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杜时雨 主治医师 刘 芳 摄影/段玉成
这是一个真实的病例,至今回忆起来都充满了遗憾。
张先生40岁,大约1年前确诊为中晚期结肠癌,肝脏已发生多处转移,给予多次化疗,效果不佳。随后合并肠梗阻,手术切除病变段结肠后,腹部造瘘,生活质量极差。其实,2年前他原本可以逃过此劫……
张先生有结肠癌家族史,他的母亲就是因为结肠癌去世的,2年前他的姨妈和舅舅先后查出结肠多发性息肉,医生建议他们家族里的其他人都去做结肠镜筛查。但张先生认为自己无任何不适,且工作太忙,就一直没在意。他认为家里就母亲一人患结肠癌,其他人检查后都没事,也就抱着侥幸心理。没想到过了两年,他因为肚子疼、便血到医院看病,就查出了结肠癌,但已经是晚期,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我国恶性肿瘤死因的第四位,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统计资料表明,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一般为60%~80%,直肠癌为50%~70%;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结、直肠癌属于筛查效果明确的恶性肿瘤,早期进行结、直肠癌的临床筛查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而通过检查早期内镜下处理结肠息肉,是可以预防结肠癌发生的。因此我们应做到早检查、早发现。
有些结肠癌患者在确诊后很疑惑,为什么每年单位组织的体检没发现问题?为什么体检化验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呢?
体检并未涵盖所有筛查项目,目前常规的体检项目并不包括结肠镜检查。体检的抽血化验只是常规的肝肾功能、血脂等生化检查。对结、直肠癌术后监测较有意义的肿瘤标记物是癌胚抗原(CEA),但CEA作为结、直肠癌的诊断缺乏价值。CEA主要用于监测复发,换句话说,即使体检提示血液肿瘤标志物正常,也并不能代表没有肿瘤。
很多人身体不舒服才想到去医院,预防性筛查的意识不够。其实,普通人的定期体检和高危人群的肿瘤筛查都是必要的。结肠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等出现便血、腹痛才就医,往往为时已晚。
直肠癌早期的症状仅有少量便血、间断发生,极容易和痔疮混淆,很多按痔疮治疗的患者可以暂时改善症状,患者误以为是痔疮治疗有效,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如果发生便血,应立即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很多患者听别人说做结肠镜特别痛苦,难以忍受,因而非常惧怕结肠镜检查。目前结肠镜检查技术已日益成熟,大部分患者行结肠镜检查都可以忍受。而且现在临床上加用了肛周的局麻药物,改善肠镜引起的肛周不适,同时操作过程中有医疗人员帮助患者放松。如果遇到极个别不能耐受的患者,也可以采取无痛肠镜的检查方法。
临床上多种检查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有不同的意义。结肠癌早期腹部B超、CT及磁共振(MRI)等影像检查都没有任何改变。CT对于中晚期结肠癌患者来说,可以判断脏器及淋巴结是否转移。MRI对进展期直肠癌诊断较CT优越,早期直肠癌无特异性。CT仿真模拟肠镜对直径大于6毫米的大肠癌的检出率和结肠镜检查相似,较小或扁平病变无法识别。胶囊肠镜受肠道内准备条件影响较多,特异性不高。
虽然筛查方法有很多种,但只有结肠镜加病理活检才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
健康人50岁以上可以每年做一次大便隐血、肿瘤标志物的筛查,最好做一次结肠镜筛查,如果没有问题就间隔3~5年做一次肠镜。
像张先生这样的高危人群,又该如何筛查呢?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如下个体。
1 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史,直系亲属中60岁前患过结肠腺瘤的患者,每1~2年需行结肠镜检查1次。
2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家族成员,应每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一旦有多发息肉应考虑预防性切除全结肠。这些患者50岁以后的癌变率很高。
3 大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结肠镜检查如发现多发腺瘤或1个直径大于1厘米的腺瘤,应内镜下切除,并1~3年查一次肠镜。任何大小的息肉均可癌变,息肉越大癌变的危险性越高,多数结肠癌是由腺瘤癌变而来。
4 患过结肠癌的患者,术后第1年进行一次全结肠镜检查,如结果正常,3年后再查;再次复查仍正常者,可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任何一次肠镜检查发现腺瘤,则应按腺瘤进行监视检查。
5 炎症性肠病,多年不愈、病变范围较广的溃疡性结肠炎,应在患病8年后,每1~2年检查1次全结肠镜;如病变仅累及左半结肠,可以在患病15年后进行监视检查。
在结、直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摄入动物蛋白、腌菜过多;摄入酒精;摄入油炸食品过多;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起倡导改变饮食习惯,使结、直肠癌发病趋势下降,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饮食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这也是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都属于大肠的良性病变。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黏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黏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大肠息肉患者也一样,其发生结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会恶变。
据估计,约20%的结、直肠癌患者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的子女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10%~15%的结、直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有结、直肠癌病史的人群中。
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但一般不认为结、直肠癌是一种职业病。
总之,只要我们能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就能抓住最佳治疗时间,预防肿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