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卓好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转变观念,在借鉴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尝试突破,引入赛学机制,以赛导学,以学促教,有效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比赛;学习;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6003001
针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教师通过以赛促学这一教学手段,围绕赛的类型、赛的规则以及赛的时机三个方面展开教学设计,不仅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体验到运动的快乐,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赛的类型——分段选择,提高效率
不同学段的学生在性格、思维以及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要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以此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1.低段选趣赛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动的阶段,常规教学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才能寓教于乐呢?这就需要教师从趣味方面进行激励和引导。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训练比赛与趣味游戏结合在一起,为学生营造欢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运动比赛中品尝到快乐。这样就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为后继教学奠定基础。
2.中段选小赛
进入第二学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快速发展,趣味性游戏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为防止教学效果的弱化,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引入小赛模式,即借助一些规则简单、易被接受的小型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引导学生在比赛中掌握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3.高段选竞赛
第三学段是最高级的比赛模式,主要体现在内容和规模上,而比赛规则会更加复杂,参与的人数也会更多。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弥补、完善。
这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阶段层层递进,只有实现了前两个阶段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推进第三个阶段的教学。
二、赛的时机——准确把握,提高效果
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引入比赛模式,对于赛的安排要格外重视,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1.赛前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所进行的运动训练也不一样,而大多数新课学习中的运动都是复杂的动作组合,学生需要一定的训练时间。因此,教师可采用先赛后学的模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再反复训练,然后进行比赛。这样既能避免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还能顺利实施教学。例如,在健美操和武术操的教学中,教师先讲解基本步型和手法,再让学生反复训练,在检验合格后才开展比赛。
2.赛后练习,巩固技能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常会出现理解性的错误。对此,教师要加强指导,给予学生正确、规范的示范动作。同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解决。比赛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例如,在教学“篮球运动训练”一课中,由于技术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在比赛中出现了错误。教师可就此开展个性化练习,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尽快弥补和完善自己的不足。
3.赛学结合,提高效率
体育教学中,有些运动技能看似难度较大,实则可以借助比赛让学生掌握重点,自主练习。如以“见肘倒立”教学为例,它是一项典型的综合性运动,主要由后倒翻臀、举腿向上、夹肘立腰等动作组成。学生训练时就可借助比赛分别训练,看看谁的持久度、稳定性高。
三、赛的规则——科学规划,优化教学
不同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同,所达到的运动效果也就不同。因此,教师应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二年级和五年级学生都要学习排球的垫球动作,但因为认知水平不同,所要遵循的规则和标准也不一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二年级学生的垫球机会比较多,大多数为三次以上,所以可制定简单的规则,即只要球落地,比赛才会终止;而五年级学生的要求则较高,即比赛期间只有三次垫球机会,不仅要将球垫到堆放区域,还要预测球的落点,预测正确才能得分。这样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對球的控制能力,使学生有效掌握垫球技术的要领,而且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以赛促学这一教学手段不仅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于教师及时调控教学,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特约编辑木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