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步文
我认识《养生月刊》是在2009年5月,至今已九周年了。当时读到这本刊物,心中思绪万千。它在养生保健方方面面,给了我一个好的印象。首先是封面,古朴风雅;其次是没有商业广告;再就是内容丰富,可称百科全书;还有语言生动,人见人爱。在淡淡翰墨香里,将养生百科,融注于用文字编织的大千世界,以解人心灵之渴。我一直订阅至今。九年来,我不但虚心“学刊”(每期,每篇必读)。还以书中介绍的养生理念,锻练自己的身心,树立健康老人榜样。取得一定经验后,积极向编辑部撰稿、投稿。九年来我在《养生月刊》发表好多篇文章。许多中老年文友,纷纷向我“求教”写作经验。没有别的可资奉告,要说体会,那就是《养生月刊》给了我耕耘的平台。
我把《养生月刊》当作笔耕园地,我写的大部分文稿都经过了《养生月刊》编辑慧眼审视,《养生月刊》之所以能刊登我那么多篇文稿,不单是质量取胜,而在于我有一股“牛”劲,不间断的向编辑部投稿。写多了,寄多了,慢慢发表篇数多起来了。我在《养生月刊》发表的文章,有位江西铅山的退休干部,今年85岁,他不但每期必读,而且用它来做练书法的字帖,每篇都抄写下来,至今他已订成48本草书字帖。足见他对《养生月刊》中的文章是何等热爱。好吧,现在该说说我在《养生月刊》耕耘的心得了。
很多读者都读过我写的文章,都认为我惯写自己的人和事。是的,我患过多种病,我对抗病是过来人,“久病成良医”嘛,抗病的过程就是取得抗病护体的好机会。我又是练太极的积极分子,打了几十年的拳,也总结了一些太极拳强身健体的经验。我有小毛小病不首选药物治疗,而惯用摩摩、按按、捏捏、拍拍,久而久之熟悉了一身经验穴位所在,知道按摩穴位,对人体健康作用很大。所以我写经络穴位的文章比较多。我写过“病从哪里来,手往哪里摩”“健身十八拍”“动三心,护三阳,保健康”……这些对祛病健体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我写出来的东西,有一定的理论根据,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真实,可读、可用性强,得到读者的青睐。许多人也确实从我的抗病健身方法中,学到了不少养生知识。这些可以从给我寄来的答谢信中,说明一些问题。
写好文章的功夫应用在选题上。让人看到题目耳目一新,非看全文不可。我有好些文章的选题,可谓煞费苦心。比如“画梅兰竹菊,悟养性之道”“常对花树吟,寿从诗中来”“从代沟里打捞健康”……谁看到这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题目,都想在文章中寻到答案。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幽默的功底。
一个人的知识,一是从社会实践中来,二是从书本中来。所以我惯把社会万象当作书来读,透过现实,看其本质,透过时代脉络,透视人的精神世界。读书嘛,我好比一头老黄牛见青就咬,年轻时爱读古文,什么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春秋左传……乱读一通。进入老年,以养生保健为主。读书的对象转向中医药卫生保健方面的东西。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中医专著,以及各种各样的养生保健杂志,特别是《养生月刊》。我牢记“观今宜观古”的古训。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治病养生之道,只有博览古人的经验,才能避免孤陋寡闻,打开心扉,扩大视野。用古今养生理论、修身之道,结合现代实践,自然会碰撞出新的养生火花,点亮心灯,照亮新的世界,得出新的理念,写出新的东西。
写好一篇文章不要急于寄出,而应放在“冰箱”里(写字台上),冷藏若干天。冷藏期间多拿出来看看。相信不?看一百次都有觉得不满意的地方。把不满意的字、词、句果断删除,精品自然就会出现。我写“老伴卧床十二年的省思”一文,冷藏了二十多天,修改8次才誊写打印寄出。《养生月刊》发表出来,其他杂志相继刊了,得到文友们的好评。“常对花树吟,寿从诗中来”中引用了很多诗句,我怕自己的记忆有误,乃一一核对诗集原作,核对后发现引用唐代诗人李群玉写的“青松”一诗:“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迟鳞,从此临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当时我把“秋烟”写成“秋霜”了。在文稿“冷藏”期中,脑子里日日夜夜围绕文稿思维,不放过每字每句的推敲,再寄给杂志社,又经过编辑先生的慧眼鉴定修改,发表出来的作品,自然会完美些,才能赢得读者的认同,让读者满意。
我订阅了多种保健报刊,独选择《养生月刊》作为基地是有道理的,前面说过,它具有很多刊物不具备的优点,当时我就预测到它会给我创造“丰收”。尽管开头一二年,发表的文章极少,就得了解这片土地的特点,才能得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丰收。
《养生月刊》是本好杂志,它创办三十九年,一直“长盛不衰”,且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明年是《养生月刊》创刊四十周年,也是我九十周岁寿庆日子,谨以此篇预祝《养生月刊》这位“小弟弟”青春永驻,百世荣昌。
又方:干桑椹二合,用酒一升,浸一时久,取酒旋饮之,即解。
大寒凝海,惟酒不冰,酒大热,不可多饮。邵康节诗又云:“斟有浅深存燮理,饮无多少系经纶。”在老人斟酌间何如耳。
地黄煎
每年十月,用生地黄十斤,浮洗漉出,一宿后,捣压取汁。鹿角胶一大斤半,生姜半斤,绞取汁;蜜二大升,酒四升。以文武火煎地黄汁数沸,即以酒研紫苏子,滤取汁下,之又煎二十沸以来下胶,胶尽,下酥蜜,同汁煎,良久候稠如饧,贮洁器中。凌晨取一匕,以温酒调服之。
东坡《答滕达道书》:“蒙惠地黄煎,扶衰之要药,若续寄为幸。”又《与翟东玉书》云:“药之膏油者,莫如地黄,啖老马皆复为驹。吾晚学道,血气衰耗,如老马矣。欲多食生地黄而不可得也。此药以二八月采者良。”
金樱子煎
经霜后,以竹夹子摘取,于木臼中转柞却刺,勿损之,擘为两片,去其子,以水淘洗过,烂捣,入大锅以水煎,不得絶火,煎约水耗半,取出澄滤过,仍重煎似稀饧。毎服取一匙,用暖酒一盏调服,其功不可具载。
沈存中云:“金樱子止遗泄,取其温且涩。世之用者,待红熟,取汁熬膏,大误也。红熟则却失本性。今取半黄时采为妙,十一月、十二月采佳。”
《本草》云:“疗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久服令人耐寒轻身,方术多用之。”
金髓煎
枸杞子不计多少,逐日旋采摘红熟者,去嫩蒂子,拣令洁净,便以无灰酒,于净器浸之。须是瓮,用酒浸,以两月为限。用蜡纸封闭紧密,无令透气,候日数足,漉出,于新竹器内盛贮,旋于沙盆中研令烂细,然后以细布滤过。候研滤皆毕,去滓不用,即并前渍药酒及滤过药汁搅匀,量银锅内多少升斗,作番次,慢火熬成膏,切须不住手用物搅,恐粘底不匀。候稀稠得所,然后用净瓶器盛之,勿令泄气。每早晨温酒下二大匙,夜卧服之。百日中身轻气壮。积年不废,可以延寿。
茯苓煎
白茯苓五斤,去黑皮捣筛,以熟绢囊盛于三斗米下蒸之,米熟即止,曝干,又蒸,如此三过,乃取牛乳二斗和合,着铜器中,微火煮如膏,收之。每食以竹刀割取,随性任饱,服之则不饥。如欲食,先煮葵菜汁饮之,任食无碍。
又方:养老延年服茯苓方,华山铤子茯苓,研削如枣许大,令四方有角,安于新瓷瓶内,以好酒浸,以三重纸封其头,候百日开,其色当如饧糖。可日食二块,百日后肌体润泽;服一年后可夜视物;久久服之,肠化为筋,可延年耐老,面若童颜。
《本草》:茯苓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忌醋及酸物。
补骨脂煎
唐郑相公为南海节度,七十有五,越地卑湿,伤于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绝,乳石补益之药,百端不应。有诃陵国舶主李摩诃献此方,经七八日,觉其功神验,自尔常服之。其方用破故纸十两,拣洗为末,用胡桃肉去皮二十两,研如泥,即入前末,更以好炼蜜和匀如饴,盛瓷器中,旦日以温酒化药一匙服之,不饮酒者温熟水化下。弥久则延年益气,悦心明目,补添筋骨。但禁食芸苔、羊血。
五味子煎
五味子红熟时采得,蒸烂,研取汁,去子熬成稀膏,量酸甘入蜜,再火上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肺虚寒人,可化为汤,时时服。作果可以寄远。
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移门子服之十六年,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
《本草》云: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精,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入药生曝不去子。
薄荷煎
消风热,化痰涎,利咽膈,清头目。
龙脑薄荷叶(一斤) 川芎(三两) 桔梗(五两,去芦) 甘草(四两) 防风(三两) 缩砂仁(一两)
上为末,炼蜜为剂。此药看之甚可忽,用之大有功,仓卒之中,亦可应手解利。
治遍身麻痹,百节酸疼,头昏目眩,鼻塞脑痛,语言声重,项背拘急,皮肤瘙痒,或生瘾疹。及治肺热喉腥,脾热口甜,胆热口苦。又治鼻衄唾血,大小便出血,及脱着伤风,并沐浴后风,并可服之。
两眼暴赤肿痛,可以生薄荷取汁,更调此药令稀,贴两太阳,临睡更贴上下两眼睑,次日即散。
治肠风下血,可用此药二贴,和雪糕圆,如梧桐子大,作二服,空心熟水下,即止。
东坡诗云:“一枕清风直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本草》云:“麦门冬,根上子也。安魂定魄,止渴肥人。治心肺虚热,并虚劳客热头痛,亦可取苗作熟水饮之。”
陶隐居云:“以四月采,冬月作实如青珠,根似穬麦,故谓麦门冬。以肥大者为好,用之汤泽,抽去心,不尔令人烦。”
常服快利胸膈,调养脾胃,忺进饮食。
干饧糟头(酢者,六分) 生姜(四分,洗净和皮)
上相拌捣烂,捏作饼子,或焙或晒令干,每十两用甘草二两炙,同碾罗为末,每服二钱,入少盐,沸汤点,不拘时候。
此方专治翻胃、呕吐不止,饮食减少。常州一富人病翻胃,往京口甘露寺设水陆,泊舟岸下,梦一僧持汤一杯与之,饮罢犹记其香味,便觉胸膈少快。早入寺,知客供汤,乃是梦中所饮者,胸膈尤快。遂求其方,修制数十服,后疾遂瘥,名曰观音应梦散。予得之,常以待宾,易名曰甘露饮。在临河治一书吏,旋愈,切勿忽之。
治小便数,用纯糯米糕一掌大,临卧炙令软熟啖之,仍以温酒下。不能饮,温汤下,坐行良久,待心间空便睡。盖糯稻能缩水,凡人夜饮酒者,是夜辄不尿,此糯之力也。
又方:有人渴用糯禾秆,斩去穂及根,取其中心,净器中烧作灰,毎用一合许,汤一碗,沃浸良久,澄去滓,乗渴顿饮之,此亦糯稻缩水之力也。
杏仁(二两,去皮尖研) 猪肺(一具,去管和研,令烂如糊)
上用瓦瓶煮粥令熟,却将瓷碗放火上炙令热,以猪肚糊在碗内,便泻粥盖之,更以热汤抵令熟后服之,大能补肺气。
人参(半两,为末) 生姜(取汁,半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入粟米一合,煮为稀粥,觉饥即食之,治反胃吐酸水。
枸杞叶(半斤,细切) 粳米(二合)
上二味,于石器中相和,煮作粥,以五味末、葱白等调和食之。
治男子妇人五劳七伤,胸膈满闷,饮食无味,脚膝无力,大肠虚滑,口内生疮,女人血气,并宜服之。
肉豆蔻(三个,和皮) 官桂 香白芷 当归 破故纸 人参 茯苓 桔梗(各半两)
上为末,毎服四钱半,羊肝四两作片,糁药在上,以纸裹后,用南粉涂,文武火煨熟,米饮嚼下。
治心气虚损。
人参(半两,细切) 当归(半两,上去芦,下去细者,取中段切)猪腰子(一只)
上以腰子用水两碗,煮至一盏半,将腰子细切,入二味药同煎至八分,吃腰子,以汁送下。有吃不尽腰子,同上二味药滓焙干,为细末,山药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此药多服为佳。
昆山神济大师方,献张魏公丞相,韩子常知府阁中服之有效。
平江医者丁御干谓葛枢密云:“此药本治心气怔忡而自汗者,不过一二服即愈,盖奇药也。”
治痰喘嗽咳。
杏仁(一两,去皮尖) 牡蛎粉(一两,同杏仁炒黄色) 青黛(一两)
上研匀,入蜡一两熔,搜丸如弹子大,捏作饼。毎用一饼,合日柿中,湿纸裹煨,约药熔方取,出火毒,细嚼,糯米饮送下。
东坡《与程正辅书》云:“旧苦痔疾二十一年,今忽大作,百药不效,欲休粮以清净胜之而未能。今断酒肉与盐酪醤菜,凡有味物皆断,又断粳米饭,惟食淡面一味。其间更食胡麻茯苓面,少许取饱。胡麻,黑脂麻是也,去皮九蒸曝。白茯苓去皮,入少白蜜为麨,杂胡麻食之,甚美。如此服食多日,气力不衰,而痔渐退。”又云:“既絶肉五味,只知此麨及淡面,更不消别药,百病自去。此长年之真诀,但易知而难行尔。”
治酒疾下血,旬日不止。
上一味,拣稍大圆实者二十枚,留上青叶寸余及下根,用瓷瓶取井水煮,令十分烂熟,姜米淡醋空心任意食之,立止,用银器重汤煮尤佳。
治小便频数,下焦虚冷。
羊肺(一具,细切) 羊肉(四两,细切)
上二味,入五味作羮,空腹食之。
又方:生山芋(半斤,削去皮) 小豆叶(嫩者,一斤)
上二味,豉汁中入五味煮羮食之。
又方:生山芋(半斤,削去皮) 薤白(切,一握)
上二味,以豉汁煮羮,入五味如常法,空腹食之。
又方:生山芋(半斤,削去皮)
上拍碎,慢火煎,酒二升,候酒沸,旋下山芋,入盐、椒、葱白空腹饮之。
治肺脏壅热烦闷。
新百合(四两)
上用蜜半盏和蒸令软,时时含一枣大,咽津服之。
饵黄精耐老不饥。其法:可取瓮子去底,釡上安顿,令得所,盛黄精令满,密盖蒸之,令气溜,即暴之。第二遍蒸之亦如此。九蒸九曝,凡生时有一硕,熟有三四斗方好,蒸之不熟,则刺人咽喉,既熟曝干,不尔朽坏。食之甘美,补中益气,安五脏,润心肺,轻身延年,饥岁可以与老小休粮。《食疗》云:“根叶花实皆可食之,但相对者是,不对者名扁精,不可食。”
补肾秘精,止遗泄,去白浊,牢关键,神妙。
金樱子(一升,槌碎,入好酒二升,银器内熬之,候酒干至一升以下,去滓,再熬成膏) 桑白皮(一两,炒) 鸡头粉(半两,夏采,日干)桑螵蛸(一分,酥炙) 白龙骨(半两,烧赤为末) 莲花须(二分)
上为末,入前膏子,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盐汤温酒下三十丸。如丸不就,即用酒面糊为之。
治肾气虚弱,腰痛俯仰不利,秘精,大益阳事。老人服此,颜色还童。少年服此,行步如飞。
破故纸(十两,以水淘过,用香油炒,如脏腑虚冷,麦麸炒) 杜仲(五两,须是六两方得五两,锉如骰子大,麦麸炒黄色) 胡桃仁(五十个,以糯米粥相拌,臼内捣五六百下,只用此粥为丸)
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酒下。
此方赵进道从广州太守处得之,久服大有神效,遂作诗一绝以纪其功:“十年辛苦走边隅,造化工夫信不虚。夺得风光归掌内,青娥不笑白髭须。”
书林陈煜括为之歌:“青城山老人,服椒得妙诀。年过九十余,貎不类期耋。再拜而请之,忻然为我说:蜀椒二斤净(拣去梗核及闭口者净秤),解盐六两洁(其色青白,龟背者良,研细)。糁盐慢火煮,煮透滚菊末(糁盐在椒上,用滚汤炮过椒五寸许,经宿,以银石器慢火煮,止留椒汁半盏,扫干地,铺净纸,倾椒在纸上,覆以新盆,封以黄土,经宿取置盆内。将干菊花末六两拌滚令匀,更洒所余椒汁,然后摊于筛子内晾干。菊须花小色黄,叶厚茎紫,气香味甘,名曰甘菊,花蕊可作羹者为真,阴干为末)。初服十五丸,早晚不可辍。毎月渐渐増,累之至二百(初服之月,早十五粒,晚如之;次月,早晚各二十粒;第三月增十粒,至二百粒止)。盐酒或盐汤,任君意所歠。服及半年间,胸膈微觉塞。毎日退十丸,还至十五粒。俟其无碍时,数复如前日(服半年后,觉胸膈间撗塞如有物碍,即毎日退十粒,退至十五粒止,俟其无碍,所服仍如前)。常令气熏蒸,否则前功失(须终始服之,令椒气早晚熏蒸。如一日不服,则前功俱废矣)。饮食蔬果等,并无所忌节。一年效即见,容颜顿悦泽。目眀而耳聪,须乌而发黑。补肾轻腰身,固气益精血。椒温盐亦温,菊性去烦热。四旬方可服,服之幸毋忽。逮至数十年,功与造化埒。耐老更延年,不知几岁月(四十岁方可服,若四十岁服至老,只如四十岁人颜容,此其验也)。嗜欲若能忘,其效尤卓絶。我欲世人安,作歌故怛切。”
豨莶俗呼火炊草,春生苗叶,秋初有花,秋末结实。近世多有单服者,云甚益元气。蜀人服之法: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采其叶,去根茎花实,净洗曝干,入甑中,层层洒酒,与蜜蒸之,如此九过则已,气味极香美。熬捣筛蜜丸服之,云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亦能行大肠气。张乖崖咏进表云:“谁知至贱之中,乃有殊常之效,臣吃至百服,眼目轻明;至千服,髭鬓乌黑,筋力较健,效验多端。”陈书林《经验方》叙述甚详,疗诸疾患各有汤使。今人采服,一就秋花成实后和枝取用,洒酒蒸曝,杵臼中,舂为细末,炼蜜为丸以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