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社会安全治理格局看中小学安全教育策略

2018-01-28 10:01钟少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韩芳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学校教育

钟少波 _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 韩芳 _ 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作为当前各类突发事件的主要受体,以及未来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十八大以来,在社会安全治理形成的新进展和新格局下,中小学的安全教育该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笔者通过对国外中小学安全教育现状的研究和对我国当前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并基于此前参加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安全教育课程的体会,结合对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状况和社会安全治理的认识,对当代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实施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中小学安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想要了解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有必要先了解和分析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社会需求和国外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

1.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灾害、事故、暴恐、流行病等各类突发事件进入高发期,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越来越大,加强全民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安全教育是守护生命的重要保障,是一辈子的事。因此,从小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健康和生命的重要性和意义,是我们下一代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否掌握安全知识和保持安全意识,往往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后果。譬如,汶川地震时,被称为“史上最牛中学”的桑枣中学,因为平时抓安全演练,校舍得到及时加固,地震发生时全体师生按照平时的演练进行了迅速有序的疏散,全校没有一例人员伤亡。而发生在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校园的学生踩踏事件则告诉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没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应对措施,会导致惨痛的后果。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当前各类突发事件的主要受体,理当受到特别的保护;中小学生亦是未来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因此,加强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事件时的自救自护能力,对于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必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这也是国家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要求。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头等大事,是办好高水平人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2.国外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

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在中小学安全教育方面已有了一定的经验。美国主要采用财政支持手段推动各州建立相关法律,如1994年的《无枪学校法》。在安全教育的预防措施上,美国将学校对于暴力的反应机制分为三个级别:三级防御、二级防御和初级防御。英国总结了关于学校安全教育项目的三个基本目标,一是提高认识,即以传播相关知识以及对于有害资源的理解为主的策略;二是掌握个人和社会生活技巧,即旨在发展个人生活技巧的渐进方法(如与估计和控制危险有关的方法等);三是改善行为,即以减少危险行为为目的。英国的生命安全教育注重两大方面内容——角色扮演训练和实践性课程。此外,英国还出台了很多安全教育的政策文件,比如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令,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欧洲促进健康学校网络(European Network of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国家健康学校标准(the National Healthy Schools Standard)等。目前,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学校依据学校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学校所在地等主客观条件来制定安全计划。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分为计划、实行、检查、总结四个阶段。安全计划是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实施安全计划,包括规章制度的制定,对教职工工作状况的检查、监督,对学校工作的督导评估以及此后的总结反馈等。

日本以“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的未来”为最高原则,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体系,成为世界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典范。日本文部科学省将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分为生活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和灾害安全教育三大内容。日本生活安全教育相关的立法较早,在1946年11月制定的《日本国宪法》、1947年制定的《学校教育法》、1949年颁布的《中学保健计划实施纲要》及第二年颁布的《小学保健计划实施纲要》中都有涉及。

韩国学校安全教育是其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学科目学习中的安全、娱乐活动中的安全、野游或修学旅行中的安全、休息时间中的安全、清扫活动等工作时间的安全、校内外游戏或运动中的安全、自然灾害等紧急时刻的安全、家庭生活中的安全、交通安全等。

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学生安全教育上升到国家课程层面的国家。自1991年起,开设“生命安全基础”课程。2003年开始,“生命安全基础”成为必修课,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要学习,并计入毕业成绩。

3.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主要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从1996年起,我国规定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作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2015年10月,由教育部联合其它相关部委发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尽管如此,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基于对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社会需求的研究和国外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的分析,结合2005年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做的一次全国安全教育工作抽样调查研究,综合来看,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如下问题:学校安全教育缺乏主动意识,教育资源不足,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佳,安全教育实践没有常态化,安全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安全教育保障机制不力,在一些安全教育的相关立法、相关法规上有所欠缺。

这反映出我国当前中小学安全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加强和亟待规范的地方。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国家层面着手规划和明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实施过程,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指导,切实提高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实效性,确保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增强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能力。

我国社会安全治理格局对中小学安全教育提出的要求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共安全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小康建设,乃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安全保障型社会是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使命。2003年“非典”事件后,国家对公共安全前所未有地重视,一方面,成立了很多专门的公共安全科研机构,开展公共安全科技研究,为安全保障提供先进的技术系统和装备;另一方面,成立了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应急管理工作。为了营造和谐安全的环境,除了开展专业的灾害防治科技的研究,政府部门提供社会安全保障和公益性的安全服务外,还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政府的推动下,近年来我们的公共安全环境越来越好,社会的安全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现在在公共场所、公众媒体上,关于公共安全的知识和宣传随处可见,这离不开我们政府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努力,也是我国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治理取得重大进展,为了公共安全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平安建设”被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围绕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国家推出了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社会治安防控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举措。

由此可见,国家针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任务和目标,谋划了社会安全治理的大格局。在此背景下,新时期中小学安全教育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第一,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中小学安全教育很重要,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以上文件无不强调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还存在亟需规范的地方,如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内容大多偏重于学生安全知识的传授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缺乏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对安全行为的训练;教育行政部门也缺乏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指导和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与开展安全教育相适应的综合保障机制;部分学校对公共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实施不力,随意性强,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等等。因此,亟需切实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加强政策在全国中小学的执行力度,建立系统的培养体系,将安全教育与文化课程融会贯通,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体系建设。

第二,强调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能力的培养。相较于安全知识和认知能力,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安全行为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新时代社会安全治理强调安全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的转换,需要从机制体制建设、课程体系发展、教育形式设置、效果考核评估等方面建立多维度、立体化培养体系。而且,有必要从国家层面着手规划和明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实施过程,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指导,切实提高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实效性,全方位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知识技能和安全行为能力,全面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事件时的自救自护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救、救护能力,对于未来我国社会安全治理水平的本质提升也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第三,建立健全中小学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根据国家突发事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发展趋势,中小学安全工作重心也必须转换到预防为主上,把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不仅要有“战术”上的部署,更要有“战略”上的规划。国家及教育相关部门需要遵循新时代社会安全治理格局要求,以国家社会安全治理格局为依托,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基础,对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体制、机制、目标、内容、实施途径、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出系统、全面的设计、规划,制定相关的规范和要求,为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全面、系统的政策保障、目标要求和实施方案,为建立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中小学安全教育的举措

1.多维度夯实基础,增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目前的安全工作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应急体系建设,如应急资源准备、预案编制、安全规划、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应急平台建设等。然而,政府能做的事毕竟是有限的。若要整体提升全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和水平,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在专业化救援层面,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支持和发挥政府职能,可以尽到政府为民众安全保驾护航的责任。而健全的公共安全体系,离不开社会的自救互救,只有在企业、社区、学校等社会单元全面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和应对水平,才能真正编织好一张强大的社会安全网。

2.学校是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

安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小灌输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升安全反应能力,是从本质上提升社会自救、互救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孩子的接受力和可塑性强,对其进行适时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引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的安全教育课程,将戏剧表演元素融入到安全教育过程中,16门安全课程较全面地覆盖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类突发事件和场景,这些寓教于乐、情景体验式的特色课程,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说,安全是一种本能,而这种本能必须要在后天反复的强化训练中得到升华。显然,这种学龄期系统化的安全学习和训练,必将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境况下的反应能力。

3.学校、政府和高校科研院所要形成良性互动

安全的知识和理念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安全是全社会的事情,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只是少数专家研究的事情。因此,建立政府、专家和社会公众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机制,并形成常态化,是构建韧性城市、韧性社会的必由之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不能总是待在象牙塔内,必须面向大众,为大众提供先进的理念和知识,普及先进的技术。科学研究只有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在社会中推广应用,才能最终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造福民众。反过来,专家的研究也要从社会的反馈中获得灵感和启发,新的理论和方法也需要在实践的检验中得到完善和改进。从科学认知的角度来说,安全的知识和安全的行为都是受特定条件和场景限制的,是相对的安全,绝对的安全是没有的,这种理念也应该渗透到在校学生和社会公众的安全常识教育中。

4.探索更加多样化的安全教育教学形式

安全教育教学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联合多家机构开展的戏剧教学、情景化的安全教育开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效果也十分明显。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开展一些新的探索。比如,通过与政府和企业合作,依托政府、企业建设的安全模拟演练基地,如地震搜救体验中心、危化品应急演练基地等,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灾害环境中了解其危害性,学习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这也可以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更加珍惜生命。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特色安全主题活动,如专家进课堂、我是安全小使者等,也可以设计一些家校互动的任务,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和家庭共同学习安全知识,探讨安全教育的新模式。

5.加强专题项目研究,推广研究成果

如何开展学校安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课题,没有现行的成熟模式和绝对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等单位,在青少年应急教育专项基金的资助下,先人一步,开展了比较系统化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的戏剧教学特色是针对小学生认知和学习特征,开发出的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安全课程。这项工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倾注了各方的心血和付出。我非常佩服他们勇于创新和开拓实践的精神,也期盼国家在科研布局中能更多地设置一些专门的研究课题。科研项目中应该充分考虑与社会需求和实际的结合,设计针对现实的困难和问题的研究。对于现有的科研项目实施和申报,也可以考虑在中小学设置一些示范应用任务。对于成熟的成果,应该在更大范围内加强宣介和推广。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学校教育
靖江市启动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区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推理与公共安全结合的理论研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