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涌超
当我们还沉浸在财务软件的应用时,人工智能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会计从业人员忐忑谈论着会计机器人对行业的冲击,会计教育者开始实施会计教育的改革。那么会计核算就业岗位社会需求会有多大的变化,已有的会计从业人员出路在何方,会计改革是什么样的?笔者试图通过会计核算作用、会计核算发展来寻找人工智能下的会计核算对行业的影响。
首先会计核算解决的是一个精练、完整的财务信息制作,披露的作用。它带给决策者最大的影响是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的获得。为了控制财务信息核算过程的错报和核算过程的效率,财务软件作为财务核算最有利的帮助工具。那么人工智能到来,它赋予了会计核算那些新的活力呢?
会计核算的作用还能有用武之地吗?答案是肯定的,全社会人工智能的出现,只会繁荣商业,资本的流动会变得更快,需求的新陈代谢也会更快,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经营者都面临更大的风险,信息价值也越发重要,对信息质量要求也越高。这种信息质量要求一方面是量大,另一方面是简练明了。因为人们决策过程关注的是信息有用性,网络的普及、大数据的运用向决策者提供了一种多角度描述经济业务数据,有时间、交易双方、财务数据、数量等,决策者在做某一决策可能对财务数据依赖性没有这么高,比如与A客户的合作中,是否扩大赊销额度,可能财务数据变得不是那么重要。那么会计准则中对收入的确认可能变得不是那么重要。这种需求会计核算过程中是否可以增加描述变量来实现呢?传统会计核算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财务数据进行了合理分类,精准的整理重塑。比如应收账款300万的含义就是因买卖业务导致的债权在未来最可能流入企业的现金流为300万,总资产6000万,最直观的让决策者获知该企业资产规模,资产价值6000万,可以很快收回的资金300万。这些信息都有利于决策者在类似并购业务中,做出适当的决策。决策者再将应收账款现金流与总资产现金流进行比较,就可以获得二次信息:企业采用赊销模式经营,赊销额度占总资产比重多少,会计核算这种高准慨括性,符合现金流的计量模式,都为决策者带来实用性。会计核算这种功能为信息传递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及时性,同时实现了信息需求服务,所以在繁荣的商业社会中会计核算的地位会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最大的软肋就是创新,它不能创新会计核算的标准,即是它不能完成会计准则的调整。
信息的加工成本主要受制人力成本,人工智能正在完成信息产业的工业化进程。信息成本越低,信息需求者才有购入量增加的冲动,信息加工者才有为获得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正是基于这种动机,信息加工产业工业化变成必然,同时现在的网络技术、数据输入、输出等技术都为这种工业化提供了合适的土壤。人工智能财务软件的出现就是信息工业化的“机器”提供者,信息产生者用这种机器,可以低成本加工信息,从而增加企业价值(人力成本支出减少)。从总量来说,企业越多,节约下的信息成本就越大,社会总财富就越大。企业有降低成本冲动,这意味着很多会计核算岗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那么这种替代会导致会计核算从业人员的消失吗?会计记录过程中,主要采用有效凭证验证确定经济业务的发生性,但会计要素在确认过程中需要遵循会计准则,比如采购原材料的记录入账成本,会计准则中对取得成本的解释是买价加上相关的必要费用。企业购入一批河鲜需要运费,在运输途中购买了氧气瓶。另外又购入一批河鲜也支付了运费,但没有发生氧气瓶支出。人工智能到目前还无法对必要支出进行理解,这也意味企业至少需要人工翻译会计准则,以字典方式输入必要支出的范围,这种范围是不断变化的。对于这种异常单的处理,人工干预是必须的。那么企业至少需要设置一个会计核算岗位。是否全国会计人员会减掉80%呢?需要确定两件事情,第一,会计核算人员是指现在从业规模,还是指未来需求岗位数。第二,全国企业总量的变化。为了解释会计核算人员需求量=企业数量*岗位需求量,在中国退回25年前,绝大多数企业还采用纯手工打造会计信息,随着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的开发成功,很多企业完成了财务电算化过程。当财务软件的问世,从表面上看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数量应该减少,因为计算机财务软件肯定比人又快又准确,财务核算岗位不再需要这么多人,但事实是财务核算岗位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增加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20年间我国企业总量成倍增长,同时企业创造的财富也成倍增长,那么财务软件并不是让人下岗的,而是解决商业的高速发展下对财务核算的需求和财务核算供给的矛盾,但社会矛盾的解决途径可能不止一种,要解决这种财务核算供需矛盾,还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完成,这就是各大高校,各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训,这种教育产业化过程,产生了很多会计人员。同时各培训学校培养大量会计人才,后果是供大于求,如果从动力来说,这是一个会计人员饱和的市场,人工智能的开发没有动力的,然后会计机器人正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笔者认为这种出现主要是人口红利的消失。企业基于成本的压力,不得不需求代替者,这就导致人工智能的出现。
通过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人们对于人工智能会计机器人,不必惊慌失措,第一人工智能还不能完全理解会计准则,无法分辨诸如必要支出、改良还是维修等会计术语。第二供需矛盾并非人工智能导致。但必须面对一个事实,会计核算被人工智能替代是迟早的,会计核算人员面临被替代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因为核算功能人工智能会做得更好。教育者必须认真思考人工智能对人才培养的影响,笔者认为正如前面分析,人工智能带给社会是总财富的增加,是发展的必然,教育者应该不断调研社会,大胆推测未来社会的需求,让教育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是对过去的辉煌恋恋不忘,有一些高校对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大量的缩减,增加大量的管理会计课程。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理由如下:第一、人工替代的是会计核算的职能,并不是会计核算的知识,如果原来学生掌握核算知识需要120课时,现在把它改成40课时,就能减少会计人员培训的人数?这种行为的结果就是对知识掌握的一个玩笑,如果是加速会计核算人才的培训周期,那应该采用更有效的教授方法的改革,而不是简单的砍掉课时。第二、增加大量的管理会计课程,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原来所有开设会计专业的院校都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后果就是像工商管理专业一样,多而无用,这就是恐慌后的盲目,正如毕业的学生考公务员一般。正如前文分析的导致人工智能的出现正是会计核算人才供大于求与人力成本上升的矛盾。笔者认为,教育行业应该更多的预测未来趋势,大胆的开设所需课程,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对于会计教师的就业,笔者认为完全不需要担心,社会学科中基本都离不开对财务信息的分析,而财务信息的分析必须学习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是怎样的,这种信息怎样翻译。
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核算是社会的进步,人胜于机器人是因为人有创新能力,当机器人能更高效完成人交给它的任务时,人就可以从枯燥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创新满足人类新的需求,满足新的需求的创新再被机器人高效惠及全人类,人类又创新,这样的循环将使人类过得越来越惬意,所以面对会计人工智能机器人,我们自信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