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婷
1.1 乒乓球不只是一部分肌肉的运动,更是一种全身运动。因为人运动的目的就是要健身,一些肌肉长期不参加运动就会出问题。现在的很多运动,往往只是一个或者几个肢体的锻炼。比如现在流行的慢跑、散步等,主要锻炼的就是腿部,参与的肌肉实在有限。而乒乓球却不同,乒乓球表面上看是手的运动,但对步伐的要求是很高的,讲速度、讲爆发力,打球的过程也是不断奔跑的过程,腿的运动是不必说的了,还要求腰的力量,并且这些肢体运动的方向、形式、力量又各有不同,有的要求外展,有的要求内收,有的必须伸直,有的最好弯曲,有的轻轻一点,精在控制,有的全力突击,胜在力量。因此,乒乓球运动可以较大范围的调用人身上几乎所有的肢体肌肉,是一种全身的运动。
1.2 场地要求简单,随处可以找到乒乓球运动场地,不需要高档的地方。不要门面,不强调楼层,一间屋子,一副球台即可。场地简单,社会普及就很容易,就可以做到让人们方便、迅捷地找到这些场地。
1.3 不受天气影响,持之以恒有保障地运动贵在坚持,有些运动往往是很受天气的影响难以持之以恒:风大了,室外羽毛球不能打;下雨了,人多不能出门了;地没有干,足球、篮球打不成;还有网球、排球都受天气的影响。而乒乓球是室内运动,刮风下雨全没有关系,高温低温也不受什么影响,是一种全天候的运动项目。
1.4 乒乓球是一种竞技运动。具有一定竞技性的运动才能激发人们运动的兴趣。一些运动项目,不参加比赛,想自己坚持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就很难,一个人每天练跳高不会持久,跑步也枯燥的很。而乒乓球运动,对面站着不同的对手,你必须不断调动身体潜能,在竞争中取胜。
1.5 乒乓球可以增强协调性。乒乓球对人的反应、灵敏、平衡、协调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乒乓球运动,要求动作符合一定的规律,要全身配合协调才能打出漂亮的球,这些锻炼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体机能的协调性。
总之,乒乓球运动方便,简单,锻炼全面,运动量合适,有趣,综合锻炼效果好,还应对了文明病症的侵扰,对肢体,心肺,反应,灵敏,协调及大脑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
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决定了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亲子活动的意义,便是将这种影响通过科学、健康、愉悦的方式传递给孩子。高校为活动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与父母乐在其中,最终实现“感性教育”,即用亲情的力量去感化孩子。
亲子活动不仅能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的交流合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会让孩子在游戏中,深刻感受到亲情的珍贵,让孩子的心中充满爱,懂得尊重教师,孝敬父母。
亲子活动是通过组织各种游戏,设计比赛项目,最终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实际上它是一种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打破了以往以教师和家长为主的单方面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参与其中,与教师、父母互动交流,实现了孩子教育的民主化、人性化。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以及情感需求,有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家长则可以了解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情况,同时更促进了家长与子女,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相互借鉴育儿经验,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根据活动的时间、地点、目的及有效性,确定了“社区-家庭-孩子-高校”的活动模式,以社区为中心,孩子为核心,家庭为基础,高校为辅助。
前期项目组成员深入“水木天成”“桃香源”等社区,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活动模拟法、数据分析法等,调查了社区的健身器材分布及建设情况,开展了社区活动及调研,获取了关于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状况、少儿身体与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大量数据。
目前亲子活动的组织者有商家、学校、其他教育机构等,唯独高校这一块还有很大的缺失。高校拥有优秀的物质、人才、空间等资源,可以为亲子活动提供充分的资源协助,基于此,亲子活动的活动范围可以扩展到高校,与社区形成两大支柱,完善目前亲子活动的不足。此外,在进行活动实践研究时,我们以学校老师子女为主要活动对象,通过与老师的即时互动更好地掌握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及其变化。
虽然当前亲子活动形式多样,组织群体众多,但却没有固定的活动模式,“社区-家庭-孩子-高校”这一活动模式的确定,可以充分发挥社区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高校物质、空间、人才资源优势,为家庭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家庭和谐,从而为孩子的心理、身体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环境。
结合问卷、访谈和观察,从主观认知和客观行为两方面对幼儿园亲子活动中家长参与现状进行考察,主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4.1 家长参加亲子活动的广度与深度不足
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广度不足主要表现在,在活动的筹划阶段,我们没有通过微信群、问卷的形式征求家长的意见来确定活动的细节补充;家长作为亲子活动的重要参与主体,应充分发挥其角色主体的自为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参与到活动的筹划中。而家长参与的深度不足主要表现为,在活动结束后,我们所提供的评价材料中多为描述性评价,以简单的问卷或反馈表发放给家长填写,并没有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家长在亲子活动中,积极参与不应仅停留在帮助提供材料,布置场地,时间上的配合等,还应与教师一起共同参与活动的决策与评价。
4.2 家长与教练的互动质量不高
互动是亲子活动的主要特征,也是评价活动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问卷与访谈,我们发现虽然教练与家长能够从主观层面认识到亲子互动中双方应处的地位与所扮演的角色,但在活动筹划、实施与评价过程中亲子互动的具体行为仍出现互动发起与回应的非对称性相倚,即一方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在互动过程中,由于受教练专业性的影响,家长眼中教练始终是权威者,教练常处于活动的主导地位,双方的沟通以事物性关系为主。因此,在亲子活动中,如何增加家长与教练的互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1] 魏雪.父母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的调查研究[D] .硕士论文.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5.
[2] 向迎春. 关于幼儿园亲子活动有效性的研究[J],学周刊,2016,133(33).
[3] 宋绍兴.论“乒乓精神”及其社会价值[J],体育学刊,2010,17(12).
[4] 周艳玲.幼儿园亲子活动中的家长参与研究[D].硕士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16.
[5] 秦启文,周永康著.角色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