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河银
(信阳师范学院 传媒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占领网络阵地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因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阵地”育人模式,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方法和育人手段创新,是落实中央精神、解决现实问题、紧跟时代步伐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思路和途径。
“微阵地”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实践平台,是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结果,也是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渗透和改变。“微阵地”是指利用微信、微博、手机APP、学院微信公众号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使受教育者在这种即时性、互动性和渗透性的传播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平台[2]。“微阵地”作为启迪大学生思维的“政治课堂”,不仅是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媒介平台,也是校园师生互动的有效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快捷地分享信息,传递消息,发表看法,交流意见,达到线上线下同步,真正实现“网络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做到哪里”,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独创性、推广性。
“微阵地”育人模式是整合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舞台教育相结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等多种理念为一体,围绕党建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全员育人等多维度、多角度、多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在形式上,“微阵地”建成以“微支部”为主体的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党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提高了大学生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内容上,“微阵地”以学生兴趣、需求为导向,以突出专业特色为重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内容为王”的建设规律,立足思想引领,按照新媒体传播规律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再造,用碎片化、互动化、交互性的方式来传播学习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合在各类教育活动中;在功能上,“微阵地”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将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搬上网络,实现网上网下良性互动。“微阵地”建设立足当代大学生接受特点,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由教师主宰、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改变传统媒体点、线、面的传播形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即时性传播提供新途径。“微阵地”使学生通过直观快捷的方式、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真正实现随时可学习、实时有互动、处处受教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亲密“伴侣”。通过形式、内容、功能三个方面的建设,“微阵地”这一新型育人平台真正成为积极影响和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和重要抓手。
“微阵地”育人模式是对传统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完善,信阳师范学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超媒体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互主体性,将“高冷”的理论知识形象化、通俗化、生活化,通过组建“虚拟化”党建网络,把支部建在微信上,用小平台让大理论和正能量走进党员的“朋友圈”。将讲“微党课”与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结合起来,全院党员干部老师录制党课,形成领导老师示范讲、党员干部带头讲、党员学生人人讲的良好氛围;发挥互联网优势,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创新组合,及时推送形式多样、直观生动的“微党课”,充分迎合了青年党员的“口味”。同时,打破固有的“身份角色”瓶颈,借助网络平台及时挖掘项目、互通信息,让学生党员参与到网上活动组织,实现了“微支部”唱响主旋律的功能[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微阵地”不仅是思想引领的重要平台,更是管理学生、服务学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着力点。它以学生成长为切入点,把网络阵地由教育学生的“战场”升级为服务学生成长的“市场”。通过创新管理思路,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将相关信息的发布和查询植入微信,切实把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在版块设置时,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搭建各种交流平台,实现对学生服务的无“微”不至。如将新生报到流程、绿色通道申请程序、助学贷款申请、生活信息发布、文体活动报名、社团招新、心理咨询预约等都搬上微信平台,让学生仅仅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查询和报名,使信息交流更加顺畅、学院工作更加便捷[4]。
“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是高校肩负的根本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工作队伍的职责所在,更是全体高校教职工不可推卸的天然使命。为积极构建全员育人模式,要求全员教师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自觉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协同创新、共同推进学生工作。在“微阵地”下创建“师说心语”专栏,该栏目内容由全员师生撰稿,定期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主要包含学习方法、读书建议、亲身见闻等内容,使晦涩枯燥的学术文章变得生动有趣,让同学们在空闲时间获得知识,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这样不仅为广大同学提供了便利的学习平台,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淡化了师生间的等级观念,而且也营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实现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的,从源头上克服了教书育人“两张皮”问题。
“实践教学是实践育人的基础,社会实践是实践育人的关键”。在构建“微阵地”育人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发挥新媒体移动性、便携性、即时性的特点及平等自由的互动方式,实现实践教学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为发挥专业实践课蕴含的德育要素,在“微阵地”上开辟“大舞台”专栏,将线下专业展示搬到线上,结合编导、戏文、动画、播音四个专业的特性,进一步推出“三节一出彩”,即大别山大学生微电影节、戏剧节、动漫节、播音专业“出彩”汇报演出等一系列特色专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专业提升搭建锻炼舞台,增强实践育人功能。同时,通过4G无线传输、云直播、VR直播等,将微阵地平台打造成采、编、播三位一体的学生专业展示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第三课堂”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作为一所处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充分挖掘大别山地区革命历史文化这座“红色富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依托,开辟谭山剧场,因地制宜、因势而新打造原创红色话剧、情景剧及诗剧,以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为创作宗旨,用话剧、诗剧等生动、直观、高雅的艺术形式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使大学生在听其言、观其行、感其情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引领、体验、感悟和内化,让学生在红色艺术作品创作和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5]。
传媒学院微信公众平台以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紧扣时代主题、切合学生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为信息传播原则;以服务学生成长为切入点,坚持线上线下班级同构、学习生活资源同步、教师学生交流同行;以网上网下深度协调来吸引学生;以及时发布大学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就业创业等重要实用性信息为基本内容;以建立大学生微支部、社团点滴、师说心语、谭山剧场等特色主题互动栏目为重点内容,塑造亲切、稳定又富有变化性的校园媒体形象,在学生群体中营造出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形成了传媒学院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传媒学院微信公众平台内容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发布的信息图文并茂、轻松活泼,同时为增加平台的亲和力和归属感,在“微先锋”专栏下设考研之星、运动达人、传媒人物、创业达人等四个子栏目,定期推出一系列介绍自立自强、专业实践、考研、创业等方面的优秀学生,真正做到让正能量凝于瞬间,把榜样的力量驻于心田,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浏览兴趣。学生在阅读平台内容的同时,还可以积极参与互动。尤其是“师说心语”板块的设置,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发声,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发言,增强教师的思想引领性。该板块开设以后,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也得到了其他平台的广泛认可,这也是传媒学院“微阵地”在内容和形式上一个巨大的创新和特色。
传媒学院自2016年将学院微信升级改造,使其由原来的个人服务号升级为公众订阅号以来,微信平台截至目前累计推送信息560余期,粉丝约4000余人,已经实现全院全覆盖。用户类别包括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学院教职工和朋辈院系师生等,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阅读群体和较高的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