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林林 周开军
“互联网+”教育变革融合的课堂,“核心素养”与“互联网+”相互促进,使得“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等要素的落实有了更好的平台。我们正处在一个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互联网+”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
首先“互联网+”教育,使得国内国外各类在线平台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例如,可汗学院、网易云课堂、百度传课、三通两平台等都提供了海量优质资源,真正做到了国际化共享。作为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将在线资源转换成“互联网+”教育资源。同时鼓励、带领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寻找、利用这些资源,让他们都能依靠互联网的力量获取学习资源,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主动利用“互联网+”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由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课堂引起了师生关系的变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和中心,真正的主体和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因为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更丰富更立体;教师的角色渐渐发生了转变,由课堂的组织者、领导者变成了建议者、合作者;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做,而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给出多种方案或建议,由学生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去寻找最优方案。只有师生关系变革了,我们的传统课堂才会转型为新型课堂,才会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我在执教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勾股定理”的教学时,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教育的优势。
环节一:课前让同学们利用网络资源,准备一个和“勾股定理”内容相关的课前三分钟主题演讲。环节二:分小组让他们上网自行查找不同的证明方法,分享他们认为最简洁的图形并进行证明。环节三:分组进行证明、讲解及展示,说明选择理由。环节四:利用ipad软件中的画图功能动态展示,学生再次感知。环节五:在线自由提问、提交问题环节,让学生多维互动、相互影响。
首先,互联网思维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开放性。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开放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他们的思维具有开放性,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的信息化趋势。其次,“互联网+”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逐渐成为新型课堂的形式。例如,我在教授“反比例函数性质”内容时,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为“分布象限”“增减性”“中心对称性”“轴对称性”相应的四个微课,每个微课5~8分钟,通过PPT录屏软件、电子书写板外加录音的方式制作。上传网络,同学们先行学习,思考,并解决同时准备好的“微测验”,为课堂做好准备。在课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及进度;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由讲解知识点移到关注学生的发展上来,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及遇到的困难并解决。师生、生生都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我校使用“智学网”通过大数据分析,通过对教学全场景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学情诊断分析与个性化服务。学情分析主要是告诉学生错在哪里、错误原因及学习建议,包括学生进退步分析、偏科分析、丢分题分析、知识点掌握分析以及专家学习建议等。在精准了解学生薄弱点的学情基础上,通过创设讲练测环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基于错题为学生推荐举一反三的练习,可帮助学生摆脱题海战术,减轻学业负担。
“互联网+”教育变革融合的课堂,有利于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要我们有“互联网+”的意识,定能以此为平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