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松
(湖南工业大学 商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根据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可以将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不同产业推动经济增长依靠的生产要素是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劳动力比较充裕,只要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尽可能多地吸收社会剩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从技术含量低的农业或作坊手工业转移到工厂,就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基本完成转移,劳动力从农业向低技术工业转移的进程基本结束。同时,我国也从资金净输入国转变为资金净输出国,这表明我国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扩张进入尾声,资金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力逐渐减弱。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中率先提出“创新”一词,并论述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Antonelli等(2006)认为,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直接的影响[2]。王来军等(2011)从创新驱动与产业集群升级的关系方面论述了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3]。唐未兵等(2014)对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4~5]。常丽等(2007)分析了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提出了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演进的法则、途径及规律[6]。吴继英、孙晓阳(2015)研究了技术创新对江苏省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认为技术创新推动了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要通过加大第二产业人力资源投入和加大第三产业经费投入推动技术创新[7]。李邃(2010)探索了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8]。李士梅、潘宇瑶(2016)研究了自主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9]。江洪(2008)对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0]。本文拟研究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演进升级的作用、我国实现产业结机构升级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技术创新的路径。
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产业门类和类别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新产业的过程。农业社会依靠简单的技术,通过土地和人力投入的增长实现经济规模扩张;工业社会利用能源技术、动力技术、材料技术、制造技术等创新实现工业产品种类和质量的改进,创造出了比农业社会更多的产品类别和产品功能;通信、信息、交通、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服务业类别,实现了服务业技术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技术创新创造了新的产业门类,推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技术创新在各产业内部种类的升级与扩张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在农业领域,随着育种技术、遗传技术、生物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灌溉技术的进步,农产品品种改良、质量提升和产量增长一直在进行,农业已从一个依靠土地、气候、水源等自然资源的产业转变为依靠现代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的现代化、高科技产业,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产品。工业产业的种类增加、规模扩张、质量提升更是离不开技术创新和进步。按照联合国工业门类划分,目前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每个工业小类又划分为不同的产品品种。工业产品制造方法已从传统手工制造发展到机器制造和智能制造。与现代工业一样,现代服务业也在利用技术进步拓展产品种类、提升服务质量。尤其是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提升人类生活品质的重要力量。
技术创新对产品种类的丰富、质量提升起推动作用。以水稻为例,随着现代土壤改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基因技术、种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稻的品种、产量、质量(营养、口感等)都得到了提升。以服装为例,随着科技进步,服装原料从单纯依靠农业产出的麻、丝等发展到依靠石油化纤和合成材料的阶段,服装加工技术也从手工为主发展为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材料技术、纺织技术、印染技术的发展使服装产品的种类极大丰富,产品质量和舒适感不断提升。
第一,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第一动力。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的路径和我国近代以来产业发展历程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反复证实。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转变为现代先进的生产方式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技术创新。第二,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需要技术创新。近代以来,我国从最简单的技术引进和模仿开始一步步建立了工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完成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上等收入国家转变的过程。很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曾遇到技术瓶颈。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和封锁,完成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三,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需要技术创新。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产业技术的竞争。没有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再好的设计理念也不能变为现实,这在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有深刻体现。我国装备制造技术和精密制造技术相对落后,难以把设计理念转化为先进的产品,汽车、微电子、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等生产方面体现明显。
技术创新虽然很难,但也不是无迹可寻。近代以来,英国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并独步全球几百年,后起国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超越的例子有很多,技术创新的路径也越来越清晰可循。
后发国家通过技术引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在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在原引进技术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是后发国家实现技术赶超的可行路径。日本和韩国的电子产品、台湾的集成电路和半导体产业发展都是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到再创新完美超越了技术原创国。我国高铁通过对从日本、德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引进的技术消化和再创新,实现了高铁技术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成为了世界领先的高铁研发、制造和运营大国,实现了对原创国家的技术超越。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具备完全的知识领域,人们的未知领域还有很多。开创新的技术领域,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原创性创新是技术超越的重要路径。不管是互联网技术还是移动通信技术,短时间内我国想实现反超是很难的。通过另辟蹊径我国研发出了更为先进的量子通信技术,实现了现代通信技术超越,并将在这一领域长期保持领先优势。
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并购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捷径。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通过资本运作并购具备领先技术优势的企业,从而获得专利技术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捷径。
技术创新不仅要求一个国家或地区具备高效的、大规模的技术创新人才体系,而且要求大量的、持续不断的研发经费投入。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指标。加大人力和资金投入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根本途径。华为每年把15%以上的销售收入持续不断地投入研发,使企业从一个技术跟随者成长为技术领先者。
技术创新投入资金多、回报期长、风险大,这是大部分企业不愿意进行技术创新只采用技术跟随战略的原因,但是技术创新一旦成功会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对产业甚至社会产生溢出效应,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技术创新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分担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保护企业技术创新的收益,这是各国的通行做法。
技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对于很多企业来讲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是不可承受的沉没成本支出。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融资政策、专利保护政策等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通过改善投融资环境、发展风险投资市场引导资金向技术创新企业转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大企业在规模、资金、人力等方面占据优势地位,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国家应鼓励大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进行重大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规模小、市场适应能力强,对技术创新方向较为敏感,技术创新一旦成功能够迅速抢占市场,使企业做大做强,收益可观。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最活跃的群体,国家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快速成长。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获得超额收益,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实现技术创新收益的主要途径。企业应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以尽快获得收益,弥补技术创新成本。政府要协调区域产业发展,促进技术创新成果扩散,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