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67)
消除贫困,共同富裕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1]文化扶贫作为扶贫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关系到扶贫工作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将我国带入了文化精准扶贫的新时代。文化精准扶贫作为一种效率更高,作用更大的新型扶贫方式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为推动我国文化扶贫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就如何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强调应加快科技文化融合,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随后,文化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3]提出要让文化扶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体现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此大背景下,各级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托文献和信息等资源优势,不断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探索与省情相适应的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新思路和新方法。
笔者通过研究大量文献资料,并对辽宁各地公共图书馆开展广泛调研后了解到,各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具有相当程度的共通性和相似性,既取得了一定成就,也存在一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公共图书馆联盟初具规模
目前,辽宁省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完善的硬件环境支撑下,公共图书馆联盟建设已初具规模,具备开展协同工作的顺畅机制,为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4]
3.1.2 实现了参与力量的多元发展
随着志愿精神的弘扬和志愿意识的觉醒,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由只有图书馆的职工参加,逐渐向多元化主体发展,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社会团体、个人等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扶贫队伍中来,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1.3 形成了快速便捷的信息传递网络
随着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应用,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扶贫由原来单纯的送书送刊、在当地举办活动等传统手段开始向网络服务蔓延,大量优秀的服务项目和文化产品通过网络传送或输出,虚拟化、数字化的资源在图书馆文化扶贫的全部服务和产品中所占比重在不断加大。快速便捷的信息传输网络通道,正在逐渐所限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居民获取信息、共享文化成果奠定了基础条件。
3.2.1 识别精确程度不够
过去我国政府开展扶贫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制定的人均最低收入标准,这一指标无法突出文化要素。文化扶贫不是简单的帮扶贫困人口,而是需要对贫困人口中存在文化贫困的人群进行辨识和帮助,以实现“治贫先治愚”的目的。这在目前的工作中还未能有效体现。
3.2.2 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虽然各地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扶贫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在内容和手段上均缺乏创新性,各地的模式雷同,造成了需求与供给对接不畅,因而导致活动吸引力不大,文化扶贫工作效果有限。
3.2.3 缺乏专业人才
各地公共图书馆的扶贫工作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文化扶贫工作很难实现需求与供给的直接对接。这主要是因为图书馆专业人才懂文献信息的管理与开发利用技术,但基层群众导致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图书馆人对基层群众的真正需求很难准确把握;文化扶贫并非简单的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需要从专业的角度了解基层社会和贫困人群,并从专业的角度制定文化扶贫策略,而在这方面图书馆人没有任何优势。[5]
为了进一步深化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各级公共图书馆必须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更精准的帮扶方式,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内容。
发挥文献资源优势,向贫困地区提供多类型文献是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应根据当地群众的文化水平、年龄结构、服务需求提供包括纸质文献、电子文献、音频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多种形式和载体的文献;[6]另一方面,应根据当地智能手机普及情况、网络信号覆盖情况等条件,选择提供电脑在线阅读、手机APP阅读或其他载体阅读等不同的信息推送手段和服务方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文化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之一即为通过资金投入、资源更新、设备升级、加强管理等手段,将目前利用率不高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再次盘活,令其成为当地群众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各级公共图书馆应在充分掌握贫困地区具体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将一批讲座、展览、阅读推广活动、电影展播等优秀的文化产品送到贫困地区,为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优质资源。区别于以往“撒胡椒面”式的“送文化”活动,公共图书馆在输送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应注意“量体裁衣,因户施策”,在突出针对性的同时,避免一次性投入和一过式服务,以工作的持续性确保帮扶的有效性。[7]
在“互联网+”时代,加强数字化建设将成为文化精准扶贫下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尤其应注重培育其数字化信息素养和基础能力。对于交通相对便利的地区,可邀请专家或组织学科馆员进行现场教授和讲解;对于交通不便,但网络畅通的地方,可开展网上远程教学;[8]对交通不便,同时网络信号或手机信号不佳的地区,可通过刻录光盘,拷贝U盘等方式传递视频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应建立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将贫困人口信息、文化需求、帮扶主体、服务反馈、捐赠公示等有关信息在平台上进行发布,进一步推动文化精准扶贫的跨越发展。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各级公共图书馆应打造以省级馆为龙头,以各市公共图书馆为主体,以各县、区公共图书馆(图书室)为落地平台,以社会支持为补充力量的,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纵横协作的文化精准扶贫体系。并以多级服务网络为支撑,构建省域公共图书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文化扶贫新模式。
精确识别是文化精准扶贫的前提。新时期的文化精准扶贫需要探索更加精准、有效的识别模式。
5.1.1 充分调研
一是调研应深入广泛。可将国家级贫困县和省级贫困县确定为调研重点,其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各类型贫困地区为补充对象,建立起全面、立体的调研网络,尽量避免缺失和遗漏;二应调动志愿者和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通过他们调查、梳理贫困地区帮扶对象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文化需求等要素,并形成一地区的文化扶贫清单。
5.1.2 打造试点
在全面掌握各贫困地区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基础条件好,文化需求迫切的地区作为试点。通过对试点地区的重点帮扶,探索多元文化扶贫的新方式,力争实现“以点带面,以一带多”的良好发展局面。[9]
5.1.3 科学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为客观、精确掌握有关数据,以便提供有的放矢、更加精准的服务,用全面系统收集服务相关数据,利用Spss、Weka、NodeBox等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以提高文化精准扶贫的效率和质量。[10]
精确帮扶是文化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全过程应以“因户制策、一户一策、对症下药”的原则,制定个性化的帮扶的计划。
5.2.1 促进人的提高和发展
在帮扶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提高贫困地区人口文化素质,改变其可能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的落后文化为目标,努力提高当地人口的文化素养、信息素养、数字素养、技术素养,树立贫困人口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意识,从根本上消除“人为”贫困的状况。
5.2.2 开展优质服务
精准帮扶的重要内容是应该是高质量的文化供给,这是图书馆参与精准扶贫的根本所在。这要求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供给方应进一步加强活动设计、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以“点播型”的服务取代“普适型”的服务,有的放矢,务求实效。
5.2.3 打造良好文化环境
一方面是硬件环境建设,如加强基层图书馆、图书室的日常基本运维,确保资源定期更新等,特别应强调的是,应高度重视对基层公共文化信息技术环境的改善,为深入推进文化精准扶贫的数字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是软环境建设,如出台支持基层图书馆、图书室运维的配套政策,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并积极开展当地管理人员培训等。
5.2.4 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公共图书馆精准扶贫工作必须立足于现实,紧密结合帮扶地区的实际,制定帮扶计划,力求科学施策,立竿见影。一方面应深挖贫困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民俗特色和自然遗产,发掘当地现有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可开展双创服务、信息服务、互联网服务等,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精确管理是文化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只有实现管理过程的科学规范,才能确保扶贫工作真正富有实效。
5.3.1 应成立领导小组
为了进一步确保对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精准化管理,应成立省域文化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文化厅领导牵头,省图书馆领导负责,各市图书馆主管领导任职的领导小组,将全面协调全省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各方面的工作,为该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5.3.2 建立协同机制
在新形势下,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不能单靠某一部门或某一行业完成。为进一步提高扶贫效率,省级图书馆应积极寻求与文化、科技、卫生、教育、广电等相关部门协同合作,整合多方资源,明确各方责任,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巨大合力,进而将全省的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5.3.3 实现扶贫工作“三纳入”
各级公共图书馆应对精准扶贫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对文化扶贫工作统筹规划,纳入图书馆工作体系。一是纳入本馆工作的整体发展规划,包括中长期规划,将之作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全面落实;二是纳入图书馆年度重点工作范畴,将之作为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事业而全面保障和大力支持;三是纳入目标考评体系,将之纳入到图书馆相关部门的目标责任书和考评指标体系,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指标分解,赋予一定的分值;同时强化绩效考核的过程管理,定期督促检查,有效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事业的发展。
5.3.4 实现管理公开透明
对于文化扶贫的有关款项和物资,必须保证其运转的全程公开透明。应积极引入相关披露制度、公示制度和问责制度,形成多方监管,严格审查的管理机制,以确保文化扶贫工作形成动态管理的规范机制。
目前,在党中央的号召和部署下,文化精准扶贫正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公共图书馆作为一方的文化和信息中心,更应发挥其历史使命和社会职能,将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公共图书馆对文化扶贫工作有着良好的基础,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各级公共图书馆应把握契机,应对挑战,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投入到文化精准扶贫事业中,为切实保障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发挥更加积极、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