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北港街道中心幼儿园 王 倩
通过组织幼儿绘本讲述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对于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发展水平都可以通过讲故事的过程体现出来。听故事的过程是幼儿讲故事的能力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源泉。幼儿讲故事的能力主要受到成年人讲故事的影响,图画以及玩偶通常是幼儿园老师讲故事的重要道具,运用这些道具讲故事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手偶已经成为目前讲故事的主要道具。手偶具有形象生动,描绘逼真等特点,可以根据故事当中的情节变换丰富的表情和动作,手偶的应用可以避免传统道具存在的一些局限性,也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促进讲故事水平的提高。
手偶活动自如的性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讲故事水平,手偶生动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幼儿在玩手偶的过程中,会自愿地学习使用语言表达方式。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使用手偶能够更多地获取信息。语言讲述故事获取的信息以言语信息为主,运用手偶可以体现出更多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引起幼儿更多的联想,使幼儿语言信息量得到提高。
从多方面塑造故事当中的角色,在故事主人公的形象、性格等方面进行塑造,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来说,塑造各种人物的形象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手偶进行各种形象的展示,可以让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感性的认识,从视觉方面,给幼儿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观察的条件,在深入认识的基础上,还能够对幼儿的记忆产生帮助。
使用手偶讲述故事的情况下,应该选择适合用手偶进行表演的故事。首先,故事的情节中具有肢体动作的成分,有助于手偶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小班的幼儿应该适当选择情节简单,容易理解的故事,如《拔萝卜》的故事中,人物的构成比较丰富,在情节方面比较简单易懂,比较适用于小班或者中班的幼儿借助手偶进行描述。人物肢体语言比较丰富的故事更多的用于大班阶段的幼儿,如本研究选择的《小熊请客》这个故事。故事的对话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语言和肢体动作同时配合。语言的内容过于复杂,不利于手偶的配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还可能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配合手偶讲故事的过程中,是讲故事与手偶的动作同时进行,相互配合的过程,为了提高手偶的应用效果,应该把握好手偶与讲述者的主次关系。讲述者可以通过合理分配手偶的动作与语言讲述的比重,分清两者的主次关系。在讲述者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讲述者的面部表情应该是幼儿关注的焦点,可以适当的放大讲述的声音,减少手偶的动作。在手偶为中心时,可以将手偶放在讲述者的正前方,吸引幼儿更多的注意力。可以适当扩大手偶的动作幅度,减小语言讲述的音量,将故事的背景音乐或者旁白适当的弱化。根据故事的具体情节,灵活转换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
教师的示范过程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手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方面,教师应该给幼儿更多的指点,教会幼儿操作手偶的方法和技巧。应该注意的是,只有恰当的操作手偶,才能发挥手偶应有的作用。手偶可以表达一些感情色彩和故事的情节,操作手偶的过程中,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指导幼儿操作手偶的过程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熟悉角色形象是幼儿操作手偶的基础和前提,熟悉人物的形象时,才能更好地操作手偶,促进幼儿对人物形象的模仿。研究者通过对幼儿的调查发现,由于对小沈阳的了解较少,对小沈阳没有兴趣,对手偶操作没有积极性。相反,幼儿见到熟悉的角色时,就会立刻操作手偶进行角色模仿,如看到孙悟空、猪八戒等熟悉的角色时,幼儿会主动拿起手偶对孙悟空打妖精、猪八戒吃西瓜等情节中的形象进行模仿。在设计手偶的过程中,考虑到幼儿熟悉的人物角色进行设计,熟悉的人物是幼儿喜欢手偶的重要条件,也是手偶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手偶的主要应用对象是幼儿,因此,手偶的设计应该符合幼儿的需要,从人体工作方面考虑到幼儿的适合程度。如果手偶不适合幼儿进行操作,幼儿对手偶操作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不利于手偶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设计手偶的过程中,应该针对较适合幼儿的不同生理条件,设计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手偶,将不同人群适合的手偶款式进行区分,既有利于教学,又能够满足幼儿操作手偶的需求,也是手偶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1】张恩宠.儿童心理与教育漫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2】高丽娅.学前班活动语言教育的存在及规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7)
【3】张放放,周兢.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研究综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