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帅
西夏镇位于黄泛区腹地,土壤肥沃,宜于耕种,耕地面积近6万亩,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流转土地近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为主,发展最快的是种粮大户。种植类专业合作社共有41家,现在还运转的12家,耕地经营规模200-500亩的共有2家,平均租地成本1000元,亩均纯收益342元,社员数量10户以上的有两家;平均租地成本880元,亩均收益286元,家庭农场0家;种粮大户共有49家,其中耕地规模50-100亩的43家,平均租地成本647元,亩均纯收益400元,100-200亩的4家,平均租地成本650元,亩均纯收益442.5元,200-500亩的2家,平均租地成本575元,亩均纯收益350元,都没有烘干设施。
目前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問题:
1、信息不对称,想往外流转的没有门路,并且即使流转出了价格也很低,想流入的不知到哪儿去找地。
2、缺乏专门的流转服务平台,有了信息后还要解决是否敢于放心地流转土地,对土地转入者和转出者存在着同样的困惑,转入者希望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转出者希望不丧失对承包土地的支配权,保证自己的土地随着物价水平的变动而能有所调整。
3、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是,成立合作社的初衷不纯,41家专业合作社只有1家社员数量是44户,一家是15户,其余的都是5户,这39家合作社不排除个别人是冲着国家的扶持资金去的,根本就不考虑合作社的发展,更别提什么辐射带动作用了。现在41家只12家运转的事实也证明目光短浅的行为是走不长走不远的;合作社的内部管理也不规范,决策机制没能有效地运行,导致合作社内部不时的有纠纷产生,有的甚至诉诸法院。
4、有关部门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给力,近些年来国家的惠农强农政策陆续推出,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并没有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技术上的支持大都通过培训来实现的,知识缺乏时代性、可操作性、针对性。我要学的东西,大家想听的又给他们讲不了,能给他们讲的他们又不需要。
5、融资难,这是个老问题,经营土地的前期投资多,所需资金量大,耕作,肥料,种子,人员工资,流转土地的费用,每一项开支都有可能是压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最后一根稻草,回收资金周期较长,再加上农业生产不但有市场的风险还要来自天气的风险,农业的生产活动银行难以全面掌握,无法对贷款对象的信用和风险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跟踪,所以银行对这样的主体放贷没有热情;而另一方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又有法律上的障碍。最终的结果是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6、农业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保险人还是被保险人都有很多提高的空间,在保险人一方,目前农业保险公司大都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服务意识不强,理赔标准不透明,理赔程序不规范。在被保险人一方,投保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建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退出机制。对那些不把心思放在发展上的经营主体,对那些管理混乱,长期瘫痪的经营主体,政府可以给其一段时间的整改期,过后仍无起色的,要果断注销,使想流入土地者更加谨慎的、理性的做出自己的决定,使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的发展。
2、成立专门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政府可以整合土地、工商、农业等相关部门组建专门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安排专人,固定专门的办公场所,成立专门的网站,从县到乡,从乡到村,都要安排专职的信息员。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转。在这个平台上政府可以发布自己办事流程的信息,国家强农惠农的信息,政府涉农扶持项目资金分配的标准和程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部门发布的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信息;还可以发布土地流入者和流出者的供求信息,以及他们交流经验总结得失的信息,这个平台应保证发布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必要时可安排专人调查核实,使服务对象打消自己的顾虑,放心地利用这个平台上的信息。
3、创新培训体制机制。政府应整合农业培训的资金和机构,固定一个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农业培训,注重调查研究,注重区分不同群体的受训人员,注重提高培训讲师自己的业务素质,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做到把人们最需要的知识、最优秀的讲师送到最需要的人身边,把钱花到刀刃上,提高农业培训的效益和质量。
4、涉农部门应积极的作为,努力地探索,破解融资难的老问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存在法律障碍的前提下,政府可否以担保人的方式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在土地确权工作和法律修改后,相信这个问题会迎刃而解的。
5、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政府一方面应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引导力度,另一方面也要规范农业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险金数额,增加保险理赔的客观公正性,让参加农业保险的人心里清楚明白,口服心服,使未参加保险的人积极投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