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福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探析

2018-01-27 19:43黄春兰
台湾农业探索 2018年5期
关键词:现代化农产品农业

黄春兰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充分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2004-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均以“三农”为主题,强调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以及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党对“三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战略部署,将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3]。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是福建今后各级部门的主要工作,也是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

1 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性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向好,全局主动”[5]。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而产业兴旺的基础是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也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6]。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不仅是重点,更是前提和基础,只有持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7]。另外,我国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要面对当前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产品结构不合理、经营小而分散、农业科技支撑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基础设施薄弱、农民老龄化等现实的短板问题,如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工业的1/10、农村农业从事者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为主、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40%、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但抗风险能力低[8]。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正视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9]。

2 福建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为福建“三农”发展倾注大量心血和智慧。十几年来,福建大力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安全、生态的特色现代农业,在生态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指出,要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在转变农业发展、优化农业结构上寻求新突破、开辟新途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福建“三农”发展描绘新蓝图。2017年福建省农业全产业链产值1.15万亿元,在水果、蔬菜、畜禽、水产、林竹等五大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均超千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快速增长达16335元。农产品出口总额、“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保持全国前列。

2.1 产业链不断延伸壮大

花卉、茶叶、水果、食用菌、蔬菜、中药材等6大特色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基地、加工、品牌、文化、展示为链条的经营主体规模迅速壮大。

2.2 规模化发展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示范园区、示范项目、示范基地得到了培育,现代化设施农业不断发挥示范导向作用,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其经营模式正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成为规模较大的现代化设施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2.3 设施一体化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当前,福建在园艺作物设施、智能温室、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农产品初加工、冷链仓储、禽畜水产规模化养殖、商业化育种等现代农业项目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并且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了一批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了农业现代化竞争力。

2.4 实施品牌战略推进特色农产品发展

福建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支持市场影响广、产业规模大的特色农产品开展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著名商标申报,不断提升和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做大做强品牌农业企业,推动农业向品牌化方向发展。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福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思考

福建省在农业发展上一直走在国家前列,“清新福建·绿色农业”就是福建农业推向全国、全世界的品牌。因此,福建应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率先在全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福建推进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

3.1 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业支持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国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支惠农政策[10]。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就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发展变化,应持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完善农业支持制度,既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又要优化支出结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要不断提高。同时,要树立生态保护、绿色生产的理念,优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11]。在资金扶持上,省、市、县级财政增加资金投入于农业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重点支持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在栽培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土地流转租金、仓储冷链设备的扶持,以及品牌创建、商标注册等的补助。对符合申报农机购置补贴条件的农户优先安排补贴;在人才培养上,继续开展科技特派员下乡活动,开展技术指导与技术培训。每年选送农业经营者到农业大中专院校接受免费的学历教育,鼓励农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投入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并纳入资金扶持范畴;在金融服务上,在地方、中央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引进金融服务体系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农业企业、合作社提供贷款优先办理,也将家庭农场纳入涉农贷款客户,利率给予优惠,并享受同等的贷款担保服务、政策性农业保险及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政策等。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基础上,提供各种保险服务,为经营主体提供经营风险保险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制度,完善补贴手段和办法,特别是在特色农业、冷链物流及深加工业等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增加扶持力度,对于有规模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应给予优先支持,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在农业科技上,出台相关支持办法,加强农业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推进农业科技的创新研发与应用,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安全、高产、高效。

3.2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实现现代农业发展与小农户的有机衔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生产方式、产品结构和产业体系,使农产品在数量、品种、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对花卉、茶叶、水果、食用菌、蔬菜、中药材等6大特色农业产业进行种植结构优化,加快基地、加工、品牌、文化经营主体自身竞争力,避免以量、低价的方式导致市场恶性循环。(2)推进一二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在农业种植产业的基础上,加快构建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横向融合上推进休闲旅游农业、创意农业等,在纵向融合上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3)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建立健全化肥农药生产监管,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完善田间节水设施,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开展设施农业土壤改良,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4)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在特色产业基础上,继续发展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规模高效的种养殖业,支持现代物联网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

3.3 加快乡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服务体系

土地是乡村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和农民生活致富的根本,更是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土地确权颁证与“三权分置”改革,随着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类新型服务主体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12]。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2017年福建全省共流转耕地28万hm2,发生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承包地占30%以上。因此,应尽快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立土地流转监测制度,形成土地流转体系,促进土地流转信息互通利用,引导乡村土地经营权更多地通过公开市场进行流转,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等服务,便于政府服务管理。同时,抓紧建立完善的农经信息管理平台,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管理、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土地纠纷仲裁管理于一体,引导承包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它们之间的相互融合;探索更多放活乡村土地经营权的有效途径、方法,如鼓励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多种土地经营方式,支持经营承包主体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担保试点,依法依规地开展建设发展资金融资,探索建立抵押资产处置机制。

3.4 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

开拓农产品市场是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农业增效的关键措施之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持续不断地扩大福建省农产品国内市场,提升农产品影响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13]。(1)完善农业标准、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和生态安全保鲜技术研发。抓好产品生产源头管理,推行质量安全追溯、质量责任追究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以优质的农产品开拓市场,提高消费者认知度,使优质农产品走出产地。(2)构建农产品交易平台。在农产品主导产区积极兴办农业展会,并组织农业企业积极参加中国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德国科隆食品展等国内外农业展会,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扩大出口。(3)培育农产品现代营销主体。成立农产品推广营销中心机构,引导品牌知名度高、产品竞争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营销网络,形成优质农产品推广网。(4)创新营销和服务模式。整合农村农业信息资源,实现农产品营销同农业信息化的紧密结合,扶持优势企业建立自身网站,指导其进行网上形象宣传、推介项目、展示产品。积极支持农商直供、农村电子商务等市场营销模式的发展,对有需要的农民进行电商培训,实现线上线下销售。借助互联网销售平台,如以阿里巴巴、京东等为平台,促进加工流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与电商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5)积极开拓市场,借助“一带一路”契机,开展国际农业合作,推进农业种植技术、农业机械设施等优势技术装备“走出去”的同时,积极助推农产品出口,可通过参加各类展销会、洽谈会等扩大国外市场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现代化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