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减影CTA诊断基底动脉综合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01-28 12:30吕立樱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影像科辽宁营口115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7期
关键词:双侧小脑椎动脉

吕立樱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影像科 (辽宁 营口 11510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脑干血管病变性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可致小脑、中脑、枕叶、丘脑、颞叶等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由于其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因此,其临床诊断比较困难。仅依靠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较困难。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CT和MRI在临床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分析3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MRI联合减影CT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症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本院内科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3~75岁。所有患者均经常规颅脑CT平扫除外脑出血、脑肿瘤、颅内感染、脑白质脱髓鞘等疾患,均无肝功能、肾功能及心功能不全。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行颅脑CTA扫描及MRI检查。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标准如下:①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②急性起病;③临床表现以眼球运动、瞳孔大小异常及意识障碍为主,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较轻;④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后循环供血区脑缺血或脑梗死。

1.2 方法

CT检查采用GE lightspeed 64排螺旋CT,CTA检查参数如下:球管电压120kV、电流280mAs,层厚1.25mm,螺距0.625mm,矩阵512×512,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上缘至颅顶,扫描时间共约10s。先行颅脑CT平扫,然后经高压注射器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60mL,注射速率4mL/s,在脑血管内对比剂达到峰值时行CTA扫描,于后处理工作站对容积扫描数据进行处理。所有病例的CTA扫描数据经平滑重建后传送到工作站,横轴面图像评价管壁斑块,应用曲面重建法及最大密度投影法观察血管整体形态,应用容积重建法,重建出大脑前、中、后动脉的3、4级分支,全面观察血管情况MR检查采用飞利浦磁共振扫描仪MRI,型号:Panorana0.23T,头颈联合线圈,行常规颅脑MRI平扫,扫描序列包括AX T1W1,T2W1,T2FLAIR,SAG T2W1,层厚5.0mm,间隔1.5mm。由两位经验丰富的MRI诊断医师对图像进行独立分析。

2.结果

2.1 减影CTA

减影CTA显示21例患者存在后循环动脉异常,其比例为70%(21/30)。其中基底动脉病变19例,包括13例(61.9%)基底动脉局限性狭窄及6例(28.6%)基底动脉瘤。椎动脉病变10例,包括6例(28.6%)椎动脉局限性狭窄狭窄和4例(19.0%)椎动脉瘤。小脑上动脉狭窄或闭塞5例,占23.8%,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11例,占52.4%。

2.2 MRI结果

MRI显示患者脑内存在单发或多发缺血及梗塞病灶,包括双侧丘脑11例,中脑及脑干8例,单侧或双侧枕叶7例,单侧或双侧小脑半球5例,单侧或双侧颞叶3例。呈点状、斑点状、斑片状或大片状,边缘不清,体积较大者有占位效应,病灶于T1W1呈低信号,T2W1呈高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或高信号。T2W1显示基底动脉瘤及椎动脉瘤呈动脉管腔局限性增宽或瘤样突起,内部呈留空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与减影CTA联合应用,CTA均显示脑内病变区责任血管病变。

3.讨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发病率并不低,国内研究报道其发病率约为5%,患者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预后不佳。基底动脉尖端部位动脉血管病变是引起该病的血管基础,双侧丘脑、脑干、颞叶、枕叶、小脑半球多发缺血灶及梗塞灶是其主要特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大小异常、意识障碍及头晕。CT和MRI是颅脑病变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们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TA是经外周静脉团注对比剂后,于感兴趣区动脉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峰值时行容积扫描,再经工作站后处理后得到脑动脉图像。它可以从任何角度观察动脉血管,能十分准确地显示动脉血管管腔狭窄的部位、程度,管壁的斑块形成及钙化,还可以评价周边侧支循环形成等情况。减影CTA可以应用减影的方法去除颅骨的影响,能够更加清晰的观察脑动脉血管情况。应用减影CTA观察患者后循环动脉情况,发现患者存在后循环动脉异常,椎动脉局限性狭窄狭窄和椎动脉瘤。有研究显示,基底动脉及椎动脉病变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主要的血管造影表现,DSA图像能够显示其管腔闭塞、狭窄及局部动脉瘤。减影CTA能够与DSA图像相媲美,可以清晰显示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对其管腔狭窄,斑块性质及动脉瘤瘤腔内情况有较高评价价值。颅脑MRI检查能够显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脑内病变的部位、数量、形态及信号特点等,研究显示丘脑病变比例最高,其次为中脑及脑干,其他常见的发病部位包括小脑、颞叶及枕叶等。MRI显示患者脑内存在单发或多发缺血及梗塞病灶,包括双侧丘脑,中脑及脑干,单侧或双侧枕叶,单侧或双侧小脑半球,单侧或双侧颞叶,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脑内病变大小不等,多为点状及片状,边界不清,呈长T1、长T2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或高信号,具有明显的特征。另外,本研究中,T2W1序列还可以显示基底动脉及椎动脉瘤,表现为与基底动脉或椎动脉相连的类圆形或梭形流空信号,部分呈等低混杂信号。

CTA能够从任何角度对TOBS患者的动脉血管进行观察,并能较为精准地显示其血管管腔狭窄的状况,还能对其侧支循环情况进行清晰的观察。过往研究资料显示,CTA能通过减影而排除颅骨对影像显示的影响,方便研究者更加清晰地对患者脑动脉血管状况进行观察。本次研究中,通过CTA检测发现,患者存在后循环动脉异常状况,其中基底动脉及椎动脉病变血管造影表现突出,对病变的动脉瘤及管腔闭塞、狭窄状况也能清楚显现。

综上所述,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中,MRI联合减影CTA可以清晰显示脑实质及脑血管的病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 陈贺明,范志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中MRI联合减影CTA的应用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5):673-674.

[2] 朱正庭,张玥玥,高娟,等.MRI联合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1):73-74.

猜你喜欢
双侧小脑椎动脉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动动小手和小脑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