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明
我去西安时没爬华山,在徽州时曾和黄山擦肩,又与长沙咫尺的衡山交臂,泰山倒是个例外,跃居五岳之首,世界级的地质公园,泰山定是要爬的。泰山雄峙于山东中部,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在神话中其往上最接近统领“三界”的玉皇大帝,东邻便是神仙居住的仙山蓬莱与瀛洲,故诗曰泰山“魂雄气壮九州东,一敞天门旭日升。百代帝王趋受命,万方处士向蓬瀛”。(左河水)泰山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气势恢宏,被誉为“五岳之首”。“岱宗”之称源自《诗经》的授意,自古颇为帝王和文人推崇,享有崇高之誉,怎能不体验呢?
我去泰山正值初冬,可谓枯木萧萧,沟壑干涸,唯有“侧柏”不乏可看之处。笔直的树干,交错的枝叶下形似墨绿的甬道,庄重肃穆。树上挂着“泰山古树名木”的名片,表明它的身份。侧柏是泰山葱翠的衣裳,在这萧瑟之季显着生机。让我心奇的是清晨的阳光渗进树丛,可爱的松鼠在枝桠间穿蹦跳跃,毫无在意游者的挑逗。就像“没有梧桐树,哪来金凤凰”一样,泰山若没这些侧柏,又怎能招来这些小动物?说到树,我在“四槐树”看到一棵枯死的千年古槐,形同木炭,传说为隋代程咬金栽种,恰似一扇门栏卧在登山道上,古老的身世为泰山增加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登临泰山有三条通道,我由孔子登山的红门进入,油然兴起对“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悟,二千多年来,泰山依旧,变换的是流水般的时间。其实泰山的入口应在万仙楼,跨道式的门楼冠以“万仙”自然是夸张了,却预示着神仙眷恋的地方,凡人又怎能不钟爱?泰山沿途最养眼的除了侧柏,还有一些亭轩坊阁和庙宇殿堂,像是斗母宫、壶天阁等,祭台上烟雾缭绕,香火不绝,游人借此寄托祈望。后者亦为一座跨道式门楼,匾额大字为乾隆御赐,取自“以壶天为仙境”之意。泰山的文化多在一些石刻上,像是“天衢”“雲路”“青未了”等字皆出自名句。尤其看到“青未了”遂想起杜甫的《望岳》,乃形容该山茂盛的植物,后被《齐鲁晚报》冠名于副刊。当然,石头上除了字,还有大篇幅的诗词,字迹风雅,又大气磅礴,以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沁园春·雪》和乾隆的《朝阳洞》最为注目,可谓泰山石刻的精品,让游者赞叹不已。
除了这些墨宝,泰山还有它的人文景观。如邻近云步桥的一溜小吃铺,齐鲁风味的“小米煎饼包大葱”经过泰山大婶的油锅一煎,诱人的葱香扑鼻而来,不住的使人口里生津。接着,我又在望人松遇到位大叔,两箱矿泉水将他的扁担压成弓形。看我爬的直喘粗气,劝我悠着点儿,我则问他挑着货为何还能行走自如?他说做了四十年的挑夫,早就适应了。我问他干嘛不做些别的?他说靠山吃山,既挣钱又健身,不好嘛!他硬朗的身板,中气十足,让我由衷的佩服,或许这是一种泰山精神吧!
泰山给我的感觉是高而不险,“泰”有稳固之意,由此历代帝王来此贡奉膜拜,寓示江山稳定,国泰民安。是日登山见着草丛未融的余雪,想那正值冬季防火之时,沿途标有多处提示,“预防山火,责任重于泰山”,觉得这话用在泰山,恰到好处。最终我以三个半小时登顶,而我的同伴早已抵达南天门了。他们见到我,都说没有意思,我想,他们错过了沿途的风景。想起他们一再邀我乘坐缆车,被我谢绝了。我想既然来爬山,就要用脚来丈量它的高度,体验自己的耐力,纵然山顶风景再好,沿途的景致也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