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的修道者形象

2018-01-28 09:50凯里学院人文学院556011
大众文艺 2018年22期
关键词:列子庄子无人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556011)

关于列子其人,史书上没有介绍,只是在西汉刘向的《列子书录》里有简单的几句:“列子者,郑人也。与郑缪公同时,盖有道者也。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在经历了秦始皇焚书之后,刘向做为汉朝皇家整理图书的人,其说应该是可信的。我们从战国时期的《尸子》、《庄子》、《吕氏春秋》都提到列子其人的记载中,可以确信,列子确实存在。这些书提到列子时,主要是从其思想而言。至于其形象,我们只能从《列子》、《庄子》书中的记载来分析。在这两部书中,我们看到列子求道、学道、进道、得道这样一个过程,即列子的修道者形象。

一、求道

中国文化中准宗教的两家大概要数道家和佛家了,我们看这些宗教人物的传记,最大的区别就是世间和出世间的不同,这些人物的形象往往有别于于我们正常的人世间人物的人生轨迹。但这些人物在初次接触一些宗教人物或一些宗教体验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世间的正常人并无两样。列子在学道之初正是如此:

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

……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弗及已。”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庄子·应帝王》

从这里可以看出,列子学道是从常人的算命开始的。当一个算命先生在给人算得很准的时候,会吸引一些人的眼球,列子正是这样被吸引进去的,他以为这就是真正的至高无上的道了:“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但是当壶子三次破掉了神巫季咸的看相术之后,列子才真正地脚踏实地地跟着壶子学道:“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

列子初始学道的过程中,也有些进展,但这些进展也只是一些雕虫小技而已,还不算是登堂。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庄子·田子方》

列子表演射箭之术,端正如木偶人,箭术已相当高超了,但伯昏无人的“临百仞之渊”而神气不变的境界,令“御寇伏地,汗流至踵”。列子此时才知道,自己的进道水平还相差甚远。

二、学道

如果说前面的阶段列子还处于求道的时期,这一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列子在求问的过程中已处于学道的阶段了:

子列子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请问何以至于此?”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居,予语女。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夫得是而穷之者,物焉得而止焉!彼将处乎不淫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游乎万物之所终始。壹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隙,物奚自入焉!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忤物而不慴。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庄子·达生》

列子在这里问了一个常人都很感兴趣的事情,即古书上记载的“至人”的一些行为:“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这是如何达到的呢?只有达到一定的修行阶段,这样的问题才能够提出来。既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老师解答的过程中,就要按照这个方式方法去做。“是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 “纯气之守”即《老子》中所说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致虚,极也;守静,笃也。”有了正确的方式方法,后面就只有勤学苦练的过程了。

三、进道

列子经过一个长时间阶段的精进修行之后,也就达到了一个登堂入室的阶段。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列子虽然能够御风而行,但庄子的评价则还是犹有所待,没有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地步。

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曰:“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已?”曰:“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使人轻乎贵老,而赍其所患。夫浆人特为食羹之货,无多余之赢,其为利也薄,其为权也轻,而犹若是,而况于万乘之主乎!身劳于国而知尽于事。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吾是以惊。”伯昏瞀人曰:“善哉观乎!女处已,人将保汝矣!”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颐。立有间,不言而出。宾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屦,跣而走,暨于门,曰:“先生既来,曾不发药乎?”曰:“已矣,吾固告汝曰:人将保汝。果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无保汝也,而焉用之感豫出异也。必且有感,摇而本性,又无谓也。与汝游者,又莫汝告也。彼所小言,尽人毒也。莫觉莫悟,何相孰也。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汎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这一段进一步描写了列子进道的路程。《老子》中说过:“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有何患!”列子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身劳于国而知尽于事。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吾是以惊。” 伯昏无人也告诫他:“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无保汝也,而焉用之感豫出异也。必且有感,摇而本性,又无谓也。”因对外物的有所感从而摇动了人的本心、本性。可见,列子还没有达到忘心、无心的境界。这也是列子要更进一步的地方。

四、得道

列子的得道,也是通过文献中的几个例子记载表现出来的。如: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庄子·让王》

这是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形象,也是一位见微知著的智者。列子做到了。

列子行,食于道从,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之曰:“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未尝生也。若果养乎?予果欢乎?”《庄子·至乐》

“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对生死的问题避而不谈,但是道家和佛家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不仅要能知道,而且要能证到。与庄子一样,列子也认为,生不可乐,死不足忧,知道并且证到了“未尝死、未尝生”,才能够不生不死,真正达到永恒的境界。

“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示之犹众庶也。”大道至简,大道至虚,大道无形,大道无像,大道至朴。最简单即最高明,最朴素即最真实,最平凡即最伟大。至此,列子达到了超凡入圣的境地。

猜你喜欢
列子庄子无人
列子学射
列子的远见
HUMS在无人直升机上的应用与展望
《列子》真伪之辨与《列子》认知的重建
反击无人机
《列子》研究综述
诗到无人爱处工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无人岛上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