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要坚持的“变” 与“不变”

2018-01-28 10:01刘忠毅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科目德育改革

刘忠毅 _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当前,高考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在高考改革中,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改变什么,这是必须厘清的问题。只有明确了“变”与“不变”,才能使改革保持正确的方向,确保改革的实效性。

高考改革要坚持的“变”

1.高校自主招生的变化

浙江、上海高考最重要的变化是高校招生形式的变化。“三位一体”自主招生大约占了重点高校招生的一半左右。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变化,学生不能只关注课本上学习的知识,更要注重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演讲能力等。“三位一体”自主招生引发了学生对未来的思考,引发了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变化,培养了更加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必将坚持下去,并会逐渐深入。

2.学生选考科目的变化

文理分科无法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大学对学生的要求,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因此,选考得到推广并坚持下去是一种必然。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做法是:对选择相同科目的学生进行归类,三科都相同并且够一个行政班人数的,尽量确定下来“定三”,这样最有利学科管理和对学生发展的持续跟踪;其次是“定二走一”,即所选科目中有两门相同的,根据“定二”的科目固定班型,通过一科走班满足学生兴趣分化;第三步才是“定一走二”和三科均走班,这类学生在各个学校均不多,单独编班,管理难度也并不大。

3.更注重教学的规划与指导

教学处原来管理与督导的功能更多地向规划与指导转化。根据学生选考科目进行分班规划、教师调配、走课课程设置、教室调配、走班自习与指导时间、场地安排、个别学生成绩跟踪与反馈,这些都是新的选考机制带来的新挑战。因此,教学处需要有更高的智慧来预测和规划,需要有应对新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所以,必须加强教学处的管理力度和水平。同时,学生对选课和未来都缺少规划,需要学校给予指导。因此,要在高一开设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

4.教师将迎来真正的挑战

学生选课走班对教师的挑战极大。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学会讲重点、破难点,用教学智慧指引和吸引学生。同时,也要向亲和、友善、有趣等方向转化,通过特色的教学风格影响学生和吸引学生,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知识能力的“售卖者”。

5.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课改之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明显增多,仅靠学校已经难以满足。因此,家长要更多地引领孩子思考人生、思考未来,在课外更多地带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个人影响带动孩子兴趣发展、能力提升。

高考改革要保持的“不变”

高考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要坚守教育的原则与底线,要遵循教育的规律与客观实际,高考改革中不变的是育人目标,变的是育人的手段和方式。

1.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目标不变

新时期,学生不仅要有学习能力,还要有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教育改革更多的是为人的全面发展而改革。因此,学校重视学生科体艺美素质发展的目标不能变,支持学生展示特长、充分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的思路不能变,坚持全面育人、为学生终生发展的服务目标不能变。为了保证科体艺美的正常授课时间,浙江省已经开始调整考试的进度与数量,把原来高二就可以参加的选考全部放到高三才可以参加,把原来分量占的较重的学业水平考试下放到地级市统考,时间与期末考试重合,不增加学生考试数量。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体系不变

教师要通过丰富的经验、阅历、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品行发展、知识吸纳、能力提升做好指引。教师不仅要有教学的规划,还要有对学生人生成长的指导和建议,有对时代发展潮流的理解和领悟,进而指导学生。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居于主导地位。

在教育改革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变的。学生要有自己的见解,要在选科前深入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结合未来志向和工作目标做出科学而谨慎的选择。

3.教学的进度与课程内容不变

浙江高考一开始就出现了学校赶课、赶进度的现象,学生尽早结束学考课程,然后选考、高考次第进行,三年的教育教学都是在考试中进行了,这直接导致学生兴趣爱好无时间发展,高校仍然以分定胜负。高中三年的课程、课时都是教育部组织专家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制定的,前两年更多的是打下学科基础,给学生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实践,这些都是科学规范的,是必须要保证的。因此,高考相关的考试应该只放在高三,甚至只能放在高三下学期进行,而不能放在其它时段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高一、高二的教学进度、教学计划都不应因高考变化而变化。

4.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不变

高考改革的目的是培养更优秀的人,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品德高尚、社会责任感强的合格公民。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这是任何时代的教育都必须遵循的准则。目前,德育朝着以培养学生的习惯、性格、合作等社会综合能力的实践性活动方向发展,更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活动中的收获,活动后的成长。而在活动中,就形成了学生的综合性评价,这些评价客观、科学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给出的学生三年的发展性评价分数就有了重要意义,可以成为大学自主招生的重要参照依据。

把学生的平时德育考评作为大学录取的依据,把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生活的表现作为录取的参照,是教改的进步,是学生培养方式的进步。

猜你喜欢
科目德育改革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改革之路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