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
摘 要:针对当前时期越来越多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现象,高校应主动作为,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师生、家长协同努力探索构建学业预警机制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校 学业预警 路径
当前,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时期,教育规模和数量的剧增使得教育质量必然有所下降。 近年来,尤其互联网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紧张的高中阶段迈入自由开放的大学,很容易放松自己、迷失方向,因专业兴趣不足、沉迷网络游戏、自身基础薄弱等因素造成的学生学业危机愈加复杂,在当前任何一所高等院校,因学业问题受到退学、延学处理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不在少数。学业问题已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建立学业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学业预警是指学校针对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出现的学业不佳等现象采取的监督管理制度。每个学校政策不一,基本上以学分、绩点为衡量,达不到要求会受到学业警告或学业处理。学业预警处分针对学生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和激励。预警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危机意识,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高校通过加强学校、学生、家长三方的沟通协作,采取一系列教育防范措施,顺利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业,从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也是高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学业预警机制的建立,也符合学风建设的需要。高校广大教职员工增强全员育人意识,端正治学、工作态度,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帮扶“学困生”,对于加强学风建设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学业预警机制的建立,更符合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当代大学生身处信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资本主义思潮和生活方式已逐渐影响到他们,对于其中错误的思想不加以分辨,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发生偏离和扭曲,“学习无用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很多大学生身上都有体现,高校通过建立学业预警机制,能够有效扭转学习的态度,明确学习意义,提升专业技能素养,并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需求。
二、当前学业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1.学业预警内容不全面
当前大部分高校实施的学业预警只是单一地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的预警处理,忽略了与学生学业密切相关的其它在校考核。比如学生的日常课堂出勤、日常制度考勤等。
2.学业预警机制不健全
当前学业预警体系缺乏组织领导重视,仅是教务处-辅导员-学生-家长的单向循环模式,这种单向、被动的预警体系没有形成制度化,也没任何的考核、反馈和总结,只能被动性地开展工作,无法起到良好效果。
3.学业预警时间滞后
从当前预警模式来看,一般只有当学生出现多门课程挂科、经常旷课、考试作弊等现象时,才会引起相关教师的重视和关注,此时已经错过了挽救的最佳时机。学业预警时间滞后,做不到及时的监督和帮扶。
4.业预警重管理轻教育
学业的管理教育主要依托学校辅导员来具体组织开展。一方面,辅导员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活动的开展上,忽略了对学生的行为引导和理论研究,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辅导员将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日常事务性工作上,不总结学生工作的规律和方法,也很有时间去宿舍转一转、与学生谈谈话。其实,最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5.专任教师责任心不强
受当前教师评价体系、职称晋升体系的限制,现在大多专业课教师忙于科研项目,上课仅仅是完成基本的工作量,责任心明显不强。而且一些专业课教师在上课时因为讲不出、讲不透,只能按照做好的多媒体文件照读,学生感觉课程内容缺乏吸引力,接受效果差,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影响学习。
6.教育未形成合力
高学校还未能积极主动发挥作为,不能利用多渠道沟通与协作方式以形成教育合力,以致不能最大程度地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业困难。
三、新形势下构建高校学业预警机制的有效路径
当前新形势下学业预警机制的实施应着重突出协同的作用,要求各级部门、各类人员在互相协作下共同完成既定目标。
1.协同育人,健全学业预警工作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通过加强组织建设能有效带动广大教职员工更好贯彻落实制度、保障服务学生。一方面,学校应高度重视学业预警工作。另一方面,学业预警工作的复杂性特点要求学校必须统筹安排,协调各部门配合开展工作。学校应责成某一职能部门负责本项工作,组织各院系具体落实到个人,按既定目标和计划开展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有素质的学业预警工作队伍是学业预警机制良好运行的根本保证。学业预警工作队伍应由教务处、学生处、院系辅导员、专任教师、心理发展服務中心及学生家长共同组成,各有关人员协同开展工作。核心队伍以辅导员和专任教师为主体,这两类人员决定了学业预警工作能否取得实效。
2.创新载体,不断优化学业预警工作平台
一是以“家校合力”为载体,搭建“协作型”学业预警平台。通过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开展家校合力计划。针对学困生每学期完成成绩分析报告用于校方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每学年定期召开学困生家长座谈交流会,实际问题面对面解决。组织辅导员开展每学年的学困生跨区域联合家访活动。
二是以“精准助力”为载体,搭建“帮扶型”学业预警平台。通过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专任教师、研究生党员的积极性,以结对子的形式,开展“3+1”助学计划。即辅导员、一名教师、一名研究生党员共同助力一名学困生,辅导员主要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
三是以“兴趣引力”为载体,搭建“共享型”学业预警平台。通过发挥学生社团的影响力,聘任专业的学业指导师指导社团开展“学习互助”计划,可以是专业知识讲座、也可以是科技、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专业素养。
3.监督反馈,逐步完善学业预警评价体系。
一是针对学业预警工作实施效果的评价反馈。依据高校制定的学业预警流程和标准,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业预警工作取得的实效,并针对开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并予以修正,逐步完善和优化学业预警流程和标准。
二是针对实施学业预警的工作人员的评价反馈。加强实施学业预警的各院系及个人的工作量化考核,既注重物质奖励也要注重精神奖励,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评价体系,可以促使广大教职员工持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为高校学业预警工作的长久有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