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 郑维维
上课铃响已有片刻,可我还未走到教室门口,就听到教室里嘈杂的吵闹声中一个男生尖声骂着:“吵你妈!……”虽然离教室门口还有一两米,但那高分贝的骂声,我还是听得一清二楚,不用说就知道又是昨天刚因为说脏话而被批评的小君了,班里也只有他才能说出这种话。“这次被我逮了正着,看我怎么收拾你?”我拉着脸,气冲冲地走进教室,还未走到讲台桌前,就厉声喝道:“出来!”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53双眼睛惊恐地看着我,53个学生都被我吓坏了,大气不敢出。可他竟稳稳地坐在位置上,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态来。看到他这副样子,我觉得这个学生无药可救了,昨天刚刚批评过,今天又犯了这样的错误,而且说得话比昨天还要难听百倍。气急败坏的我,眼睛直直地盯着他,再次喝道:“出来!”那声音坚定有力,不可抗拒。只见那男生盯着我看了一会儿,然后站了起来,晃哉晃哉地走了上来,眼神里满是不在乎,没有一丝悔意。他那样子无疑是让我火上浇油,我怒火中烧,说:“马上打电话给你妈。”那男孩僵持着,一动不动,与我对抗了一分钟左右。最后,在我半推半搡之下,终于走到了办公室,但就是不愿意打电话给他妈妈。我一气之下,竟将他扔在办公室,剥夺了他上课的权利,自己回教室去上课。
一节课后,我终于心平气和了,回到办公室,见他还楞在原处,说:“怎么还不打电话,既然不想叫你妈来,那为什么说这么难听的话?”那小男孩终于崩溃了,眼泪滚滚而下,抽噎着说:“是同学纪律不好,我才骂他们的。”说完,他就伤心地哭了起来。“是同学纪律不好,我才骂他们的。”这么短短的一句话,像锤子一样撞击着我的心灵,我瘫坐在椅子上,良久说不出一句话来。没想到,因我一时的冲动和偏见,无情地刺伤了一个脆弱的心灵。多么可怕,多么不应该呀!我开始慎重地解剖自己的语言、行为,直至思想、灵魂:这段时间,他虽然经常闹事,但我也不应该戴着变色眼镜把他看死。虽然我自始至终未说出一些过重的话,但刚才的做法也足以伤害他的自尊。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批评学生之前,我怎能只凭着自己的听到的一句话草率地做出这样的判决?孩子的心毕竟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不容易愈合啊?这就是我所谓的师爱,这就是我所谓的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强烈责任心……羞愧、自责、悔恨……一起涌上我的心头。是我错怪了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我进教室后不是那样武断,而是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让他们把话说完,把问题讲清楚,也许结果就不会这样了。即使学生错了,解释也有利于他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错误。
事情虽已过去一段日子,但是它给我的震撼却是余震犹存,我觉得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摘下变色的眼镜,努力让自己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我们深爱每个孩子,必须理解孩子,并且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心灵。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另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过:“人类有兽性的一面和天使的一面。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类的灵魂得到锻炼,克服兽性而转化为天使的一面。”有道是“爱心着意化为桥”,要让孩子们走进天使的王国,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天使一样的爱心。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由于一时的冲动,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做出了过激的做法,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老师的话语应是催人奋进、激发向上的,如同甘霖雨露、和风细雨、春日阳光般地洒在学生的心田里。所以,我想说,老师,千万要善待您的学生,您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在学生眼里可都是举足轻重的,成就一个学生要付出很多,但毁掉一个学生也许就是您不经意中的一句话。
一堆木料,在一个好木匠看来,只要使用恰当,都是有用之才。一个好木匠的眼光就是发展的眼光。他知道每块木料都不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即使再好的木头,也需要木匠精心打造,通过锯、刨、凿等一系列工序,也能加工成理想的物件。每个教师也应该有一个好木匠的眼光。因为只有这样的教师,才会真正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聪明能干之人,从而想方设法发现和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潜在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才会像木匠师傅那样区别对待,根据长短不齐、宽厚不一而分别设计,做成椅面、椅腿、横档,乃至做成加固用的木楔。一句话,只有这样的教师才会使他们的学生个个成材。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改正了,就应该原谅,而不应总挂在嘴边。批评更应就事论事,今天的事就说今天的,把以前的、其他的都扯在一起,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可惜的是我正好犯了这样一个愚蠢的错误,就因为这位男生前一段时间表现不佳,就戴着有色的眼镜把他看扁了,简单地认为今天的他也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最后对学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只有民主、和谐、平等、快乐的教育环境,学生才能正常、健康的发展;教师只有用木匠式发展、平等、有为的眼光看学生,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有用的“木料”。
儿童接受教育需要一个过程,要将外在的教育内容化为自身的素养,一切均需在潜移默化间进行,这就需要一种耐心地等待。其次,儿童认识事物有其自己的规律。当我们面对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时,我们不能以一种标准来要求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因此,作为老师要了解孩子,耐心地坐下来,拿出你曾经有过的童心,拿出你的宽容和理解力,去和学生做朋友。只有先去了解孩子,才能让孩子也理解我们,相信我们。这时,教育才更具有说服力。有了蜗牛式心态的老师,当学生再次犯错时,就会认为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会因此而忧心如焚甚至肝火大动,作出了一些不理智的做法。因此,我们要有蜗牛的心态,面对学生的错误,不急不躁、心平气和地对待,那么一切都会在平静中迎刃而解。
对待我们的学生,老师只有摘下你那变色的眼镜,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才能看到人生之花次第开放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