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优化研究

2018-01-27 12:25李雪婷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安徽省供给融资

张 瑞,李雪婷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会计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调整与改革在农业领域的贯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民增收,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2017年5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提出在金融信贷服务方面,综合运用税收、奖补等政策,奖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产业融合的信贷支持[1]。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2]。供给侧改革是当前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

近年来,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需求强烈,农业生产性服务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日趋紧迫[3]。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截至2016年末,全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79万个,其中,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合作社91万个[4]。安徽是农业大省,截至2016年6月,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71086家。

1 供给侧视角下安徽省农业专业合作社融资困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指出,当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以财政资金为引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是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的重要举措之一。“三农”领域金融资源一直存在巨大缺口。相关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三农”领域的贷款需求约8.45万亿元,减去农户贷款余额5.4万亿元,缺口达3.05万亿元。

1.1 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发展不足

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多、规模小、资金需求量大。合作社融资以外源融资为主,内源融资为辅,资金供需严重不平衡[5]。外源融资主要依靠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银行的信贷配比直接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结构和融资成本。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规范、管理不完善,合作社缺乏符合条件的抵押物和担保人,因而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支持,融资渠道狭窄[6]。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人对国家最新农业扶持政策不了解。笔者在2018年2月对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89%的农民不知道供给侧改革相关内容,因而不能极大程度地应用国家政策扶持。

1.2 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缺乏创新

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以银行为主,其中又以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要支撑力量;股票筹资、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极少。银行信贷是农村资金补给的主要渠道,但是银行贷款手续繁琐,费用较高,加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难。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推进,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持续合并、撤销农村地区效益低的营业网点,ATM机和POS机的覆盖率下降至20%[7]。多数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只提供资金存取服务,不涉及信贷等业务,严重制约了安徽省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农民保险意识薄弱,融资成本承受能力低,缺少抵押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借贷风险,使小额信贷公司缺乏立足农村的信心。

1.3 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安徽省农户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对国家最新支农政策不甚了解。2018年2月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会计学院对合肥、舒城两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政策普及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不管是注册资本较大的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还是规模较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其负责责人对国家农业政策、财政资金发放政策都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这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及时感知市场变化,供给结构不能随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商品流通不畅。

2 供给侧视角下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路径分析

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安徽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应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创新,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之路。

2.1 构建新生态农业金融体系

当前,安徽省农业经济发展迅速,政府和农民要顺势而为,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金融和专业市场结合起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模式[8]。要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制度,通过入股、出租、互换等方式,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片经营,经营规模扩大。应继续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截至2016年末,全国232个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县贷款余额140亿元,59个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县贷款余额126亿元。要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农民在生产、销售环节抵御风险的能力,让农民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保险不仅能保障农民的收益,也为农民抵押担保贷款提供了有力保障。安徽省应积极打造地方特色产业,如长丰草莓、大圩葡萄、砀山梨等品牌,探索绿色农业、乡村休闲旅游等新业态,搭建农村电商平台,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为供应链融资打下坚实基础。农户应改变经营理念,打破传统的农业经营思维,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学习各地区成功的经验,结合安徽地形和气候特征,优化农产品培育,增强组织经济实力,从而增加银行放贷概率。

2.2 完善农村金融产品体系

安徽省应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产品体系,提供丰富多样的涉农新产品,保障农业资金供给。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得农机的实际使用者可享受农机购置补贴。在此政策支持下,肥东县进行试点,推出“惠农宝”,贷款手续简单,还款灵活。安徽国元租赁有限公司制定的农机租赁利率也在农户承受的范围之内,以10万元一年期为例,利息手续费共计5000多元。2017年5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内蒙古、安徽、吉林、河南、广东等地第一批5家试点省级分行落地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设立了总部、省、市、县四级营业部,给予农业贷款相应优惠,为探索农业供给侧改革迈出了坚实一步。近年来,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业部紧贴农民需求,大力推广“政银担”“政银保”“银行贷款+风险保障补偿金”“两权抵押贷款”“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农机金融(融资)租赁”“双基联动合作贷款”“互联网+农村金融”“农业领域PPP”等10个模式,结合地方特色,进一步满足农民金融服务需求[9]。

2.3 加强政策指导

加强政策指导是推进安徽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前提[10]。截至2016年末,全国扶贫再贷款余额1127亿元。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设立“扶贫事业部”,探索创新多种金融扶贫方式。2017年国家种粮直补140.5亿元,农资综合补贴1071亿元,良种补贴203.5亿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提供了资金来源。2015年3月安徽省农委与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广“劝耕贷”政策性担保模式,实施国家金融支农创新试点项目。2015年9月安徽省农委联合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为农业企业量身打造农业板,通过股权质押、融资租赁、银行贷款、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方式帮助涉农企业融资1.56亿元。2016年12月配合“农业部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项目”,安徽省获农业部支农专项资金500万元,加上合作金融机构配套资金,帮助11家涉农企业融资2710万元,为解决农业企业抵押物不足、融资难提供了新渠道。2016年安徽省农业银行涉农贷款增量250.46亿元,超额完成当初制定的每年不少于100亿元的目标。2017年12月安徽省财政厅落实《财政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通知》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有序推进资产收益扶贫,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应建立农村金融预警平台,监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及早发现系统性风险,为农业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安徽省供给融资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