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实验小学 张 婧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座上璀璨的明珠。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耋耄老人,从繁华的城市到偏僻的乡村,甚至从中华大地到海外街头,处处都能聆听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脍炙人口的诗句。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好古诗词,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什么是意境呢?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我认为:意境就是将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场景与当时的思想感情有机的融合。诗中有景,景中融情,情景交融,意味深长。在小学阶段,教学古诗词,教师要根据古诗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体味古诗的美好意境。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入选的古诗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是文本的亮点。它以独特的色彩、画面、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古诗所配的插图,人物形象和景物渲染相互辉映,让学生兴趣顿生,初步感知到古诗的画面美。例如,北师大教材中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打开课本,插图映入眼帘: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繁华似锦,满目春色。学生看到这千朵万朵,压弯了枝头的鲜花,似乎闻到了浓郁的花香。这种意境,不言而喻。随着目光的挪移,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依依不舍。诗人流连蝴蝶花朵时,耳边又传来娇莺的声声啼叫。一幅插图,丰富了春意,动静结合,描写出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大好春光,学生的美感油然而生。
古诗的语言凝练精辟,读起来朗朗上口。诗句节奏鲜明,韵律动人。只有让学生不断诵读,才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才能体味到古诗的情,古诗的的意,古诗的味,古诗的美。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通过诵读,能感受到作者豪放的感情,悦耳动听的瀑布声响,给人心旷神怡的美感。杜甫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通过诵读,能让读者感受到田园风光的惬意,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课堂上,要把诗句讲解变为诗文诵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读诗要不拘一格,推陈出新,要传授学生读出诗的美感,读出诗的节奏。五言诗句读成“二、一、二”拍,例如“煮豆|燃|豆萁”或者读成“二、二、一”拍,例如“床前|明月|光”。七言诗句读成“二、二、二、一”拍,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或者“二、二、一、二”拍,例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在朗读时,老师通过范读,让学生听诗的节奏,然后用笔画出诗的节奏,最后再根据节奏去朗读。有时,配上音乐,让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精练美,音乐渲染美,节奏铿锵美。
“古诗寄情”。古诗词的问世,都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支歌,一首诗,就是一段情。阅读古诗,一定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才能水乳相容,动心动情。例如,郑板桥刚正不阿,清高廉洁,身居高位,却为了老百姓稳渡荒年,请求赈济,辞官回家。于是,便有了传世佳作《竹石》;李白被贬,取道四川途中,忽闻喜讯,被赦,惊喜交加,心情大悦,才留下脍炙人口的“轻舟已过万重山”;王安石乘船路过瓜州,怀念故居,希望辞官回乡,表达推行新政不如意的落寞之情,挥毫“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千古佳句。
小学教材入选的古诗中,不乏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优秀诗词。王安石的《元日》,描写出老百姓喜迎春节,欢天喜地放鞭炮,贴春联的过年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感受到重阳节到了,兄弟们登高望远,遍插茱萸却不能骨肉相聚的思乡美;杜牧的《清明》,是传世佳作,“雨纷纷”烘托清明悲伤的气氛,“欲断魂”是亲人生死离别的写照。学生归纳总结,朗读背诵,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精妙,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能代代传承。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教材中的古诗,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让我们的古诗魅力四射,大放光彩!
【1】陈雪莲.与诗相伴,与美相约——浅析小学语文诗歌审美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 0 1 7(0 6)
【2】陈英.我校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现代诗指导创作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 0 1 7(0 6)
【3】张永玲.妙借童诗双彩翼,轻引诗情上云霄——谈小学语文诗词教学【J】.中华少年,2 0 1 7(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