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

2018-01-28 03:45|
教育家 2018年25期
关键词:创造者灵魂母亲

译 |

之五

亲爱的儿子,你好!

你的来信让我感到,你心神不定。你那位同班女生说的话,对你来说肯定很意外,她——简直和那个大学毕业后进了修道院的女信徒一模一样——使你感到十分惊讶,甚至震惊。

而我,倒觉得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此事说明,德育缺失已经根深蒂固了……我多次深深思考你那位同班女生的话,她是这么说的:“科学阐述得很好,人——没有永生的灵魂。一个人死了,就和动物一样,永远消逝了。但是,科学作出这种解释时,它彻底否认了人的灵魂。宗教,给了信徒们以慰藉,而科学在剥夺这种慰藉后,却不提供一点替代物。”

这是个非常严肃的话题。我想起了一封来信,那是在《科学与宗教》杂志发表了我的文章后收到的。信出自一个16岁女生之手,她就读于师范学校。这封信就在我面前,她这么写道:

“我暂且还不是一个教徒,不过好像很快就会是了。而使我成为信徒的,不是人们常常描述的某种虚幻的想象,也不是因为我信教的父母,而是我心中形成的、我也不怎么明白的东西。

——自然科学的讲堂,在涉及无穷循环的规律时,总是让人牢记这样一个非常易懂的真理:人的死亡,与牛或马的死亡是一样的。正如牛、马没有永生的灵魂那样,人也没有。人会死去,被埋葬,然后腐烂,等待着人的结局,是和小猫小狗们一样的。而那些关于永生灵魂的想法呢,则都是教会用来贬低人的神话。不要去想有什么永生的事——那只会暴露你的无知。

——当然,所有这一切,也不总以这种方式表述,不过,我就是这样理解的。我感到深深的不安。这些直白的真理,使我十分震惊;难道人身上没有一点点人类独有的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与永生的灵魂相似的东西吗?我真不愿意与动物相提并论啊。

——请相信我,当听完教授的那堂课——他用无情的客观性来证明,人类在生物化学方面与一切动物无异后,我无法入睡,整夜失眠。我希望拥有一种内心深处的、人类特有的东西,甚至寄希望于人拥有某些接近永生的东西……我开始进入宗教的世界,想在它那里寻求救赎——跳出那无情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对我来说,好像是一种冷酷的、盲目的力量。今后我该怎么办呢?请为我找到生活的支点:生活的乐趣在哪儿?我该如何摆脱那些始终纠缠着我的想法——关于死亡,关于人将被埋入土,以及关于整个世界、太阳、星星都将和我的意识一起消逝?当然,这都是对我而言……

——请您指点,我该怎么办?”

这位写信的姑娘十分聪明,她对周围世界有着细腻的感受。她希望我对她的姓名保密。这封信,几乎就是你那位同班女生思想的翻版。这个问题困扰着两个女生,的确是十分严肃的问题。很多报告人和教师,在宣扬无神论时,以势压人。这是文化水准低下的无神论的表现,与其说他们是力图让人们从对上帝信奉之中解脱出来,不如说是他们在实际上促使人们更快地投入宗教的怀抱,这些观点所表现出的低级粗糙和昏庸愚昧,使我大为吃惊。而在这种文化水准低下的无神论中,最为漏洞百出的一点,就是打出最大的王牌——把上帝根本不存在作为最主要依据,其论点是:人,没有任何形式的永生的灵魂,人和任何动物一样,终将消失得无影无踪。这里,恐怕再也找不到其他任何东西会比这种方式更加贬低人的了。

没错,对我来说,要给这个16岁女生回信,是相当相当困难的。连给你的回信,也使我为难了好一会儿,再说,你还得给同班女生转达我的想法(也许就直接给她读这封信好了)。

在人这一生中,最为厌恶的事情,就是死亡。对死亡的厌恶——是贯穿人全部精神世界的基线。正因如此,宗教给人们许诺来世,便得到了亿万人的广泛认同。高尔基曾说:“对死亡的恐惧,把人们驱赶进了信教的牢笼。”然而,唯物主义和科学破解了关于上帝、天堂和地狱的神话,向人们揭示了其中的天真幼稚。与死亡之厌恶作斗争,就应该是人自己。

而这一斗争的实质是什么呢?其实质就是人们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和每一年都应当有充实的内容。穆萨·嘉里尔(1906-1944,苏联鞑靼诗人,苏联英雄)希望在自己身后留下“更为深刻、更为显眼的足迹,以使你的事业,像千年橡树一般留存下来……”,他也确实留下了这种足迹。

可是,你也许会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像穆萨·嘉里尔那样,在身后留下这样的足迹啊!

我坚信,人的个性,其内涵是难以穷尽的,每个人都能成为创造者,一个在自己身后大地上留下足迹的创造者。正是为此,我们正在建设共产主义。人,不应变得悄无声息,像微不足道的尘埃一般。每个人都要闪亮起来,犹如宇宙中无数星球那样,发出各自的光芒。要成为不可替代的个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自身。应当孜孜不倦地努力,不做灰色平庸、悄无声息的人。

创造,是战胜死亡梦魇的必由之路。对创造的渴望,如果到一个人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消失,这正是他莫大的幸福。如阿·托尔斯泰(1817-1875,著名俄国作家,伯爵)、谢·普罗科菲耶夫(1981-1953,苏联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他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都还在工作。科学不能给出任何替代物,以替代那骗人的宗教所给予的承诺,科学只是告诉人们真理。如果说宗教给予人们对来世的念想,按宗教的世界观,它是可以通过祈祷、斋戒、臣服命运来实现,那么,科学就会宣告:“不对!大写的人,自身就是自己永生的创造者”。

谁说人没有灵魂?人确有灵魂,而且,相比于宗教反复宣扬的那种灵魂,人的灵魂是无可比拟的丰富的。人类的灵魂就是他强大的精神,是他的思想,是他认知和服从自然力量的大无畏热情。所以,人就可能这样把灵魂变成永生。

在我们面前,就有这样一个创造领域,人类在其中真正达成了永生,这个创造就是“创造大写的人”。父亲和母亲创造出了新的生命体——儿子、女儿,这是最为崇高的、生生不息的创造。在这里,达成永生之路可以概括为:在子女身上复制自己。但是,是在更高的基础上复制——把人培养得比你自己更优秀。

你现在都在看哪些书呢?有多少是科技文献类的,又有多少是文艺类的呢?记着,多注意《乌克兰艺术史》第一卷有没有出版,新的一卷一出来,就去买两本寄给我(一本要给咱们中学的图书馆)。

祝你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你的父亲

(此信译自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父母之爱的睿智》,青年近卫军出版社,莫斯科,1988年,俄文版,第219-222页)

之六

亲爱的儿子,你好!

你母亲生病了,已经在床上躺了三天。一周前她就说腿疼,随后便病倒了。我和奥丽娅(谢尔盖的妹妹,就是“卡雅”)想尽了一切办法,力图缓解她的痛苦。

你妈妈经受过很多苦难啊!我们年轻时,祖国还贫穷,人们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贡献了一切。我们这些大学生们,每年有三个月都得在田野里劳作。而那时的劳作,并不像现在这样。现在,干一切活儿差不多都用机械,那时的活儿都是手工完成的。比如,每年有一个月的劳动是收获马铃薯,那是在冬季得用镩子从冻土下刨东西。就因为那样,你妈妈有一次得了重感冒——

儿子,你专门给妈妈写封信吧,马上就写。你写的每句话,对她都十分珍贵啊!

是啊,母亲哪——

现在,每当想起我在童年和少年时曾经犯过错——也许很小很小——而使母亲伤心,让她晚上失眠,两鬓增添白发,我就会感到非常心痛……

就在此刻,我记起这样的情景,那是一个早秋的傍晚,地平线上乌云密布,雷声隆隆,我得赶路去波尔塔瓦市上大学(师范学院),我拿上小箱子,就动身去火车站了。妈妈此时不在家里——她在菜园里干活。她见我出发去车站了,就那么呆呆地站着,恰似一座塑像——那是一尊倍感苦恼的母亲塑像的真切化身。我听见妈妈在喊:“瓦夏(苏霍姆林斯基的爱称)!加点衣服啊,马上下雨啦!”那天,我只穿一件衬衣,就上路了。结果,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水没到膝盖,到车站得走七公里路,我竟然没有回头,不知什么原因,一丝莫名的自尊驱使着我的心。我虽然走着,但是,耳中仿佛一直听见母亲的声音:“加点衣服啊,马上下雨啦……”我感到,在这些话语中,母亲融进了那么多的悲苦,她一定想说很多话:你,儿子,为什么没跟我告别?为什么没有拥抱、亲吻我?你生什么气啦?你对亲生妈妈生气也不应放在心里啊!

这件事已过去三十年了,我的妈妈(你的祖母)已经年过七旬,她现在像所有老年人一样,生活得很幸福。但是,至今,我的耳中还总是听见她的那些话:“加点衣服啊,马上下雨啦……”虽然那些时刻——我让母亲伤心的时刻,已经随着童年和少年渐行渐远,但是,它们越是离得遥远,我的回忆却越是清晰,越是感到痛心,我越是深刻地受到良心的谴责。

现在,我也已经两鬓斑白了。但是,在母亲面前,我感到还是孩子,而且,越是年长,越是感到自己是孩子。

亲爱的儿子,作为母亲的女性是生命的第一创造者。你永远不能忘记,是她,给了你生命,喂养了你,向你展现了世界之美、祖国语言之美,在你心中注入了关于善与恶、荣誉与羞辱等基本道理。母亲是地球上一切美好事物的创造者,因为她,是“大写的人”的创造者。一个忘记母亲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爱国者。你要记住,母亲的所有想法、关爱和担忧,都是关系着孩子,指向孩子的命运。孩子心地善良,事业有成,就是她的幸福,相反,则是她的痛苦。

你要记住,每位女性都是母亲,或都是未来的母亲。她所体验的情感,是父亲所不能理会的,尽管父亲对自己的孩子十分关爱。母亲是按自己的方式,理会着对于人类繁衍全过程所负的责任,这种体验是那么深刻,那么美妙。母亲之道,把女性变得美丽而睿智。从一位女性要当母亲那一刻起,她的情感,就具备了高尚的、除她以外别人不能理会的、意向明确而睿智的意义。一部分男性——只要他理会这一点——在母亲面前就一定是孩子。女性之道——世界上至高无上之美——如花儿般灿烂茂盛。如果你们,小伙子们,能够充分理解和感受女性之道的深刻、伟大及其全部的征服之力量,那么,你们的思想和行为,一定会变得百倍的高尚、纯洁。

对于当了母亲的女性来说,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丈夫,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自己的孩子。这是女性之道最崇高的表征。这里女性之道指的是感受到每个人内在的精神世界,他的欢乐和痛苦。看来,这一品质也遗传给女孩子们了,并早在她们当母亲前,就在其行为中有所表现。

所以,你要善于珍惜姑娘身上的女性之道,要能在她身上看到未来的母亲。大自然和社会赋予女性以世界上最崇高的创造使命:让你成为真实的自己,甚至比自己更好,使你的心脏搏动和智慧的火花面向未来,在孩提时就把自身的美与你的美相结合。女性的劳动,比你的劳动复杂得多。要保护她的健康、美丽和生命。在女性之美中展现着人类延续的全过程之美。切不可侮辱姑娘,不许伤害她,就是因为她是姑娘。当你侮辱姑娘时,你实际上就是在侮辱自己的母亲,乃至所有的母亲。你对女性的态度就是你灵魂的镜子。

祝你身体健康,精神抖擞!

紧紧地拥抱你,亲吻你。

你的父亲

(此信载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父母之爱的睿智》,俄文版,第240-242页)

猜你喜欢
创造者灵魂母亲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历史人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做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
给母亲的信
在旧道德的废墟上建立新伦理
灵魂树 等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