书馆作为“场所”的价值,促进知识的创新与共享等已成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的又一课题。为此,辽宁省图书馆在空间再造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在借鉴业界原有的“第三空间”“主题图书馆”等概念的基础上,打造了主题阅览空间,充分发挥了区域中心图书馆引导创新、协同发展的作用,并形成了自身特色,建立崭新的服务格局。

2.1 主题阅览空间构建策略

2.1.1 构建理念与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图书馆不再是以普通文献为中心的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已转向以用户服务为导向。建成后的辽宁省图书馆新馆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其中,主题阅览空间位于三、四楼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30 000平方米。辽宁省图书馆将30 000平方米的主体借阅区域打造成主题阅览空间,旨在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突出区域文化特色,让读者真正感受到阅读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拉近图书馆与读者、图书与读者的距离。在创意理念上,辽宁省图书馆将“第三空间”理念融入主题阅览空间建设,以特色馆藏为基础,营造以人为本的服务环境,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进而推行多层次、个性化的文献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多元化的读者需求。“以人为本”是辽宁省图书馆构建主题阅览空间的主要原则,主题的选择、空间的布置、服务的设计都以读者的信息行为特征和读者的信息需求为前提。

2.1.2 构建要素

辽宁省图书馆主题阅览空间由四大支柱组合而成,包括:主题空间的环境布局——基础,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源——支撑,主题相关的服务内容——拓展,主题图书馆员——关键,四大要素有机融合,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基础设施。主题阅览空间位于辽宁省图书馆新馆三、四楼中心区域,由中文图书借阅区、报刊借阅区、外文文献阅览区三部分组成。阅览空间拥有信息节点4 000个,网络带宽1 000兆,实现了无线与有线网络全覆盖,在阅览区域内设置了台式电脑、Ipad、查询机等丰富的信息设备,设置阅览座席7 000个,是旧馆的6倍,日均读者接待能力超过1万人次。在设计上,辽宁省图书馆凸显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用大空间、无间隔,能够灵活应对未来的发展变化。在布局上,工作区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合理设置书流、读者流、工作流,为主题空间的环境布局、装修装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资源保障。馆藏资源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基础和阅览空间提供服务的支撑,辽宁省图书馆新馆目前藏书能力达到1 000万册,并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建立了文献交换关系 。同时,辽宁省图书馆拥有61万册古籍藏书,其中善本书约12万册,宋元版书近百部,藏书质量位居全国公共图书馆前列。此外,还收藏有丰富的东北地方文献和有关满族、清代以及伪满时期的文献资料。目前,阅览区域现有流通中外文图书100多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近6 000余种。

主题服务。在充分整合利用馆藏资源的基础上,辽宁省图书馆在主题阅览空间服务理念和服务手段上进行了提升,在主题阅览空间里读者可以得到检索、导读、咨询以及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等一站式服务。同时,辽宁省图书馆更注重以需求导向,密切关注读者心理,通过多种渠道多方收集读者意见建议,根据读者需求,举办各种主题讲座、展览、读书活动等,满足不同职业、年龄、性别读者的需求。例如以特色主题阅览空间“文溯书房”为依托,举办“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等等。

主题馆员。 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提升业务能力的关键所在。辽宁省图书馆在现有职工基础上,积极开展多方合作,聘用了一批综合素质高的社会化服务人员参与读者服务工作,并设有专门的“主题馆员”,从事主题阅览空间内的阅读推广工作,“主题馆员”为读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是主题阅览空间得以良好运行的关键性保障。

2.2 主题阅览空间构建内容

阅览空间作为图书馆的重要服务空间,书海墨香洋溢,能够通过推广阅读唤醒读者的文化意识,通过文化的融合,思想的交流,启迪公众不断思索,以达到思想上的升华。图书馆的其他空间建设与阅览空间相辅相成,主题阅览空间的建设对于提升辽宁省图书馆整体的空间品味和作为“场所”的价值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

2.2.1 选定主题,组织专门文献资源

辽宁是中国近代开埠最早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更是新中国工业崛起的摇篮。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基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等在辽宁省图书馆新馆主题阅览空间的建设中全面呈现,突显区域文化特色。辽宁省图书馆根据辽宁地域文化特点并结合2000—2013年的读者文献利用情况,打造了文溯书房、文学小说、艺术空间、辽宁省图书馆好书榜荐读空间、报刊服务中心、历史地理、医药养生、多元文化等9个主题阅览区域。空间内部依据资源特征,将相同主题的资源融合,打破了传统分类法所造成的文献分散的局限。在书籍排架上,采用主题法与分类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科学布局,能够将整个藏书中关于某一主题的文献进行集中,从而完成同一主题的知识重组。在这9个主题阅览空间的建设中,着力打造了三个特色主题空间: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文溯书房”、推荐精品图书的“辽宁省图书馆好书榜荐读空间”、受众广泛的“报刊服务中心”。

2.2.2 依据主题特征,打造“悦读”环境

近些年,随着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公众对文化生活的审美水准也在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文化基础设施的环境与服务,获取文献信息的渠道和手段也愈加多元。图书馆如果还继续满足于传统的服务格局与环境已不合时宜,到馆读者数量必然下降。因此,为提升图书馆空间的文化氛围,增强图书馆作为“场所”的魅力,辽宁省图书馆与国内高水平的专业设计公司进行合作,在主题阅览空间设计上,应用主题元素,突显主题文化,注重为读者提供“文化味”和体验感,使之成为每个到馆读者的“诗意栖居”。每一个主题的空间区域按照相应主题进行装修装饰,各个主题阅览空间内部根据主题特色进行分区布局,如在历史地理主题空间中,分出了人物传记和旅游地理两个重点区域建设了环形书墙,书墙外侧布置国外人物传记和旅游地理文献资源,内侧布置中国人物传记和旅游地理文献资源,并为之分别配置了专有的文化符号。除了文献借阅区域外,还为读者设立了充分的知识交流空间,如主题资源展览展示区、主题文化交流区、读者研习室等。提供了人与知识交流、人与他人交流、人与自我交流的空间,充分满足读者学习、娱乐、沟通、休闲等多元化的需求。

2.2.3 围绕特定主题,创新服务模式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以书为中心,今天的图书馆,则以人为中心已不单单是一个信息资源的中心。便于读者阅读,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才能使读者产生阅读的获得感。首先,围绕特定主题,改变了传统的借阅服务模式,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设立专业导读岗位,为读者提供阅读指导。如向读者推介最新文献以及时下阅读热点,根据读者需求,帮助读者查找纸质或数字化资源,并且为读者提供阅读建议;辅助读者使用阅览空间内的各种现代化设备等。其次,依托主题空间环境,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当前,阅读推广氛围高涨,辽宁省图书馆利用媒体资源,将主题阅览空间推送出去,利用荐读、讲座、真人图书馆等活动方式,鼓励读者积极参与阅读推广,帮助读者融入图书馆,更快达到自主阅读的目的。第三,随着服务的不断升级,设立主题馆员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在主题环境及主题馆藏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是主题馆的精华所在,不仅能够满足深层次读者的需求,更有利于图书馆人才知识结构的丰富、综合能力的提升、服务质量的提高。

2.3 主题阅览空间构建重点

2.3.1 文溯书房

位于三楼南侧的“文溯书房”是一个侧重国学思想传播,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国学经典主题专区。它的名字源于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文溯阁是清代为专藏《四库全书》而建的藏书楼,而“文溯书房”则是藏有中华优秀文化经典,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悦读”空间。在这里,以古典装饰和中式风格打造庄重大气、雅致厚重的空间环境,配备了古香古色的阅览坐席,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它承担了资源和服务的展示功能,可以进行图书展示推广活动,传播国学经典。同时,它又是一个分享交流空间,可以举办与传统文化主题相关的阅读沙龙、读书分享会、真人图书馆等活动,让读者感受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所在。

2.3.2 辽宁省图书馆好书榜荐读空间

读书始于选书,“辽宁省图书馆好书榜”是集专题图书展架、专题图书书墙、主题环境元素以及展览、展示功能于一体的荐读空间。在这里,不仅集中了豆瓣、新浪、腾讯等各大读书网站以及辽宁省图书馆借阅排行榜中侧重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精品图书,并通过可视化的设计融入“文艺小清新”元素将这些优秀资源集中展陈出来,帮助读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解决“选择好书”的难题。同时,辽宁省图书馆还结合时下阅读热点,分列若干主题进行特色推荐,如设置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推荐、文津奖获奖图书、一带一路主题图书等,引领大众阅读。

2.3.3 报刊阅览主题空间

期刊、报纸具有前沿性、时尚性的特点,体现着各学科领域最鲜活的内容,在网络数字化背景下,虽然辽宁省图书馆为读者开通了数字阅读的渠道并配置了专门设备但仍然相当一部分读者执着于纸质期刊与报纸的阅读。因此,为满足这一群体的需求,辽宁省图书馆特别打造了“怀旧”风格的报刊主题阅览空间,该空间西文区域的环境布局主要采用美式格调,并配之以油画、工艺品等,营造了一个雅致古典的氛围;而中文区则将高书墙的顶部设计成专门的展示空间,对本馆的特色期刊进行揭示,尤其在全面开馆之际,将馆藏1950—1980年辽宁出版的期刊创刊号进行彩色翻印并在高书墙的顶端展出,让读者拂去历史的尘埃,重新审视这一张张具有时代特征的面孔,去体验辽宁地区期刊发展历史沿革及其背后的故事。其中展出的1950年《辽宁通讯》创刊号还得到了省委相关领导的肯定与重视。此种对创刊号的推广和展示形式在国内图书馆也尚属首次。

3 主题阅览空间管理运营实践

辽宁省图书馆主题阅览空间的打造,始于观念的转变,逐步深入,并在运营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3.1 主题阅读推广活动

主题的出现或确立,使得阅读推广服务有针对性地向更深更高的层次推进,文化的色彩更为鲜明,文明的力量更为厚实[6]。为引领大众阅读,主题阅览空间建成之后,在“丰富的馆藏资源”、舒适的空间环境基础之上,开设了一系列的阅读推广活动,旨在让读者想到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3.1.1 文溯书房“真人图书馆”品牌活动

辽宁省图书馆邀请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文溯书房”国学经典主题空间开展系列真人图书馆活动。例如“文溯书房·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盛京满绣传人约会最美的你”,盛京满绣第四代传人与读者分享满绣皇家文化的起源、工艺技法及满绣旗袍的故事。“文溯书房·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古琴艺术生涯”,辽宁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传承人与读者分享古琴人生、古琴文化、古琴技艺等。在这里,通过系列的真人图书馆活动来分享理念、促进沟通、传播文化,读者可以在这里触摸历史、品味经典、与先贤对话,与文化传承人交流。

3.1.2 “暖读辽宁省图书馆”读书会

图书馆对于爱阅读的人来说,往往是驻足心灵的最佳场所,是特别的存在。“暖读辽宁省图书馆”读书会根据时下年青人的阅读习惯打造,在辽宁省图书馆舒适典雅的阅读空间里,志趣相同的读书人共同分享好书,亲近阅读的心,滋养乐于思考的头脑,享受因阅读而相聚的温暖时光。在每一期读书会开始前,辽宁省图书馆都会通过微信平台、门户网站、读者QQ群、宣传单、媒体宣传等形式,多渠道、立体式地发布配套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形式,让读者实时获取主题阅览空间举办的各类活动信息。

3.1.3 “好书榜”荐书平台

在全媒体环境下,根据服务发展需求,为更好配合线下辽宁省图书馆好书榜荐读空间,辽宁省图书馆还创建了线上与之相呼应“辽宁省图书馆好书榜”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一篇好文,内容涉及文学、思想、艺术、美食、旅游等多个大类。向读者传播常识,为读者推荐精品书评,并在每篇微文中向读者推荐与主题相关的精品图书,供读者参考,并与读者进行互动,这种推荐方式既推广了图书馆的优秀馆藏又方便了读者利用文献,大大提升了馆藏利用率,得到读者好评。

3.2 读者交流反馈机制

辽宁省图书馆设立了专门电话提供咨询服务,配备读者意见反馈簿,由读者与被服务单位填写反馈意见。同时,还开设了读者微信群和QQ群实时响应读者提出的各种需求,利用自媒体有效促进了服务质量的优化。此外,在主题阅览空间举办活动前,还会向读者发放《读者反馈表》,本场活动结束后收回,征询读者意见,根据读者需求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不断满足读者需求。

3.3 强化人才管理机制

在做好主题环境设置及配套服务的基础上,辽宁省图书馆注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选派具有学科背景与图书馆专业知识的馆员重点负责主题空间的组织、建设与服务,提供专业化服务。要求主题图书馆员能够根据读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服务,并且能够通过对读者行为的研究,挖掘读者的潜在需求,主动提供信息服务。在主题阅览空间建设的过程中,制定了相应的主题馆员岗位制度、主题馆员培训制度以及绩效激励制度,明确主题馆员的地位与职责,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员工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及工作能力,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 构建主题阅览空间的思考与启示

上海市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先生曾在“空间再造与图书馆创新”的发言中指出,图书馆需要营造温暖的空间让人们来这里讲故事听故事,图书馆成为第三空间的魅力在于它是城市的门面,也是属于市民的空间、起居室、书房、工作间。当前,空间再造是我国图书馆转型升级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不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在进行尝试与探索,以期赋予图书馆新能量、新活力,推动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辽宁省图书馆主题阅览空间从最初的构建至今投入运行使用,最初的设计理念、所期待的空间价值、服务效能得到了一定的实现,结合其建设及管理运营情况,总结了以下几点思考与启示:

4.1 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体现人文关怀

图书馆作为人与人交流的共同体,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更是社会学意义及文学意义上的“空间”。对于读者来说,它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因此,在图书馆的空间转型中,应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辽宁省图书馆在主题阅览空间的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关注读者需求,发展读者阅读兴趣。在环境布局方面,注重建筑设计及空间需求的多元化。在馆藏资源排布上,各个主题区域内,以主题法聚集文献资源,以分类法对内部资源进行科学排布,最大限度地实现对读者的引导,方便读者使用。在阅读推广活动方面,充分与公众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读者享受到贴心、舒心的服务。

4.2 重视主题空间营销,传播空间价值

文献是资源、服务是资源、空间也是资源。图书馆的空间形态体现着它的社会职能。在这个开放、自由、平等的学习空间中,人们具有“智识自由”,不仅可以不受限制地获取、利用多样的信息资源及知识服务,同时可以自由交流,传播知识,创造知识。引导读者认识主题阅览空间的价值,充分发挥其空间作用,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意义重大。辽宁省图书馆通过官方网站、自媒体平台的宣传推广,注重与媒体、宣传资源的合作,加大主题阅览空间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主题阅览空间的特色、及时知晓图书馆的活动,调动读者的参与积极性。立体化的活动宣传预告机制不仅吸引了众多读者参与活动,更吸引了大批媒体前来参加和报道活动。通过多角度的宣传推广,活动几乎场场爆满,社会效益倍增,有力推进了全民阅读。

4.3 打造空间文化品牌,注重读者参与和体验

图书馆进行空间转型,目的在于在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为爱读书的人搭建一个阅读平台,向公众传播阅读理念,带动更多的公众爱上阅读。辽宁省图书馆主题阅览空间结合读者需求及自身特色,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创建了特色的文化品牌空间,带动空间利用,通过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加强读者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以“文溯书房”为例,除提供国学经典书籍之外,年举办“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十余场,已成为备受公众关注的品牌活动。读者走入主题空间,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促进图书馆向交流、研讨、娱乐多功能方向发展。

4.4 联动社会多方力量,关注空间运行效率

公共图书馆在建立主题空间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如缺乏相应主题的阅读指导者、分享者等,因此,在主题阅览空间后续的运营过程中,辽宁省图书馆充分利用可以进行合作的资源,主动与博物馆、民间非遗传人等相关机构及辽宁省内文化名人合作,发挥各自所长,高效利用多方资源,寻求最大效益,实现资源共享。除此之外,在日后的运营服务中,还可充分调动社会上有故事的民间文化人物,来到主题阅览空间,分享他们的经历,传递文化的力量。

5 结语

辽宁省图书馆主动尝试创新,在新馆建设过程中构建主题阅览空间,是公共图书馆发掘馆藏特色,深化个性化服务的有益之举,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空间再造,更是一种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升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读者阅读需求的不断变化,公共图书馆只有不断自我创新,才能适应时代需求,切实发挥自身应有的价值。而主题阅览空间的构建,将有助于提高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彰显其引领作用,同时,也为其他公共图书馆打造城市“第三空间”,构建都市文化阵地提供借鉴。

(来稿时间:2017年11月)

1.段小虎,张梅,熊伟.重构图书馆空间的认知体系[J].图书与情报,2013(5):35-38.

2.王世伟. 主题图书馆述略[J]. 山东图书馆学报,2009(4).

3.丁沫.我国主题图书馆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 35(5):102-104.

4. Coppola,Gene.Library as the third place[J].Florida Libraries,2010(4):14-15.

5.王继颖.上海杨浦区图书馆主题馆构建第三空间举措[J].河北科技图苑,2013, 26(5):6-7.

6.许慧颖.我国主题图书馆的发展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3(7):23-26.

猜你喜欢
辽宁省图书馆空间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