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仕廷 黄开华 司努力
加强纪律建设,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定力是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一把标尺,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必须加大纪律教育的力度,强化执纪监督,增强广大党员干部遵纪守规的政治意识与行为自觉。本课题组通过对党的纪律规矩问题的问卷调查(在湖北省委党校2017年1月主体班厅干、处干班共3个班次发放并有效收回问卷95份;2017年4—6月在武汉市、黄冈市对党员领导干部群体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181份;以上两次问卷调查共计收回276份)以及座谈会、个体访谈等(人数130多人),初步形成了对于湖北领导干部遵守党的纪律规矩意识、认知与现状的了解和判断。在对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初步提出了强化领导干部纪律规矩意识、提升遵纪守规政治自觉性的对策建议。
对于我们党的纪律规矩的熟悉了解情况,大部分人都有比较清晰的认知,非常熟悉了解(54.74%)和部分熟悉了解(45.26%)的比例很高,对于我们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非常熟悉了解(63.16%)与部分熟悉了解(36.84%)同样占比很高,总体状况较好;对党的纪律规矩方面内容的熟悉了解主要是通过专门的学习与培训、党支部组织的学习、专家讲课、自学方式等途径获得的,选择这些途经的比例在85%—94%之间。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党章的情况总体较好:81.05%的人系统学习过,11.58%听过关于党章内容的专家讲座,7.37%通过支部组织的学习。国家法律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对于法律的学习情况是:37.89%的领导干部系统学习过,60%的人偶尔通过网络学习或听过专家的法律讲座,2.11%基本没有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1]政治纪律也是一种刚性约束。对于党的规矩的含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并强调纪律是成文的规矩,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2]如何理解“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的观点,“遵守党的纪律是党员的基本要求与政治底线”、“在遵守党的纪律方面不能打折扣”、“党的纪律是硬约束”等这3个内容选择的比例为92—99%;作为重要的党内规矩,98.95%认为作为党员必须遵守“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这一结果说明大多数人在这方面的认知比较明确。
从座谈会与个体访谈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干部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过关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包括支部学习、会议学习、听专家讲课等,但是了解熟悉到什么程度,难以准确判断,具体到每个人,可能差别较大。另外,大家对政治纪律的要求或硬约束认知更为明确,但对政治规矩的更多要求或软约束的认知则相对更模糊一些,对于政治规矩则相对缺乏全面准确的内涵与要求的把握。
对于党员干部违反党的纪律规矩行为的判断,16.84%的人认为自己单位或部门党员干部中仅有少数人存在搞封建迷信活动的现象,51.58%的人选择“本单位干部不存在搞封建迷信活动的现象”;15.79%的人认为不存在“身边的党员干部面对错误言论与行为时视而不见”的情况,70.53%的人认为这种情况只是个别现象,而8.42%认为普遍存在这种现象;51.58%的人认为自己所在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中不存在搞“老乡会、战友会、同学会”等现象,16.84%的人认为少数人中存在这一现象,29.47%选择不了解;对于您所在单位党员干部中是否存在对上级决策不执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72.63%选择“不存在”,20.0%选择“少数人存在”,6.32%选择“不了解”。认为当前党员干部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比较突出的现象是:传播政治谣言和小道消息(58.95%),搞小圈子、团团伙伙(54.74%),发表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36.84%),搞封建迷信活动(33.68%)。通过座谈与访谈,了解到的情况与问卷的结果比较一致,传播政治谣言和小道消息、随意发表不利于党和政府的言论、搞封建迷信、烧香拜佛、搞团团伙伙、小圈子的现象比较突出,是目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主要表现。
“是否发现过身边党员干部在网络发帖或现实中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的现象”:89.47%的人没有发现,10.53%的人发现过;假如您发现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线索,是否举报:56.84%的人选择举报,42.11%选择“看情况而定”;在政治纪律方面,您是否发现身边有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未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言论、行为或现象?32.63%选择“有个别现象”,60%的人选择“没有”,7.37%选择“不知道”;“您身边是否有党员干部妄议中央大政方针、散布同党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的现象”:72.63%认为没有,3.16%认为“有”,24.21%选择“不知道”。
在座谈和个体访谈中,大多数人没有发现身边或熟悉的人有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言行,少数人发现过身边人的此类言行。对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违反纪律规矩的言行,有的能及时提醒和纠正,有的则未能及时回应,有的人认为不好直接干预,不敢和不愿批评他人。即便发现过这类现象,也很少有去举报的举动,或者觉得会因此得罪人,做“老好人”的现象较为常见。这说明对于是否举报,不少人缺乏明确的政治敏感和底线意识,认为只要自己不逾越纪律红线就可以了,至于别人的违纪言行不关自己的事,奉行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学,表明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党性观念薄弱。
对于目前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情况的判断是:63.16%选择“政治生态良好”,33.68%认为“政治生态一般化”;您认为在目前的政治生态环境条件下,党内明哲保身、“老好人”的现象多吗?67.37%的人认为“很多,是普遍现象”,32.63%认为“不太多,是个别现象”。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是加强党的纪律规矩建设的必然要求。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主要指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民主集中制、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等。对于目前党内政治生活基本情况的判断是:83.16%的人认为政治生活比较正常,12.63%认为政治生活不太正常;认为民主集中制在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贯彻执行的情况是:53.68%认为贯彻执行比较好,44.21%选择一般化,选择“不了解”的为2.11%;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而言,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贯彻落实的基本情况:47.37%选择“较好”,49.47%认为一般,3.16%认为较差。
通过座谈与访谈,不少人认为目前的政治生态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改善,但是领导个人意志仍然很突出,对主要领导干部或一把手的依附关系仍然存在,官场潜规则还有一定的市场,搞小圈子、小团体的现象并没有完全根除。在基层党内政治生活方面还没有真正实现党员地位平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严肃活泼的局面,有的领导班子民主不够、个人说了算的现象突出,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没有真正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实践中还是多以集中为主、民主不够。
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落实,50.53%的人认为监督比较完善并落实到位,46.32%的人认为部分监督落实到位,仍然存在很大漏洞,只有3.16%认为监督严重缺失并流于形式;对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自己所在单位或部门的执行落实情况,89.47%认为“基本落实”,10.53%选择“部分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在自己所在单位或部门的落实情况,72.63%认为“较好”,27.37%认为“一般”。通过座谈与访谈等更深入的了解,许多干部认为,与过去相比,对主要领导干部或一把手监督的力度明显加大了,包括党内监督、纪律监督、工作监督、生活作风监督等更进一步落实和体现出来了,一些部门的主要领导感觉对自己的外在监督与约束的力度更大了,特别是通过网络媒体监督,感觉处处是监督的眼睛在盯着自己,对自己履职尽责、搞好工作的外在压力与推动力量加大了。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目前对于重要岗位、重要部门的主要领导或部门一把手,由于实行的是“首长负责制”或一把手负责制,导致其权力过大,有的只讲集中不讲民主,在很多大事上,基本还是由一个人来决定,“首长负责制”演变成“首长决定制”,民主集中制难以真正贯彻落实。大多数人认为,党政主要领导问责制在自己所在单位或部门执行的比较好,对部门负责人的问责压力明显加大了,压力传导与责任落实机制在逐渐发挥作用。对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执行与落实情况,许多人认为本单位或部门都制定了具体明确的建设目标和落实举措,反腐倡廉意识极大的强化,执行各种廉政建设相关的规定与准则的自觉性提升了,形成了常态化与长效性的保障机制与落实途径。
在“树立政治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方面,您认为身边党员领导干部的现实表现如何?84.21%认为很好,10.53%认为一般,5.26%认为不好判断;在“树立团结意识,努力维护党的团结”方面,85.26%认为身边党员干部的总体表现很好,14.74%认为一般;在“树立程序意识,严格遵循组织程序”方面,70.53%认为总体表现很好,29.47%认为一般;在“树立组织意识,坚决服从组织决定”方面,77.89%认为总体表现很好,22.11%认为一般;目前“一把手”领导干部在“树立原则意识,有效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方面做得怎样?74.74%认为多数做得很好,18.95%选择“少数做得很好”,6.32%认为“不好判断”。结合座谈、访谈与小组讨论的情况,我们认为,在树立和执行“五种意识”方面,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与过去相比,五种意识都明显增强了,在现实中能够自觉将五种意识与对应的政治要求贯穿落实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当然,也有不少人反映在某些具体要求方面,比如“遵循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有效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等,有些主要领导干部的现实表现与这些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在选人用人和提拔干部方面任人唯亲,组织程序走形式缺少规范性,在工作变动上与组织讨价还价,不向组织如实汇报个人事项,对身边工作人员的严格管理、监督和作风示范比较欠缺,甚至放任一些下属的不当言行等。所有问卷与座谈访谈的结果都表明,党员领导干部在树立五种意识、贯彻落实五种政治要求或纪律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举措加以改进。
您认为自己通过各种形式的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教育学习活动,党的纪律规矩意识是否有所增强?97.89%认为有显著增强,2.11%选择有所增强,但并不明显;对于自己所在单位党员干部经过党的纪律规矩学习教育活动的效果,75.79%认为效果显著,23.16%认为有效果,但效果不显著。您认为当前湖北党员领导干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总体状况是:86.32%的人选择“较好”,3.68%的人认为“一般”。关于“您对今后我省党员干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所持的态度,”96.84%认为比较乐观,只有3.16%认为不太乐观。
通过座谈与访谈,领导干部认为与过去相比,自己对于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的意识增强了,能够用纪律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而无论是哪一种学习形式,都使得自己强化了对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内容和要求的认识,提升了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纪律定力与应有的自觉性。绝大多数人认为经过不同形式的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主题的教育学习,自己所在单位的党员干部极大增强了纪律规矩意识,强化了遵纪守规的认识与自觉性,工作作风明显好转,这种变化可以从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等方面反映出来。
通过实证调查的结果显示,可以初步判断湖北领导干部的绝大多数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总体意识较为明晰,遵纪守规方面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政治意识和敏感性不够,老好人现象大量存在;对政治规矩的内涵和具体要求的理解与把握相对欠缺,在遵守党的政治规矩等软性纪律约束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党内政治生活贯彻落实不到位,形式重于内容;为官不为,责任与担当意识有待强化;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与约束的力度还不够,权力任性、一言堂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树立五种意识、贯彻落实五种政治要求或纪律方面与中央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在现实中反映“四风”问题的线索还很多,违纪违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从近两年来湖北省公开查处的领导干部的案例数量较多得到印证。十八大以来,截止到2016年8月,湖北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8174件,处分42791人,查处市厅级干部198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093人。2017年1—7月,湖北省已有50名厅局级干部因涉嫌违纪被立案审查,全省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665个,处理2398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850人,通报曝光1092起典型问题,涉及各级领导干部1806人。从这个事实能够说明一部分领导干部党性观念不强,理想信念淡化,遵守党纪党规意识与自觉性还比较欠缺。
根据调研情况,结合理性分析与思考,我们认为,党员干部在遵纪守规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历史原因、现实因素、个人素质、制度约束不力等各要素综合交互作用的结果。
1.学习党纪党规的自觉性缺失,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意识淡漠,这是发生违纪违规的主观因素
长期以来,无论是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或是党员干部个人,大都缺失学习党章党规的自觉性,即便学习也是形式主义,比如读读文件,传达上面的指示,对于党章、党的条例、规定的学习缺乏热情与主动性,因此导致很多党员干部并不清楚与了解党的纪律、规矩的内容有哪些,具体的要求是什么,对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认识与理解不到位,党的纪律规矩意识淡化,出现很多人违规违纪的无意识状态,踩了纪律红线却不知道红线在哪里。在座谈与访谈中,不少干部反映平时对于党章党规的学习较少,主动性不够,学习形式重于实质内容。从熟悉了解的内容来看,对党的重大政治纪律要求、国家法律的了解把握比较清晰,而对于不成文的党的规矩的了解则比较有限,对政治规矩的具体要求更是比较模糊,缺少明确的主观认识。比如,一些人违反“不成文的规矩”的行为,热衷于发展同乡会、同学会、战友会,搞团团伙伙、小圈子、相互利用,还有人口无遮拦,喜欢传播小道消息等,而个人对于自己的这些违规行为并无明确意识,这也导致许多干部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意识淡漠,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认识不清醒。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是党员干部群体中发生大量违纪违规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2.针对党员干部的纪律教育重视不够,未能建立常态化的纪律警示教育机制,容易产生破窗效应与越轨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1]很长一段时期,各级党组织针对党员干部的纪律教育重视不够,强调不力,基层党组织很少开展针对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活动,外出专题考察与培训更是少之又少。在座谈中,不少干部也反映自己很少参加政治纪律专题的警示教育活动,尽管看过反腐倡廉主题的警示片,也有过党性教育培训学习,虽然这些内容中包含或涉及到遵守党规党纪的问题,但毕竟不全面不系统,从中获得的只能是比较零散化的认识,对培育一个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遵纪守规的行为自觉还是非常不够的。另外,目前政治生态的大环境中实用主义盛行,存在以是否对自己有好处来决定遵守纪律规矩的现象。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对存在于自己身边的违纪违规的言行听之任之。这种缺失原则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人”文化,使得许多早期的违纪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为更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埋下了隐患。许多干部的违法犯罪都是从小的违纪违规开始的,如果经常触碰纪律的红线,就会形成“破窗效应”,更多更严重的违法乱纪的行为就会成为必然的结局。
3.主体责任履行不实,执纪监督问责执行不力,对违纪行为的刚性约束与惩处存在宽松软
强化执纪监督问责的刚性约束,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教育、监督和惩处力度,是确立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促使党员干部讲规矩守纪律的重要手段。不少地方与基层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不实,对一些干部身上出现的违纪违规的小错,党组织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及时,责任追究不力,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纪检部门在执纪监督中不同程度存在软化、打折现象,不敢较真和碰硬,执行力度存在宽松软状态,这为领导干部的违纪违规行为提供了生长的空间。另外,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对党员具有教育、改造、管理和监督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党性与宗旨意识,强化党员纪律观念,有效督促党员明规守纪。目前党内政治生活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民主政治生活会较少,基层党支部政治生活缺失,在重要事项及决策上一把手说了算,民主不充分,用权与决策比较任性,很少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团和气相互吹捧,党员对干部的监督流于形式等等,导致党支部凝聚力下降,政治意识薄弱,组织涣散,纪律松弛,规矩缺失,为党员干部的违纪逾规的行为滋生蔓延开启了闸门。
4.理想信念缺失是目前党员干部违纪现象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问卷中关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存在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言行,是与缺失理想信仰有密切关系的,对此您的看法是”:89.47%认为是理想信仰缺失的表现之一,只有3.16%认为与理想信仰没有关联,7.37%选择“不好判断”;对目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总体评价:60%认为效果很好,40%认为效果一般。在座谈、访谈中,许多人认为,理想信仰淡化是党员领导干部纪律松弛、规矩意识缺失、以致走向腐败犯罪的最根本原因。虽然理想信仰属于人的精神世界深层次的东西,似乎表面上难以评判与甄别。但是,理想信念又是能够融入到一个人的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具体的行为规范之中,可以根据一个干部的日常表现、道德修养来判断他的精神世界以及理想信仰。不少人认为,目前的大环境和政治生态影响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仰,导致理想缺失、信念淡化、精神不振,具体表现在作风不实、为官不为、不敢担当、不愿担责等,也弱化了领导干部的纪律观念和明规守纪的行为自觉。另外,针对有人认为“太过强调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压抑了党员干部的个性与党内的活力”,对此言论的态度是:85.26%不赞同,6.32%赞同,8.42%不好说。这说明绝大数人认为强调严明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并不会削弱党员个性与党的活力,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更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我们现在要强调的是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守纪律讲规矩是党章的要求,是共产党员党性的体现,也是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纪律和规矩是高压线,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应该成为政治新常态。我们必须明确把握与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必须”、“五个绝不允许”[2]的政治要求,结合调研结果,本课题组初步提出强化领导干部纪律规矩意识、提升遵守党的纪律规矩自觉性的对策建议。
纪律观念和强大的纪律定力来自于理想信仰的执着坚定。反之,没有严明的纪律约束,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也难以落地与践行。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主心骨’,纪律规矩是‘顶梁柱’”。坚守理想信仰需要纪律规矩这样的“硬约束”来支撑,缺失纪律规矩,理想信念则无以外化和体现。现实中,许多领导干部违纪破规和缺失纪律定力,说到底还是信仰缺失、信念淡化。为此,加强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建设,强化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高扬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成为强化纪律意识与规矩遵循、夯实纪律高地的根本之策。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纪律观念、纪律追求、纪律定力都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必须坚持不懈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按照十九大精神的要求全面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实现党性党纪党风教育常态化,以补足精神之钙,打牢纪律之基。
自觉遵守党章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基本内容。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首先是要学习了解党规党纪的基本规定和内容,包括党章、《准则》、《条例》。以强化党章、党规意识为切入点,增强学习党章的自觉性,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遵守党章作为“规定动作”,作为严明党的纪律规矩的首要环节与政治任务,营造学习、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的良好氛围,使践行党章成为党员干部的行为目标与根本遵循。在问卷调查中,100%的学员赞同“在党校的课堂上开设学习和强化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意识的专题课”,在各级党校的课堂上有必要增加更多的关于党章党规、党的宗旨教育、廉洁从政等主题的课程,也包括外出考察学习的实训课程。为此,第一,坚持党校姓党与党性至上,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党性锻炼、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教育,使得党校成为锤炼党性、培育理想信仰、强化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提升遵纪守规自觉性的主阵地。第二,强化对马列经典著作、党史国史的学习教育,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精髓、党的历史发展规律与必然性的认识,加深对纪律建设是我们党克敌制胜、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的认识。第三,大力开展违纪破规行为警示教育,特别是运用好身边违纪违法的现实案例进行廉政明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敬畏法律纪律,做到心中有戒、心中有规。培育共产党人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意识,其实质就是增强其严守纪律规矩的党员义务观与政治底线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为此,以落实“两个责任”为着力点,推动主体责任的落地夯实,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刚性约束。第一,要严格执行党委主体责任清单制度,把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为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要充分发挥“一把手”的领导示范作用,切实履行教育监管政治责任,把严守纪律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第二,强力推动并落实监察机构的监察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纪委监督作用,强化纪检部门执纪监督的力度与刚性约束。纪检监察机关要全面把握并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自觉履行纪律建设职责,切实履行维护党的纪律权威的责任担当;健全党的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用好“签字背书”、述责述廉、约谈问责、责任追究、“一案双查”等手段,倒逼各级党委与党组将狠抓执纪监督成为工作常态;加强纪检队伍建设,提升责任担当与忠诚履职的使命感。第三,充分运用巡视、巡查等有效手段,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党内监督,发挥社会监督,严查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中的“四风”问题及违纪违法案件,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党员干部违纪的惩罚机制,强化守纪律讲规矩的追责约束,真正让党员干部坚守“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
通过问卷调查,100%的人都“赞成”必须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现实表现”作为考察选拔领导干部的必要内容与重要依据。必须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规章制度,在纪律方面实行“一票否决”。需要探索有效的机制与方法,将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现实考评有效融入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学习、管理和干部教育的体系与过程中。在选人用人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首要标准与底线要求,真正体现讲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刚性要求。
必须大力优化政治生态,在政治清明、风清气正的目标追求中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升党员遵守纪律、执行纪律的自觉性。第一,主要领导、一把手是政治生态的源头,要带头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率先垂范,各级党委和领导班子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真抓敢管,敢碰硬能较真;第二,把党员干部遵纪守规情况作为对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绩效的考评内容,坚决实行纪律方面“一票否决”。第三,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要内容,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策略,将纪律建设有效融入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之中。第四,深入开展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德治与廉政的思想资源与养分,从西方法治社会廉政建设的经验中获取有益的借鉴,大力培育廉政文化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条件,为培育风清气正、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环境提供廉洁自律文化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