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书凝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国务院于2015年5月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实现制造业从“大”到“强”的转变,这就对企业的管理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就包括日益受到各界重视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通过优化利用财会信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与财务会计并列成为会计的两大主流领域。并且由于管理会计脱胎于成本会计,继承了重视企业成本管理的特征,适用于制造业相对复杂却又重要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对提高制造业经营效率,推动其转型升级有重要作用。
当前“互联网+”经济形态蓬勃发展,已成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推动器,要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功能与价值,离不开管理会计的“信息化”。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创新与应用,技术障碍已不是阻碍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最主要原因,但因管理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企业认识与应用不足等原因,我国制造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仍较为滞后。如何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抓住机遇,全面推进制造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据信息准确且及时才能保证管理会计效力的充分发挥,但当前我国制造业的信息供应能力却不尽如人意。
在数据质量方面,目前管理会计所运用的技术方法有本量利分析法、变动成本法、成本差异分析法等,所涉及的数学模型较为简单,假设条件理想化程度也较大,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较为落后的技术方法显然不适用于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同时,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主要集中于管理层级,而对制造业来说非常重要的生产制造环节却未实现信息化全覆盖,数据收集方式落后甚至还依赖于人工录入,造成数据信息粗糙冗杂,这对管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在数据信息实效性方面,由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历来都较为重视生产与销售环节,往往忽略了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建设,使很多企业都存在信息流程设计不合理的问题。信息传递需要经过复杂迂回甚至重复的中间环节,这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速率,又增加了出错风险。并且许多企业由于较低的信息化水平,大量数据信息还需依靠人工录入,工作人员从收集信息并形成书面文书再到一个个输入数据,这过程中耗费的大量时间制约了管理会计效力的发挥。
我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并不愿意在管理会计信息软件系统上花费高额的费用。有的企业虽然购买了专门的ERP软件也只是满足了一部分记账、算账、编制报表的基础会计功能,甚至很多小微型企业还停留在EXCEL记录的阶段。低额的投入使得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不了集成性的实时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也就无法满足企业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的要求。
即使有的大中型企业有意建设完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也是困难重重。目前市面上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一般为多行业通用软件,为满足大多数企业的需求,其对所需数据的种类与数量设置较广,人员需要输入大量数据却又得不出针对自己行业的结论,并不完全适合制造业。并且制造业作为会计核算最为复杂的行业,针对整个制造行业开发的软件又不一定满足单个企业自身的需求。找软件商专门定制或联合开发软件虽能够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但是定制与联合开发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使许多企业望而却步。更为关键的是,定制的软件大多是针对单个企业内部的管理需求进行开发的,会存在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企业内部其他应用系统难以兼容的情况,甚至会提高集群企业与供应链企业间的系统融合难度。
虽然我国当前会计人员基数巨大,但是高级会计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教育方面,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会计专业虽然安排了《管理会计》等相关课程,但是大多只进行理论知识层面的讲解,并未很好地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企业方面,目前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相关意识还比较淡薄,并且出于成本考虑并不会安排专门的机构与人员进行管理会计工作,一般由成本或财务部门承担管理会计的职责。而这些财会人员普遍不具备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没有为企业出谋划策的意识,缺乏商业触觉与职业判断能力,不能熟练运用管理会计分析工具为企业进行分析与决策,从而阻碍了制造业管理会计的发展。
成本优势是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最重要的制胜法宝之一,但随着近年来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制造业提高竞争力的方式再局限于降低成本就显得不合时宜。但当前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仍将“成本”作为中心目标,仅仅运用管理会计进行基础性质的盈利能力分析、经营分析、成本管控等,没有将管理会计的高级功能发挥出来。只有将“降成本”转变为“重创新、提效率”,才能促进经济增长以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就要求制造业以“成本”为中心的目标定位转变为以“核心能力”为中心。而核心能力的培植就需要管理会计在战略成本管理、供应链成本优化管理、预算控制、绩效评价、企业竞争力分析等方面大显身手,探索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进入大数据时代,企业对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云计算与数据挖掘为代表的现代数据处理方式则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数据供应能力。这些融合了人工神经网络、互联网挖掘、模式识别、管理运筹学等高新知识的技术方法,使企业的数据供应与信息生产不再局限于过去与内部的会计信息,而是可以对来自企业内外的海量数据快速进行全方位处理,深度挖掘价值,以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
互联网技术可帮助制造业企业提升系统融合度,实现管理会计平台化操作。当前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并没有建设完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仅依靠单项工具进行应用,实现不了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而借助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全行业甚至跨行业的资源整合,构建系统的制造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该平台是制造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乃至企业外远程系统的融合,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制造业DNS平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能够推动管理会计与ERP(企业资源计划)的高度融合,真正实现管理会计全面预算管理、供应链成本管理、风险管控、经营分析、绩效评价等目标。
会计行业于2014年提出要打造中国会计工作“升级版”,发展管理会计是重中之重,而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发展需要依靠优秀的人才去推动。一方面高校要提高管理会计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并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增加实际应用类课程,根本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国家与社会层面要推进管理会计教育考试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与职称评定工作。制造业自身也要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与人员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利用好“互联网+”这一技术背景,将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出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实际操作能力,拥有敏锐商业触觉又有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优秀管理会计人才。而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这要求企业管理会计人员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更要增强跨国交流的能力,熟悉国际会计准则与市场规则,这对企业管理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张继德,刘向芸.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4(21):119-122.
[2]张春林,张冠宇,徐方.当前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5(9):74-75.
[3]张继德,姜鹏.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4(23):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