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众+杨娟妮
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接班人;社会责任感是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目前,部分大学生还是具备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和社会也做出贡献;但还是有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甚至缺失,并且在社会责任感的践行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大学生对于践行社会责任感还犹豫不前;在践行时也没用恰当的方法,这对国家的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是一种挑战。所以,必须寻找对策来解决这些挑战,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来保持大学生健康成长,健全大学生个人人格,保证国家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养成教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大学生面临激烈的竞争;国内外的各种文化思潮互相碰撞,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呼唤社会责任感,健全大学生的个人人格呼唤社会责任感,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呼唤社会责任感。因此,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就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一、养成教育及社会责任感概念的界定
1.养成教育的概念
养成教育是指,在遵循人的个体内在自我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以促进个体的内在自我启蒙为切入点,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对个体进行符合社会要求和个体全面成长要求的外在教育引导,使个体最终把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转化为良好稳定的行为习惯,内化为优良的道德信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对大学生来说,养成教育就是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的一个教育过程。
2.社会责任感的概念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或者社会群体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为了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而履行自己的义务,做好自己份内事的一种道德自觉。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责任感则包括大学生对自我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自然的责任。
二、大學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以及缺失
上文对社会责任感进行了定义,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或者群体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责任的自觉。但目前来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却在逐渐淡化和丧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形成,使大学生更加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同时,西方文化的传播,使大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但同时,西方文化的一些价值观念的不同,成为大学生们对于形成自己价值观的关键。
2.大学生对践行社会责任感的犹豫
社会责任感虽然属于意识的范畴,但是更重要的还是需要去实践。然而,目前大学生对于践行社会责任感还存在犹豫,意识虽强,实践确弱。
一个人是否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关键要看他是否真正把这种责任意识落实到行动上,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舆论的力量也在逐渐增强。社会舆论的力量不容小觑,对于正义的事情,它可以放大其影响力,使人们受益;对于邪恶的事,它同样也可以放大其影响力,使人们受害。由于存在这种情况,大学生们在践行社会责任感之前,会考虑践行的后果,若对舆论力量产生了畏惧,则他们可能就不会选择践行社会责任感了。
3.大学生对践行社会责任感的不擅长
前面说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践行犹豫,这里说一下大学生是否擅于践行社会责任感的问题。
我们知道,大学生通过公开游行等行为来表达他们的内心,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但是,这种方式到底是否正确呢?就比如说,为了反对日本,大学生们组织游行,见日本产的车就砸,这是一种正确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误的践行方式呢?首先得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中来找原因,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教育时,是不是在传授社会责任意识的同时,也传授了践行社会责任感的恰当方法。然后就要从网络信息的规范来找原因了,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等新媒体的匿名性和自由性,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上出现了言语失当的现象,但是对于这种网络言论又没有明确的、具体的规定,这就造成了一些错误的现象发生。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改善大学生的价值观
为了使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不会被“利益至上”的观念所影响,导致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后果,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从大学生的思想入手。各高校应该在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中更加注重大学生们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意识的思想,才能谈及社会责任感的实践。高校可以多举办一些讲座,使大学生们更加了解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为形成社会责任感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增强大学生践行社会责任感的勇气
社会舆论的巨大力量,让大学生们在实践社会责任感时丧失勇气,害怕成为舆论的焦点,成为人们的“异类”对于这一想法和现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社会舆论在发挥它的作用时,必须追求真实,不要过分的夸大和吹嘘,尽量不要让一些本该发挥有利影响的事却反而产生了不利影响。让大学生们在践行社会责任感时,不会因为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而犹豫是否践行社会责任感。
3.提升践行社会责任感的能力
正确践行社会责任感,需要大学生思想上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还需要制定相关制度来规范网络等新媒体上的言论。
政府需要对网络等新媒体上的言论进行一些规定,使大学生们可以对自己在网络等新媒体上发表的言论负责,同时,还可以实行奖惩制度,对那些对自身言论负责的大学生进行奖励,对那些对自身言论不负责任的大学生进行惩罚。
四、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社会责任感是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基于当下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不强,因此,必须注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养成教育,使大学生尽早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意识,这就要求政府、高校、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只要在政府、高校和大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一定会逐渐增强。那时,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将呈现出一个崭新的精神面貌。
[参考文献]
[1]单明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7.
[2]吴嫚.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5.10.
[3]刘博敏,刘丹.法治视角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J].教育与职业,2015.4,(12).
[4]王响霞.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5.30.
[5]涂一昂.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北大学,2014.5.
[6]赵娜.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3.
[7]李睿,王晓庆,丁雪松,刘扬.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研究[J].教育探索,2013,(11).
[8]王永明,张一澍,夏忠臣.试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价值诉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
[9]王永明,夏忠臣.探析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因素[J].教育与职业,2013,(2).
[10]王永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3.15.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 1001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