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橹燕
[摘要]关于阅读教学切点的探索,教师要有微观思想,从一些细枝末节处入手,明确切点的位置,整合零散阅读认知,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为顺利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提供丰富动力。阅读教学切点的选择包含着丰富的教学创新因素,能够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切点;微观论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6000601
阅读教学需要找到一个恰切的切入点,寻求到一个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而且这个切点是微小的,这样才具有可操作性。我们不妨称其为“切点微观论”。从一个具体的切点展开阅读教学,教学发动会更为直接而高效,也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明确具体切点位置
阅读教学导入时,教师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抓手”,这便是阅读教学的切点探索。文本题目解读、中心句分析、关键词搜集、点题句赏析等,都属于阅读教学的切点运用,只有准确抓住这些切点,阅读教学才会有良好的效果呈现。题目往往是文本的“眼睛”,集中体现了文本要义,从这个地方展开阅读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本,提纲挈领;中心句是文本中心思想的凝聚,以此为阅读教学切点,可以促使学生顺利构建文本主题;关键词常常是文本重难点的直接线索,从关键词角度展开阅读教学,教学效度也会更显著。
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窃读记》一课,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偷读。”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要偷偷读书呢?课文究竟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问题一经抛出,学生便开始议论纷纷。教师让学生讲述文本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有学生介绍:“作者非常喜欢阅读,但没有钱买书,便跑到书店去‘偷偷读书,因为怕被店老板驱逐,所以就想尽办法躲避,甚至是忍受饥饿,一心扑在书上。”有学生说:“这篇课文主要是自述的形式,心理描写特别丰富,特别是酷爱读书的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感知,顺利过渡到下一步的教学中。
由题目引发讨论,让学生讲述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不仅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更为进一步的阅读体验做好了铺垫。
二、关注细小文本情境
明确阅读教学的切点位置,这是阅读教学发动的起点,而关注文本的细小情境,可以顺利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使他们形成有效的阅读体验。无论什么样的文体,都会涉及一些人、物、情、景等因素,从这些细小的具象展开阅读感知,学生会顺利进入阅读角色中,找到阅读感知的直接经验。
《钓鱼的启示》学习时,教师没有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学习,而是让他们观察教材插图,然后介绍插图信息。学生快速行动起来,通过一番观察后,纷纷给出自己的观察意见:插图上有两个人,一个孩子,一个大人,这是父子俩;孩子怀抱一根鱼竿,手里捧着一条大鱼;父亲正在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道理;背景很暗,说明这是深夜时分。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观察,给出问题设置:“这父子俩为什么深夜在荒郊野外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阅读课文之后,便可以了解事情的原委了。”学生开始阅读课文,教师跟进辅导,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介绍所观察到的信息,然后设计阅读问题,学生自然地进入阅读模式,学习活动顺利展开。这样,课堂教学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三、整合零散阅读认知
小学阅读教学无非是字词学习、语句运用、语段赏析、结构理顺、表达认知等内容。学生自我操作时,这些认知是比较零碎的,教师要利用教法的调整,为学生投放适宜的训练内容,帮助他们顺利将这些感知体验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性学习认知。
学生的阅读行为呈现个性化,面对同一文本,其阅读体验会不一样。理顺学生的阅读认知思维,促使他们构建起系统认知,这应是阅读教学最需要关注的地方。
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说说现在的圆明园的景观,再利用虚拟图片,展示圆明园原来的景观,让学生展开对比,最后指出阅读感知重点:“圆明园遭受毁灭命运,谁是罪魁祸首?”学生依照教学设计展开阅读操作,阅读认知渐渐理顺,阅读感悟也顺利形成。从学生阅读体验中可以发现,学生的阅读情绪被成功激活,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教師设计了清晰的阅读路线,通过圆明园复原图片展开对比性阅读,为学生创设了别样的阅读体验,自然撞击到学生的心理触点。阅读教学关注细枝末节,并从这些具体的切点展开阅读体验,这样的阅读训练,才能真正触及学生灵魂,使其形成完整的阅读认知体系。
阅读教学呼唤创新,微观切点探索属于个性阅读的教学尝试,具有创造性。打破一切老套的教学模式,找准适宜的切入点,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直接明了,教学特指性更强,阅读的实效性更显著。
(责编刘宇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