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栩
摘 要:将添加剂加入到HNO 3 -HF制绒体系当中,目的是让硅片实现制绒的效果,硅片在制绒后,需要对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并且将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对腐蚀深度的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因为添加剂存在差异性,所以,其腐蚀速率作用也有着很大的不同;通过对硅片表面的反射率进行测试表明,对于制绒后的表面光学均匀性,通过添加剂能够对其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在对添加剂组分配方进行优化的同时,保证制绒工艺条件不发生变化,让其腐蚀深度达到3.5-4.5hm,多晶硅片表面反射率达到20%-21%,这样才能让产线制绒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多晶酸制绒添加剂 硅片绒面 影响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各个行业领域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市场上各种新型结构的电池不断的涌现,在多晶电池量产效率上不断的上升,目前已经达到19%以上。通常情况下,电池表现会由于反射的原因,造成光损伤现象的发生,从而给电池的转换效率带来极大的影响,如果借助表面织构化工艺,能够让太阳电池的表面反射率很大程度的降低。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相比,其有着自身的优势,多晶硅片其表面晶粒在取向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行业当中,相关的企业通过机械刻槽等技术,对多晶硅表面的织构进行了获取。然而,这些技术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这是很多多晶硅电池生产厂家难以接受的,如果对酸性制绒液进行广泛的运用,能够让多晶硅表面形成的硅减反射层是多孔的。
在工业当中,经常会使用的酸性制绒液一般为HF/HNO 3 /H 2 O的混合体系,虽然这种体系相对的比较简单,然而,其制绒效果非常不理想,而且很难适应超薄硅片。为了能够让多晶硅片的反射率很大程度的降低,需要对多晶硅太阳电池的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
一、试验
在实际当中,多晶硅片化学腐蚀反应的具体原理为:给硅表面进行空穴的提供可以运用HNO 3,很大程度的对硅表面的Si-H键进行了突破,让Si氧化后变为SiO 2,通过HF,将SiO 2溶解,最后形成的络合物就是H 2 SiF 6。这样的情况下,使得硅表面会出现各向同性并且不均匀性的腐蚀现象,硅层不仅粗糙,而且孔多,这样能够让光反射很大程度的减少,并且能够让光吸收能力得到增强,具体的反应式为:3Si+4HNO 3 +18HF=3H 2 SiF 6 +4NO+ 8H 2 O。酸溶液在对硅片进行腐蚀的过程中,氧化剂HNO 3 会让硅氧化后形成SiO 2,氧化后的硅表面,会出现SiO 2 膜,该SiO 2 膜尤其的致密,在溶液当中存在络合剂 HF,它能够溶解SiO 2 膜,最终形成H 2 SiF 6 络合物,它有着溶于水的特性。随着H 2 SiF 6的生产,并且是不间断的,通过离解产生的H + 浓度也在连续的上升,这会让腐蚀速度很大程度的加快。通过研究显示,一旦腐蚀液中加入的HNO 3非常的多,很容易形成化学抛光效果,对腐蚀坑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HF太多,会造成反应速度非常的快,这使得微腐蚀坑难以形成。因此,在试验当中,对新型多晶制绒添加剂进行开发,能够让硅片腐蚀速度得到相应的控制,对硅片表面的形貌进行了有效的改善,更让反射率很大程度的降低[1-2]。
(一)试剂与材料
在试剂当中,有很多属于是沪试电子级(MOS)药品,比如,HNO 3 、HCl、HF、NaF、NaOH;这些药品当中有曲拉通x-100(CP沪试)、三乙醇胺(AR 沪试)、聚乙二醇(CP 沪试)、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R 沪试)全氟聚醚(Alfa)等。一般试验中运用的约为50mm×50 mm尺寸,电阻率的范围在0.5-3 Ω·cm。
(二)试验过程
对硅片的质量进行称量,已经称量好的硅片,可以将其在制绒卡槽中进行安插,安插时一定要小心;在聚四氟乙烯烧杯中,根据试验的配比,对制绒反应液进行合理的配置,其聚四氟乙烯烧杯应该选择量为500 mL,在试验清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去离子水;将低温恒温水冷设备打开,设置槽体的温度,范围在8 ℃。在配比基础反应液体时,应该是HF(62 mL)∶HNO 3(196 mL)∶H 2 O(142 mL),还需要水溶液,其中为有机表面活性剂配置质量分数的1%。
需要以产线工艺条件试验操作步骤为依据,具体为下面的内容:对上述的试剂盒药品进行选择,通过配置,得出两种多晶制绒添加剂,一个为A,一个为B,然后对其进行多组和多次的试验。在反应液当中,添加剂A、添加剂B其体积浓度在0.5%,试验结束后,应该对硅片腐蚀深度和表面反射率进行有效的测量[3]。
二、结果与分析
通过上述的基础反应液配比,对试验的工艺条件进行不同的設置,对HF/HNO 3 /H 2 O基础配方进行比较,并且将添加了添加剂A.B后的多晶硅片试验结果也进行对比。
对硅片绒面反射率,使用复享 D8 积分反射仪对其进行了测试,可以得出,反应基础酸溶液在两组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产生反射率,一个为24.7%,一个为24.3%,可以说,在两组实验当中,将添加剂A、B进行添加,都能够让硅片反射率很大程度的降低,硅片在制绒后,其发射率的降低百分点为三至四个,也就是在20%-21%的范围。在硅片当中,加入添加剂A,它对腐蚀的深度没有太大的影响。
过去使用的传统多晶硅片制绒,是各向同性腐蚀的效果,其分布的腐蚀坑是比较均匀的,内部表面看起来比较平滑,在两组实验当中,一组的试验当中,其硅片有一定的抛光效果,对光的吸收效果不是很理想。添加的添加剂A 的二组,其表面显示出非常密集的腐蚀孔洞,很大程度的减少了腐蚀坑的尺寸,在腐蚀坑的边缘以及底部,可以看到很多孔洞结构,不过比较小,这样能够让硅片反射率很大程度的降低。
对于多晶硅片来说,其酸腐蚀反应以机械损伤层先开始,然后在蜂窝状腐蚀坑中逐渐的密布,一般来讲,传统的酸腐蚀速度非常的快,在坑内,以及凸起的部位,使得微腐蚀坑无法形成。多晶硅片酸制绒添加剂A、B,它能够让硅片腐蚀坑其内部机构发生改变,让其充分的体现了精细化,形成的微腐蚀坑不仅多,而且小,其表面形成的孔隙率也在不断的提升[4]。
结束语
通过对试验进行最大优化,并且对不同的两种多晶硅片制绒添加剂进行有效的配置,形成添加剂A、B,在各种反应实验环境下,对多晶硅片绒面结果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对比。通过试验发现,添加剂A、B的运用,能够让酸腐蚀后的多晶硅片其绒面结构发生改变,使得硅片反射率很大程度的降低。
参考文献
[1]习冬勇,陈淳,Thangaraj Baskara pandian,孙杰.酸性添加剂对多晶硅绒面形貌的影响[J].可再生能源.2017(10),139-146.
[2]梁吉连,张健,孙瑜,张剑峰,卢玉荣,韩玮智,王仕鹏,黄海燕,陆川.多晶硅酸制绒工艺研究[J].太阳能.2017(05),15-17.
[3]黄仕华,沈艳婷.NaOH-NaClO腐蚀液制备太阳电池用多晶硅绒面的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6(01),9-.18
[4]王坤霞,冯仕猛,徐华天,单以洪,田嘉彤,黄建华,杨树泉,黄璐,周利荣.表面钝化对多晶硅绒面形貌的影响[J].光子学报.2016(02),56-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